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模式与绩效

2013-04-02 16:14张艳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

张艳梅

(赤峰学院 计财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我国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2200多所,按其目前办学水平及国家要求和支持力度衡量作为标准,大体可以分为5个层次:国家重点建设的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国家重点建设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内一流大学,省(市、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门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和管理政策逐步完善,政府对地方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其它相关方面的支持,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地方高校的规模如“滚雪球”般日渐膨胀,高等学校资产同样伴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经济投入的增加而增大.我国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对高等院校的各种形式投资以及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积累所形成的资产,是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逐渐壮大的高等学校资产急需有效的管理,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地方高校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应亟待解决的资产管理问题.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是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的,是高等学校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地方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管理模式及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案.

1 地方高校资产的管理现状

1.1 高等学校资产的产权问题

地方高校国有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高等学校资产产权,系指高等学校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财产权.在传统的高等学校产权制度中只有单一产权体,即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即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政府).[3]在地方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因管理及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国有资产产权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谢建军[4]认为:“由学校投资兴办的联营、合营、股份企业或民营企业中的财产权,所有权没有进行产权登记.对这一类以经营收入形成的资产如何界定学校大都放弃了对其财产所有权的要求.”产权归属问题还体现在高等学校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转化过程中的手续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致使权益划分不清,资产使用效益低下.桂裕清[5]认为:“有些单位的资产在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资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没有明确转让方和受让方的权利和义务,致使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后所有权关系不清,造成许多有人经营使用国有资产,而没有人向经营者索取所有者权益的现象.”

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有着巨大的优势,无偿使用的特点能够创造有偿的社会服务收益.高等学校为非盈利性机构,打破原有计划经济惯性思维模式,在一定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的再利用,能够解决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没有成本的盈利会使对原有国有资产成本评估的忽视,如闲置房屋的租售、水电成本等,产生的效益为个别部门所获取,产权的收益不明,资产的收益廉价或者无偿使用等不合理现象的滋生.

由高等学校法人资产所有权派生的各类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归为三类:非经营性产权关系、经营性产权关系.[6]非经营性资产是为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而配备,旨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于社会;经营性资产是利用高等学校自身技术、人才的优势进行生产经营,如校办企业就是经营性资产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也是打破高等学校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创新,是高等学校资源的再利用,同样是在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准经营性资产是在把握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利用高等学校资产为师生提供服务,将部分资产转变为经营性,如后勤社会化改革,但主要宗旨体现的是公益性效益.

1.2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制度问题

地方高校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邹鑫[7]认为:“从管理学理论来说,管理必须有一个主体,多头管理必定带来管理体制上的混乱,谁说了都算,结果必定是谁说了都不算.而从高等学校资产本身的性质来说,许多资产的功能、类别无法作出明确的界定,有的资产既可以说是教学类资产,但也可以用于科研、行政、后勤和生产.”资产管理需要系统化,条理清晰、责权明确才能更有效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高等学校资产更好的运行,无论是经营性资产还是非经营性资产,在规定制度的框架内实施既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还能为涉及资产纠纷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2 地方高校资产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庞大的资产规模为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如何解决高等学校资产存在的产权、使用效益、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是资产管理者和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问题.解决地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目前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模式有集中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模式及宏观管理模式三种.[8]

2.1 集中管理模式

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在地方规模较小的院校,符合地方高校的现状.管理实施的过程中由校长统一领导,不再增加其它管理机构,由学校各层领导直接管理执行.优点便于指挥和信息的反馈,缺点管理权力的过度集中.

2.2 分类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模式把资产的种类进行分类,归口到各级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下级的指挥和管理.优点为管理分工更为明确,便于管理状况的掌握和相关政策的制定,缺点下级分属过多,信息反馈的直接效果差.由于分散管理模式下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而是将职能分散到各个对口部门,精简了高等学校的机关部门,但这种模式下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略显单薄无力,易造成资产管理职能缺位等问题.[9]

2.3 宏观管理模式

宏观管理模式使用于规模较大的高校,采用职能分级管理,各级别之间的分工明确.优点明确管理的责任,管理专业化,缺点由分工细致造成的管理人员复杂,影响信息的反馈效率.现有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模式优缺点分明,地方高校如何选择资产管理模式应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参考国内外高等学校先进的资产管理模式,但要考虑在转化后的实用、合理原则.

3 地方高校资产管理绩效

在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旨在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和绩效管理开始应用到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领域,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10]鉴于资产在高等学校运行中的重要性,对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是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必要实施步骤.采用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标准,对所掌握情况向管理部门及时反馈,把资产的静态化转为动态化,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在我国,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虽然属于全民所有或国家所有,但由于其公共产权的产权特性,资产的损失或收益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说,每个管理者都可以搭便车,即损失和收益按照全民主体分摊,个人所占比重极其微小,这就导致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一种监督激励机制.[11]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欠缺、使用效益的低下促使对于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是高校发展的必然.对于地方高校采用的资产管理模式要有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管理情况、管理效果进行监督.针对发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纠正,使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达到合理化.

3.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指标要全面反映所评价的内容,并以科学化的理论为指导,避免指标的片面性,指标所反映的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带有主观上的意愿.

系统化原则.评价体系的要有清晰的结构,指标既要全面概括资产管理的内容,又要精确化,无重复内容、冗长.评价指标体系完整的系统能够真实反映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既要建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定量研究,还要定性的研究,形成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3.2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围绕质量、管理、运行三个维度进行.在质量指标评价过程中包括资产的规模、债务的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增长情况及资产的收益情况.管理评价包括管理的结构、观念、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等.运行效益指标应包括教学与科研成果、校办企业的收益情况.

4 结论

地方高校的资产形成以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基本形式.符合市场经济形式下的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地方高校的资产管理不容乐观,在资产的产权归属和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高等学校资产主要的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模式及宏观管理模式三种,针对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特点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势在必行.资产管理的绩效指标的建立应考虑到最终能反应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余耀森.浅议区域独有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02):151-152.

〔2〕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成都:四川大学,2004.

〔3〕魏平峰.高校资产管理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5-6.

〔4〕谢建军.地方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8(12):150-151.

〔5〕桂裕清.高校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456-460.

〔6〕刘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型的产权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85-89.

〔7〕邹鑫.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2,(03):64.

〔8〕梁丽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河南理工大学,2008.

〔9〕房子琪.高校资产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帕累托改进理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52-55.

〔10〕李华军,邹富发,张玉磊.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06):50-52.

〔11〕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135-138.

猜你喜欢
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