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3-04-02 16:14吴勇锋黄永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高校学生风险管理

吴勇锋,黄永圳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362021)

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吴勇锋,黄永圳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362021)

近年来,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高校学生社区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构建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管理机制,是当前高校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教育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明晰高校学生社区、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已有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展开述评,并就风险管理引入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研究的意义及有关内容进行展望.

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1 相关概念明晰

高校学生社区,从静态上看,是指以高校为依托,由不同的学生宿舍楼群及其周边环境为载体所组成的空间场所,即公寓;从动态上看,是指一定群体规模的住宿生长期固定生活、学习所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群落.它既包括静态层面物的因素,又特定的蕴含着动态层面人的活动关系,而且更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关系.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栖身之地,在高校的教育引导和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时空优势,发挥着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作用.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学生社区管理格局日趋多样化,学生社区按学院、年级、班级相对集中住宿,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相对分离,学校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融入学校,加上发展中各方面矛盾日益突出,互联网、网络微博等新网络媒体的影响,学生社区已逐步转化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安全问题的多发、频发地.在此背景下,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功能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日益凸显,学生社区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秩序良性运转的大后方.

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是指基于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职能覆盖范畴中的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纪律的规则、秩序的维护、人为破坏行为的打击、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以及其它意外事件发生的制度设计、过程控制和结果监督结果的全部管理活动,所用管理活动的目标指向师生安全生存生活环境的营造与和谐校园建设.从管理主体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可以由学生工作部门、后勤部门、社会化物业公司和学生自身四者来共同承担.从管理对象来看,安全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格独立又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集群性,集群的特征成为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难点.从广义的管理职责和作用看,并不仅仅局限于安全定义下的管理,而且也包含指着政治稳定、教育引导、预案制定、应急处理等功效.

2 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区接连不断发生偷盗、消防、心理问题、意外死亡等安全事件,且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能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和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切实加强领导、明晰责任,形式合理推进高校校园稳定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有序生活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工作,以构建一种行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机制,是当前高校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教育界、学术界必须关注的研究课题.当前,有关部门、高校和学者对社区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概述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安全隐患问题

据相关报道和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社区的主要安全防患集中体现为综治隐患、心理隐患、生活隐患、宗教隐患、灾害隐患、消费隐患,以及其它人为隐患等方面.社会和高校在学生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宗教信仰净化安全、价值认同选择安全、设备设施和灾害安全等方面将面临更大更多的新挑战.而且这种安全隐患的出现成交替状态存在,往往是多个隐患集中发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和不特定的个体、群体和场所,安全隐患的覆盖范围外延不断扩大,安全管理难度日渐增加,必须形成联动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局面,才能最大程度低防范和降低各种物质和精神损害、损失.

2.2 分析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分析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宋鹄(2005)分析了影响学生公寓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犯罪分子把学生公寓作为作案的目标;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硬件设施滞后,学生公寓严重超载;个别学生道德败坏,法律意识薄弱,内盗防不胜防;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违法犯罪的学生处罚不严;少数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难以到位.崔振宇(2010)认为,影响学生公寓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于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公寓管理者对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安全制度得不到落实;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公寓安全缺乏足够认识;公寓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设施配备不完善,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是多方因素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处于多发期和高发期,再社会各种矛盾无法妥善解决、社会综治队伍素质和能力不能有质的提高情况下,这种安全问题还将客观存在和发生;二是学校和家庭层面的教育重心和教育方法的偏离,安全教育往往是停留于说教,真正在制度设计、安全投入、隐患整改的力度还十分不够;三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社会阅历简单,成长过程风顺,无法很好地抵制各种陷阱和诱惑,未能养成独立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未能练就防范各种隐患的技巧和技能.

2.3 探讨改进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对策

对策的制定基于问题的成因的探寻,加强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必须从问题意识和刚性制度措施两方面入手,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时刻提醒大家树立安全意识.并真正加强安全制度措施的制定和监管,增加安全投入,依托良好的安全队伍建设保障,提高安全工作的落实执行力、规制矫正力和奖惩使用力,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安装智能技术防范系统,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两大途径.陈蔷(2011)提出,应从尽快完善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对公寓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重视公寓文化建设;采取“三进”的工作模式,形成学生与学校的良好沟通等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对策.

2.4 提出建立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的管理机制

确保社区安全管理机制的顺畅运行,必须秉承为本、安全先行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本,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力量,建立一整套包括主管机构、联动部门、制度设计、过程控制、结果检验、全员参与的高校学生社区安全防范管理体系,使社区的安全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同时要构建安全防范的综合管理网络,做到物防、技防、人防等三防齐上,充分发挥其在不同时空、不同隐患防范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真正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防范网络.李东(2012)针对学生公寓目前的安全现状,特别就DRR教育与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联系进行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学校实施的DRR教育所取得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在DRR教育理念下,高校以降低学生公寓风险为重点,增强认识;改进风险信息与预警机制;打造重视安全的文化;强化应急准备四项内容为主的公寓安全管理机制.

已有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研究高校社区安全管理问题不无启发意义,但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研究视角”上,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出发,对高校学生社区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就事论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鲜有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引入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方法,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因研究视域的局限和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难以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述安全隐患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等方面,少数的研究虽已提升到打造安全文化的角度对建立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的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但对于如何实现从学生社区安全问题的解决到风险问题的防范,建立与此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深入系统.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定性分析来概括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规范性对策建议,缺乏必要的实证支持和定量研究,这就使得有关改进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泛泛而谈的境地.

3 研究展望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是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状态,“风险”意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安全与风险密切相关,风险对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对风险的控制则是预防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保障.“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主要是指处理个体、群体和社会可能遭遇风险时的一种控制管理方法和艺术,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预估、研判的前提下,按照风险成本投入和管控效益优化组合对比并作出最优最适合的技术处理的全部过程.实质是在假设一定会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去降低风险至最小化的管理过程.

鉴于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现状及其研究问题,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引入到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价值”上,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工具和方法引入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理论视野,拓展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现实意义”上,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决策等一系列过程的最终价值追求都是降低风险至最小化,这就必然要求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问题前置原则,将工作做到前面而不是事后.如何将安全问题前置考量,包括要切实促使学校在安全工作中实现从被动解决问题向主动寻找问题、建立防范预案的转变,实现从传统单一防范管理方法向综合科学方法的转变,并在两个转变实现的实践过程中遴选构建适合各自学校安全工作需要的防范管理体系,发挥其降低高校学生社区安全事故甚至规避风险的功效,其巨大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研究路径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加强:

3.1 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的界定

与传统的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进行比较分,对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内容、原则要求、价值目标进行阐述.

3.2 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高校学生社区风险项目进行分类,并对其风险的来源、表现和后果特征及其相关应对措施进行说明.如从风险内容上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划分为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故安全、学生事件五大类.

3.3 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的构造

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决策四个方面采用质量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构造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的流程,并对其操作系统(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决策系统等)和方法进行分析.

3.4 高校学生社区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

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社区,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学生社区的风险管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实践检验.

〔1〕宁洪燕.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

〔2〕刘晓青.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机制构建[J].高校后勤研究,2008(5).

〔3〕胡元庆,杨涛,沈淑梅.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8).

〔4〕陈蔷.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业研究,2011(11).

〔5〕李东.基于DRR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G641

A

1673-260X(2013)10-0226-03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高校学生风险管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