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格纳德·德赛经济解释学的整体主义立场探析

2013-04-06 20:26
关键词:德赛阶级古典

郭 鹏

(1.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6;2.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军队政工系,河北石家庄050084)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具有一定内在一致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自诞生以来就充分表明了它在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性:“他们以马克思经典思想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学术领域为对象,结合英国实际,追求思维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多种解释方式……体现出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1]作为其中一员的著名经济学家梅格纳德·德赛①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 Desai,1940-),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名誉经济学教授。他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资深教授,曾任该学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是英国工党党员、英国上院议员,是著名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立足于整体主义思维的经济解释学,反对主流经济学的个人主义立场,反对用孤立的、非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经济中的各个要素,提倡整合各家经济学说形成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经济解释理论。德赛以这三个原则为基础向经济解释学注入了新的精神血液,对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整体主义的重新塑造。

一 从阶级关系出发对经济关系的整体认识

在成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建立之初,亚当·斯密就将个体主义的分析范式带入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的个人作为整个经济分析的原点,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成为“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时冲突和合作的表达。这一分析原则从古典政治经济学至今,在经济学说中都处于中轴线的地位。与之相对,在这条轴线旁边,经济学整体主义思想也不绝于缕。早期的重商主义思想家、历史学派以及新旧制度主义学派、演化经济学等流派大多主张国家干预,重视历史演化,反对从功利的抽象的个人出发看待经济问题,认为现实的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的多种动机。可以说经济学说中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德赛解决这个问题是从阶级关系的角度认识经济关系的发展,将个人置于从封建关系向资本主义关系过渡的历史过程中,继而在经济关系基础上实现一种对经济运行的整体解释。

相较于“经济人”假设,德赛认为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更加重要。因为斯密使用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在独立的匿名交易的外衣掩饰之下商业社会的隐秘的复杂的互相依赖关系。[2]22德赛认为,斯密察觉到了“关系”,但却还不够,因为斯密认为这个网络最重要的内容是分工,它使大部分人口在资本主义秩序中各司其职,生产财富。因此,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注意到了经济活动的各种关系,但他们只是关注于市场交换关系,而没有深入到生产关系层面。[3]12

马克思同样也关注于这个隐秘的网络,但是马克思却用他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在平等和自由交易表象下的经济交换关系和这种交换关系蕴含着的资本主义的阶级对抗。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思维和注重经济活动表象的经验思维。循着马克思的思路,德赛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第一个首要范畴是自由劳动力。它的自由表现在两种意义上,一是它要摆脱封建纽带,二是它要摆脱各种非经济的强制。”[3]13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可以自由订立契约。但是,与自由劳动力一起出现的还有它的反面,即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阶级垄断。这种垄断“是阶级垄断,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垄断。这种对生产资料的阶级垄断是由私人企业之间的竞争构成的,同时也由它表现出来”。[3]14德赛在这里明确提出,表现为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只是生产资料的阶级垄断的表现而已。

随着观察的切入点从个人转向阶级,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分道扬镳。劳动价值论说明了两大阶级“以各自所代表的商品进入到这种关系中来,这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转换,阶级关系被转换成为商品关系和交换关系,被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3]16德赛认为,与马克思的工作不同,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只是提供了一个关于可观察到的数量和价格的结构,它一方面放弃了对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另一方面放弃了对于交换关系更深层次上的挖掘,从而不能获得对经济活动的真知灼见。而对阶级关系的考察,无疑是超越了个人主义的视角。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遗产。德赛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将基于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的整体主义思维范式带入了对经济关系的观察。德赛把经济学中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从方法论之争提升到了认识路径之上。经济学个人主义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和认识论根源。经济学说的建立依靠的是科学世界观和英国经验主义哲学。这个背景为经济学思维模式奠定了基石。从个人出发,经济学理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其所构建的就只能是一种个体的、原子的和割裂了与经济现象整体之间联系的理论。

德赛认为,日常交易表面上的自由和平等不过是两大阶级对抗和暂时合作的不断表达,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个人,他们的关系也只是阶级关系的一种涌现。这种观点并不排斥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也还是处于劳动力商品形成的开端,只是他们的利益和命运始终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密切相关。

整体主义之所以称为整体,是因为它“既包括在本体论上对对象的整体说明,也包括在认识论上对事物的整体分析,同样也包括在方法论上对事物整体认识的引申”,[4]如此才可能以一种整体的姿态对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经济学说面对着自身的逻辑自洽和现实的社会经济运动,尤其是需要摆脱个人主义单方面的控制。德赛从阶级关系来理解个人和经济关系,实际上是为经济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基点,使整体的认识经济关系成为可能,这也成为德赛整体主义的经济解释学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二 以研究利润获取为核心的历史过程整体论

从生产资料的阶级占有出发,德赛认为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它发掘出了隐藏在平等交易背后的不平等关系;二是它能够说明资本主义剥削,也就是利润是如何获得的。对于这两个方面,古典经济学无主语和新古典经济学只是将目光停留在变动不居的经济现象表层,没有真正理解价值概念的历史内涵,缺乏以剩余价值获取为基础的分析,只能得到孤立和局部的结论。德赛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明确作出了一种历史过程整体论的理论建构。

