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3-04-02 16:14覃幼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改革

覃幼莲

(玉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玉林 0652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如何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2011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教师〔2011〕6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提出了基本要求,地方师范院校应根据该《意见》及其所附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地方性特色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 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1.1 课程设置要立足“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或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一些诸如“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以及“复合型人才”等培养目标的提出,使得许多地方师范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合理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少高等师范院校为了追求“综合性”、“适应市场需求”,在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不少商务、旅游、法律等方面课程,这些课程挤占了本来就严重不足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分.这些做法极大地削弱了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力度,使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远远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地方师范院校应坚持“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对地处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不快的地方师范院校来说,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必须的.本人所在学院是一个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这几年立足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加大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大批了解西部地区中小学实际,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

1.2 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地方性特色

职前教育阶段的教师专业学习与训练是教师专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集中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时期.地方师范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贫困地区或乡镇中学,受生源地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方言的影响,他们不但英语基础薄弱,普通话说的也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相当多学生在上大学前从没有使用过电脑.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要根据这些地方性特点,改革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英文书法与简笔画》、《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等课程或加大这些课程的比例,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板书、表达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水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与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必须要对教育部制定的新《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因此应该开设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密切关联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性课程,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让学生对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深入地解读;并加大学科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素质.

1.3 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师范性特色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模式备受指责,因为四门课程之间以及与学科专业之间缺乏应有的相互通融和相互渗透,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改革这种教育类课程简单叠加的模式,开设与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相关的系列课程.笔者所在的师范院校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完善,构建了师范性特色较鲜明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育理论课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还开设了《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中学英语教材教法》、《外语教学与研究》等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有《英文书法与简笔画》、《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等.教师教育类课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具有系统性,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英语学科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并能较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 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内容

2.1 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要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应从基础教育需要、学科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多个视角考虑问题,按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真正实现学科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把中学一线英语教师“请进”课堂,向师范生介绍最新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开展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师范生观摩、分析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使师范生树立一种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2.2 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概指学习过程中自发或自然而然产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等.[1]隐性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它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要求及目标,但它所隐含的精神、文化、伦理等教育要素,却在以语言为载体及主要内容的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层面、价值取向和规范化操作等行为体现并实现着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2]

一方面,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构成隐性课程内容,对师范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师范生新课程改革所要求具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展示的师德、教育态度、师生关系等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隐性课程内容.因此,师范院校要打破课程设置的单一性,探索多元化、系列化的研究型课程,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将显性与隐性课程合理配置.

3 改进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培养机构,地方师范院校要改变传统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类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交流中感悟和体验教学新理念,并学会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研究型的未来英语教师.

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化结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更新教学手段,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微格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多种平台和手段联合使用的教学模式.同时要积极建立教师教育网络课程群,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化.

4 加强第二课堂实践课,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训活动和实践活动,建立了“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学生成长的“三个平台”:学习平台、实践平台、展示平台.在教学技能实训方面,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结合,开展微格教学、说课、讲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能培训;聘请教育教学专家、中学一线教师为学生做讲课、说课、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讲座、培训;利用每年举行的外国语言文化节平台,举行英文书法、粉笔字、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语言文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信心也都有所提高.

5 加大实践教学改革

教育见习、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很多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加上教育实习的时间较短,导致教育实习质量普遍较差.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二是改革教育实习模式,推行顶岗实习支教,三是要加强校内试讲、评课及其他师范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四是加强对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五是推进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学的合作,共建师资培养实践基地.

把教育实习分为“实习训练”、“实地实习”和“实习反思”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里,把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模拟课堂教学实习、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说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撰写教育调查报告、实习总结和经验交流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英语师范生对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体验和了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反思和教育研究能力.利用“区(省)陪计划”、“国培计划”等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为中小学开展校本和顶岗置换英语教师培训,共建师资培养实践基地,最终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高志香,吕旭英.基于隐性课程理论的综合英语教学设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49).

〔3〕刘艳超.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现状与优化策略[J].科技信息,2012,32(482).

〔4〕武旭召,孙卫,杜田.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5〕王正胜,黄秀敏.国内高校英语隐性课程研究十年述评[J].英语教师,2012(5).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改革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改革创新(二)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