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2013-04-02 16:14王连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文秘秘书实践性

王连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王连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长期以来,学校主要面向机关和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才,秘书实务类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均显陈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加大、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主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优秀秘书人才迫在眉睫.在具体作法上,应该加强学情和市场调研,夯实教学条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明确课程的实践性导向并进行过程性考核方面的改革.

秘书实务;实践性;教学改革

1 《秘书实务》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实践性教学改革现状

1.1 我国目前《秘书实务》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秘书实务》是一门在高等教育“秘书”或“文秘”类专业中开设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以秘书与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它强调理论够用、突出实践,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体现知识性、实践性与技能性的统一.其任务以提高学生秘书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办文、办事、办会等秘书职业技能.受社会传统、专业教育传统、学科地位等方面影响,该课程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有的秘书专业对秘书实务课程的内容,均以“机关秘书实务”为主.因受计划教育时代的传承影响,大部高校“秘书专业”所开设的《秘书实务》课程,其教学内容以秘书岗位工作活动为纲,主要讲授会务工作、办公室事务管理、信息工作、调研工作、沟通工作、信访工作、公务旅行管理及文书工作等内容.“包分配”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服务.课程的研究对象,也是以机关内的秘书人员为蓝本的,研究的内容,也是以他们的工作实践为依托提炼出来、梳理出来的,是“机关秘书”实务.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代高校所培养的秘书人员肯定无法直接进入上述单位工作,上述单位的用人门槛也一在提高,从专科到本科,从本科到研究生.而普通高校或成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秘书专业毕业生,以专科、本科为主.该专业现在还没有出现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方式.很显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并不是当下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文秘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市场,仍然是企业.必须以“企业秘书”为研究对象,重新挖掘和梳理《秘书实务》课程内容,增加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改变课程内容与社会对学生的能力需要之间脱节的现状,唯其如此,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秘书实务》课程多以经验性总结转化为理论为主要授课形式,重理论而轻实践.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数自己没有从事过秘书职业,实践经验缺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免偏重理论内容教学,忽略和忽视实践环节,这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甚至毕业后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具体的授课过程来看,以经验转化后的理论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参与度差;从授课效果来看,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职业现实差距较大.即使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课在总教学时数的比重不大,尽管建立了文秘实验室,但是因条件所限,实训时间不长,效果不好,学生收获不大;实训的条件不够,办公设备、实训设备不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此下来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许无法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本应该由实践和动手才能得来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口述和表达.尽管教师在课上满头大汗,声嘶力竭,但学生根本不买账.很显然,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工作实践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想象不到教师讲述的内容与今后具体工作的有效对应关系.此外,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年龄偏大,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的愿望与精力都不足,受各位原因的影响,教学思想保守落后、教学方法呆板枯燥,对学生的课堂启发不够.在教学手段上,单一的课堂教学在普通教室进行,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理论内容缺乏形象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1.2 《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现状

自2005年以来,部分高校文秘专业开设尝试设置《公司秘书实务》课程或《企业秘书实务》,进行了必要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公司(企业)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务实.从具体的工作实践来看,传统的“机关秘书实务”依然有可取之处,很多的理论在企业秘书的岗位上仍然适用.对机关秘书实务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刀切的舍弃的态度,是不对的.只是说,应该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机关秘书实务的内容进行改革,对其经典内容,坚决应该保留.同时,以中小企业对秘书人才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了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沟通协调、信息调研与辅佐决策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大量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等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同时,还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经过多年的摸索,相对而言,这些课程内容基本确定、课程体系也经过了初步优化,与《秘书实务》机关秘书实务部分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从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回访信息反馈来看,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明显,学生普遍对该课程评价较高.

第二,《公司(企业)秘书实务》课程教学用书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杨群欢教授为代表的一致致力于秘书理论研究的学者,编写了最早的适合高校文秘专业教学使用的《公司(企业)秘书实务》教材.此外,也有部分职业培训专家、职业教育的学者编著了部分书目,更加侧重通过职场视角来审视、评价、指导秘书实际工作.如谭一平编著的《职业秘书实务》系列、廖金泽编著的《公司秘书实务》等.这些书目从实践中来,普遍大量使用案例分析和情景还原式训练,操作性强、动手能力强化明显.教学更加侧重于职业短期培训和行业职业提升知识储备.