德赛认为,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只是“似乎令人满意”地提供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形成的解释,但是这种价值论却始终没有对利润是从何而来的做出论证——无论是李嘉图还是别的任何一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都没有过。[2]59按照他们对价值来源的解释,当经济增长、技术革新或消费模式变化时,每一单位的劳动价值也会发生变动。所以劳动就不能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存在,也就无法对生产结构和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解释。在这个意义上,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实际上只是提供了一种关于可以观察到的价格的说明和数量关系。这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学关系,它的目标是去解释可以观察到的经济事实,例如商品数量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的理论在实质上同样是一套价格理论。价值在他们那里的作用是一种关于相对价格形成的理论。所有商品相对价格的同时决定、批量生产的价格和交换是一般均衡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德赛略带讽刺的评论道:“数理经济学时至今日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一个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伴随着最小假设的‘装置’,从而可以从技术上证明价格和产品数量之间的均衡。”[3]9德赛认为,古典的劳动价值理论被整合进了现代数理经济学中,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古典经济学一样都提供的是一种可观察的价格体系。[3]11

经济学说虽然从古典经济学进化到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它们提供的仍旧是对一种静态资源分配体系的分析。在德赛看来,他们完全忘记了现实的市场是在一种动态的永远变化的不均衡背景中运行。这个背景就是资本主义,它运作的目的是赚取利润并且扩大积累。资本主义体制必须是获利的、必须保证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环节都是围绕着利润的获得被组织起来,正是利润的产生和运动支配着市场中的各种平衡和不平衡、资本家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德赛讲道:“如果他们曾经是凯恩斯主义者或者是货币主义者的话,他们将会关心工资、政府赤字和货币供应。这些变量虽然重要,但它们都是利润率的深层问题所引发的症状。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忽视了利润率。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或者是某些年轻的、更具批判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关注到利润率。”[2]252

只有关注到利润这个核心,才能够提纲挈领地将经济运行各要素统筹起来。得到比单纯的数学模型更加有力的解释工具。在德赛看来,这就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讲清楚利润来源问题。经济分析中的各个对象,包括商品价格和数量、工资、利息、货币数量、通货膨胀等等,都是经济循环这一总的过程,通过剩余价值的多种利润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如同马克思所说:“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5]

德赛抓住利润获取这个核心问题,认为剩余价值的出现深刻植根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阶级分化的动态历史过程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围绕着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生成的。经济活动的瞬息万变和处于市场规律之下的价格如果不接受利润的存在,那人们就只能在支离破碎的表面现象间疲于奔命。

德赛有感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没有能从价格出发把握周期性衰退、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充分说明了他们对利润的忽视。而对利润的探讨,则必然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去,利润的生产、分配如何与各种交换关系相关联,如何用利润来整合各个资本主义变量,使价值可以在实证的意义上解释价格,德赛认为这是现代经济学亟待创新的地方。运用唯物史观,从利润的历史性产生入手,主张围绕着利润对经济变量进行整体的解释,是德赛整体主义思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

三 围绕对市场的态度形成经济学说的整体综合

与每一个经济学说都会有一种价值理论这种情况相似,每一个经济学说都包含着它对待市场的态度。市场是否具有自主自发的特性历来是争论的焦点。德赛认为,针对市场的态度说明了一种经济理论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体制的运作。通过综合性的考察各家经济思想,德赛认为以下三种观点涵盖了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体制是如何运作的可能性。

德赛首先考察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其中马克思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在对马克思的分析中,德赛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可以被认为是建立了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式。这个均衡模型排除了危机和经济周期,说明了市场是如何周而复始的运作的:“《资本论》第二卷讨论的模型就好像是亚当·斯密的观点进行了一段历史的旅行。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表达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3]152因此,德赛认为马克思作为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都是他所赞同的,马克思用市场自身的发育繁荣说明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最终走向灭亡的方向。在德赛这里,自发的自由市场是维持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主要形式。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所阐发的关于市场是一个自组织的有机体这种观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构想。德赛认为“列宁在早期同民粹派的辩论中开始思考一种社会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是否可以基于合作社制度建立起来”。[6]列宁的思考经过后来的新经济政策最终演变为“混合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列宁也借此“发现工人控制的国家可以与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组织及计划结合起来”。[2]174列宁时代的国家资本主义虽然没有一个自由市场,但是却也未破坏资本主义的盈利能力。德赛认为列宁主导下的俄国实践建立了一种统一调配农业、工业资源以来支持大规模的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相对于马克思赞赏的自由发展的市场资本主义是一种创新,同时也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之前优先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第三种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的观点。德赛认为凯恩斯的治疗处方既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也不是古典的纯粹的自由主义。在德赛看来,凯恩斯忽略了利润率问题。他的处方使得资本主义可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对于利润率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此时的工资份额会侵占利润率的份额,使后者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中。德赛认为凯恩斯仅靠政府的干预拉动有效需求并不能挽救利润率下降趋势,“期望控制通胀、追求充分就业同限制货币工资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是极端无法相容的。”[7]虽然如此,凯恩斯的观点是针对市场本身的弱点进行政策调整,对于市场的暂时失调来说仍旧不失为一种暂时有效的救助方案。

