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之探析

2013-04-02 16:14冯学花曹殿洁陶阿丽施伶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冯学花,曹殿洁,陶阿丽,戴 一,孙 靖,施伶俐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由于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目前大多院校中青年教师居多,特别是新建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但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工程实践培训工程,缺乏现场工程经历和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锻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制约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培养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处理好高等学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基础[1].

1 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束缚

我国近十几年来工科高等教育“重学术,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自己当年学习的时候,接触的课程就很少具有实践性,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必然导致了他们先天性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然而,高校内部教师招聘“近亲繁殖”现象时有发生,更加剧了这种教育模式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1.2 高校考核与晋职政策影响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没有采取明显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比如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理论课程或实践课程的教师,几乎都用同一套考核指标进行评价,这种评定方式直接束缚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仍以科研为主要侧重点,评定教师职称的主要依据就是教师个人科研成果,而职称是衡量教师水平的直接标尺,与教师的个人收入直接关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然会选择关系到自身利益的科研,将主要精力放在写论文、做课题上,疏忽了实践教学内容,忽略了对于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高校现行的考核机制只对教师完成定额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量进行限制性要求,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未提及,或不够细化,因此教师根本无法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和迫切[2].

1.3 企业实践过于形式化

校企合作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主要途径,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互通有无,调剂资源余缺,实现优势互补.理想状态下,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设备、资金的支持,有利于高校办学实力的提高,尤其是企业提供的工程实训基地,为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帮助.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且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也可为企业产品研发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实际上却很难操起来,首先,企业与学校在专业设置、合作形式等多方面无法达到共识[3].另外,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之余的各种评比繁多,尤其是晋升的压力,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上,总之,诸多问题致使校企合作只“合”不“作”,名实不符,使得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过于形式化,因此难以发挥其培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2 培养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途径

“高校教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和能力更是无法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因而,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便成为解决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

2.1 改革高校青年教师的聘任制度

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招聘,还停留在对应聘者的学术背景与学历水平的考察上,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不乏有几十名博士或硕士争一个普通教师岗位的情况发生,因此教师招聘俨然成为了应聘者的学位较量,轻视了对应聘者的实践经验考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起步本身就较晚,青年教师多有高学位低能力的情况.所以,应适当放低对于学历的过高要求,将工程实践背景作为评价的一个积极因素.

另外,“近亲繁殖”也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突显的主要现象,因此,高校应把每次教师招聘视为改变高校命运的一次转机,实行灵活招聘制度,努力将留校、校外引进教师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重视教师队伍新鲜血液的注入,优化学缘结构,减轻教师队伍的“同质性”,提高不同思维的创新性,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得到.

2.2 调整职称晋职政策导向

高校青年教师最重视的是自身的职称评定,而个人薪酬和今后的发展又与其息息相关.因此,很多青年教师会紧紧抓住称职称评定的“指挥棒”,便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发展.而现今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更偏重于学术研究,忽视实践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将精力放在科研和论文发表上.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办法是改革现有的工科青年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引入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评价的项目要求,使评价标准更加公平化、合理化,例如,要求青年教师要有持续一年的企业挂职锻炼经历,并将此作为职称评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职称评定项目中增加横向课题所占的比重,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产学研横向课题;对参与实验室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各种发明创新或科研专利、在校企合作项目中为企业带来高利润回报提升高校知名度的青年教师,可给予较大幅度的加分,提升他们的竞争力[4].

2.3 完善企业实践制度

校企联合培养是众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中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高校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利用假期有组织和计划性的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实习或调研,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将教师参与企业挂职工作的实践表现视为教师的必备职责,教师则应该利用假期在企业挂职的机会,体验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或带着专业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到企业学习,请教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自身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青年教师在参与企业的工作中可以搜集和整理企业的现场资料,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减轻学生理解信息的难度,更有利于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深入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迫切需求,为今后的科研项目的选择提供借鉴[4].

3 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低、青年教师多重理论轻实践及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等现状,总结分析了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师职称晋升考核机制的不足及过于形式化的校企合作,得出如下结论: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必须从青年教师的聘任、职称评定和校企合作三个基本方面的制度改革入手,形成一个相对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工科高校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

〔1〕王亚明,周梅村,马应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J].科教导刊,2012(6):124,167.

〔2〕邓安远,周友学.“卓越计划”中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J].九江学院学报,2012(2):121-123.

〔3〕陈建才.工作过程导向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之构建 [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13-16.

〔4〕周剑.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8):35-37.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