此外,南方部分高校陆续组织了“全国高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专业比赛.比赛期间,还组织学术研讨、课程观摩、学生交流等.这些比赛或研讨,都以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培养水平为目的,改变了很多秘书专业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观念,切实起到了促进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

2 《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2.1 社会迫切需要高校培养真正适合企业的优秀秘书人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http://www.chrm.gov.cn)公布的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数据显示,近几年,不管是招聘数量还是求职数量及其排名,文秘职位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5年以来文秘职位更是成为招聘的热点,持续稳居排行榜前十名.但与此同时,有资料显示,在十大过供过于求的专业中,文秘职位也时常榜上有名.这种人才的结构性缺乏,事实上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具体表现.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文秘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值得高校里的秘书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必须调整教学思路,紧跟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的需求来完善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专业竞争优势.这也是文秘人才教育质量的真正出路,即必须紧跟人才市场指向标,从调查研究“出口”和市场入手去合理设置课程.

2.2 实践性课程缺失是制约优秀秘书人才培养的瓶颈

秘书实务是秘书或文秘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训课,更是秘书或文秘类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形成的最集中训练.在教学中,只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全程落实实训教学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秘书专业人员.因此,秘书实务课程如何真正落实实训教学,是该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该专业毕业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关键.但是,人们常说“文科无实训”,文科专业的教学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但秘书专业不同于一般的文科专业,其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实践性教学是秘书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对秘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秘书专业的教学必须考虑理论与实践并重,摒弃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开发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当前国外秘书工作已走向社会化、行业化、专业化与自动高科技现代化,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秘书的工作效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而国内的秘书专业教学大多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老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所谓的实践教学大多流于一般性作业,缺乏系统、全面、仿真的训练.对秘书专业而言,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相结合发展,即产、学、研一体化,应是当前改革的方向.

3 《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3.1 认真搞好学情调研和就业市场调研

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学情调研分析,只有明确了课程对象,才能真正的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同时,还要加强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企业期望与诉求,通过对公司秘书的职业要求、知识结构、职业素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梳理,研究出一套适合高等职业秘书人才目标要求的公司秘书教学内容及方法,并付诸教学实践,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专业竞争力.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的促使秘书专业毕业生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真正的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专业秘书人才.同时,课程建设一旦取得突破,将有助于专业发展,增强专业在本省内甚至国内的影响和地位.同时,因课程内容与“公司职员培训”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性,可以寻找恰当机会,推向社会,扩大受众群体.

3.2 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硬件建设,夯实教学基本条件

师资在课程教学处于主导地位,优秀的师资才是建设优秀课程的前提与保障.加强《秘书实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要依靠优秀的实验室、实训室,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夯实基本教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学校制定政策时要重点支持实践性课程的教材开发,努力改变重学术研究而轻教学改革的现状,只有拿出切实可行的、真正促进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教材,或实习、实践指导用手,才能明确经验,提高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和科学水平.

3.3 明确实践导向,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秘书实务》课程必须明确“实践为先、理论够用”的设计理念,把课程实训环节设计作为课程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进行总结回顾——提炼升华”的思路制作综合实训项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和实训方法,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提前体验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思考岗位特点和工作方法,“所学即所用”.增强课程实训效果以及实训可行性,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将自己的实训成果略加修改后即可运用拿到工作中进行实践应用.

3.4 制定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的课程考核,多采用“日常考勤+期中成绩+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最终成绩”的计算模式,尽管各分项的比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自行划定,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都无法减少,事实上,“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还相当程度的存在.在《公司秘书实务》课程中,每一次实训,都要有呈现考核和反馈.而第一次考核的成绩,都是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全部实训成绩之和组成每位同学的课程总成绩.这样一来,就把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变成了课程全程考核,过程控制、点点开花.

3.5 注重成果积累,为相似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开发提供经验

学界有观点,认为“文科无实训”,而文秘专业又恰恰是一个以文科为基础,兼顾管理的专业.从早期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过于强调人文知识积累,忽视实践性教学的情况时有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对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秘书实务类课程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经理积累和不断学习、思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的先进理念进行专业实践课程设计,既为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也使得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更加符合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彩云.秘书学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的尝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陈文蕾.《秘书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G642

A

1673-260X(2013)10-0213-03

猜你喜欢
文秘秘书实践性
秘书不在 等
论当代企业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升电力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途径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