自由市场经济学说从它出现起就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休戚相关。不受外力干预的自由交易和自由签订契约的权利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武器。一个能自我运行良好的市场在历史上也曾经作为现实出现过。同时,它更是一个梦想,即希望经济能够在自发运作的市场中永远保持活力。但是,随着自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发展,其内在矛盾也更加凸现出来。一个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其最终结局很可能是不均衡的。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从完全的自由经济、计划经济到混合经济,从凯恩斯主义的有限干预到新自由主义恢复自由放任等等,这些实验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都曾交替出现过。

德赛将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学说总结为以上三种观点,目的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的生命进程是一幅依靠自由市场获得利润的生存图式。资本主义从自由市场中走来,可以预见的未来,自由市场仍旧还是它的生命中枢。但如果仅仅从一种发展模式中去看待它的未来,显然不能得到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向的整体思考。融合这三种观点涉及的自由市场、国家力量、就业、政府支出以及利润等要素,进行统一思考,整体的考虑市场的作用和资本主义发展走向是德赛经济解释学的第三个重要原则。

四 结语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学术倾向和研究思潮,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是对英国自身经验主义的历史主义传统批判和改造的产物”。[8]德赛作为其中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从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方面很好地继承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英国的经验主义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共同影响了德赛的经济学视野,决定了他能以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各种经济学说。

同时,两种学术传统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为德赛带来了不彻底和过犹不及的观点。例如,他讲道:“市场是人类行动的结果,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没有一个单一机构,能够对每天发生的事件过程负责。马克思不责备垄断的资本家,他谈论的是所有权的阶级垄断。”[2]320在这里德赛固然坚持了马克思从阶级关系出发的原则,但是马克思的出发点显然是从作为个体的感性的工人和资本家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如果不是如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只是两个僵化的概念而已。这种抽象化的阶级概念,虽然比抽象化的个人概念看上去要复杂一些,但是,它仍然反映出了经验主义对德赛的影响,以一种相互独立、个别的观点看待有关概念,而不是从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出发。

更进一步,它也影响了德赛对自由市场的看法。德赛自身就是一位古典自由主义者,上文的那句话里,德赛明显透露出他也将马克思同样看作一位古典自由主义者,马克思对由个体的资本家形成的自由市场是不反对的。但是问题是,这种自由的形成是由于每个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形成,而这正是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的痼疾,马克思不可能只反对资产阶级的私人占有,而赞成其中某一个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德赛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观点中的这个矛盾。

虽然德赛的经济解释学有着这样的弱点,但是他依据马克思基本理论建构起来的三个原则保证了经济分析的整体性,从而在当前主流经济学一家独大、观察经济现象思想取向单调僵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德赛首先瓦解了主流经济学个人主义的认识路径,在理论上重新确认了马克思经济学在哲学基础和历史分析框架上的优先性。论述了只有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和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的历史基础上,才能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性。坚持从阶级关系出发不仅关涉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问题,更是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认识基点。

从坚持阶级关系这个原则出发,德赛描绘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剩余价值的获取,将个人、社会、国家有效组织起来的历史画卷。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方面无不是围绕着剩余价值的生产而运行的。以利润的获得为核心,将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力、分配等问题统一到对它的认识上,是德赛经济理论中的重要视角。

从观察对市场的态度出发分析一种经济理论,并将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多样性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这是德赛整体主义思维的另外一个原则。德赛考察了三种对待自由市场的不同看法,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历史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所能发挥的作用在其中最为关键,采取综合的、系统的观点研究市场所处的地位才可以获得对资本主义透彻的理解。

综上所述,德赛一方面以唯物史观为中心,从整体论视角出发深刻批判了主流经济学,从总体上把握经济运行的特征和构成结构,体现出更为完备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主张回到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同时,也从理论融合的高度提出了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反思资本主义发展过程,重新塑造经济学思考方向、思维模式的要求。在经济活动日益深化和复杂的今天,采取一种整体主义的立场以统摄各个理论、各个经济要素,从而得到更加科学的解释,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乔瑞金.我们为什么需要研究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102.

[2]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M].汪澄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Meghnad Desai.Marxian Economics[M].Oxford:Blackwell,1979.

[4]乔瑞金.现代整体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

[6]Meghnad Desai.Lenin’s Economic Writings[M].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89:8.

[7]Meghnad Desai.Grow Cycles and Inflation in a Model of the Class Struggle[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3(6):544.

[8]乔瑞金.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德赛阶级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德赛西威:营收环比增长 毛利率改善
作品赏析(4)
怎样读古典诗词?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德赛西威强化“双”市场发展战略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