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2013-04-07 12:09庞光枢王永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夹板肘关节屈曲

庞光枢,王永保,董 英

(1.四川省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中医院骨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庞光枢1,王永保2,董 英2

(1.四川省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中医院骨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配合中药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92.65%,对照组77.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优良率。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肱骨髁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薄弱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是10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60%[1],如治疗不当易引起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爪形手畸形,或后遗肘内翻畸形等[2]。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6例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患儿,经X线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4~14岁,平均(8.2±3.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0.5h,最长3d;闭合性骨折53例,开放性骨折15例;伸直型18例,屈曲型36例,无移位型14例。对照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4~15岁,平均(7.9±3.1)岁;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0.5h,最长3d;闭合性骨折51例,开放性骨折17例;伸直型20例,屈曲型37例,无移位型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骨折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3]:①有明确的肘部直接与间接外伤史;②骨折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甚至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③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手法复位:患者仰卧位,由两位助手分别握其上臂及前臂,沿前臂自然位方向顺势牵引,骨折端牵开后,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近骨折端,作相对挤压以纠正侧方移位,若为尺偏者变为稍桡偏,以减少肘内翻的发生率,并让助手用旋转前臂纠正旋转畸形。移位纠正后,若为伸直型骨折,术者两手拇指将远折端向前推,其余手指环抱近折端向后拉,并让助手在持续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若为屈曲型骨折,术者两手拇指将远折端向前推,并徐徐伸直屈关节。②固定方法:准备4块专用夹板、2个梯形垫、3条布带、1个塔形垫、1付钢托、1个小平垫,在助手维持牵引下,铺一层薄棉垫,将夹板放置在内、外侧,板上缘达三角肌下缘至肘尖下2cm,前侧板上达腋窝下缘至肘横纹,后侧板上达三角肌下缘至鹰嘴下2cm。若为伸直尺偏型骨折患者,分别放置一小平垫在肘窝上方近折端前侧,放置一梯形垫在尺骨鹰嘴部和肱骨内髁部,放置一塔形垫在肱骨外髁上方近折端外侧;若为伸直桡偏型骨折,则在肱骨内、外髁处放置的压垫与伸直尺偏型相反,其余相同;若为屈曲型骨折,则分别放置一小平垫在近折端后侧、远折端前侧,其余压垫放置方法同伸直型。夹板及压垫放置在适当位置上后,用2短布将夹板中、上段捆扎好,在肘尖下内、外侧板用长布带作一倒“8”字形捆扎,之后返回向前斜上方经肘前方向后作环形捆扎。用绷带在患肢后侧用适合角度的钢托固定,上达肩部下缘至腕部。固定后检查桡动脉的搏动情况。伸直型骨折患儿肘关节用钢托固定于屈曲90°~10°位,颈腕吊带悬吊于胸前4~5周。屈曲型骨折患儿肘关节用钢托固定于屈曲40°~60°位2周,之后改为肘关节功能位固定2~3周。③术后处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调整布带松紧。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术后4~5周后解除外固定,并叮嘱主动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

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前2周给予活血化瘀汤(红花10g,川芎8g,桃仁15g,生地黄10g,当归6g,赤芍10g)。肿胀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加丹参9g,三七8g,茅根10g,木通9g。每日1剂,水煎3次,取药汁200mL分3次服。解除夹板固定后用草乌、独活、羌活、川乌、地龙、乌梢蛇、伸筋草熏洗,日1次,1剂可用4次。

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

3 疗效标准[4]

优:肘伸曲活动受限小于10°,且携带角无明显改变。良:肘伸曲活动受限11°~20°,携带角改变小于5°。可:肘伸曲活动受限21°~30°,携带角改变6°~10°。差:肘伸曲受限大于30°,携带角改变10°以上,且伴有肌肉萎缩、肌力减弱。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5 讨 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应以及时准确复位、恢复患儿肘关节功能、防止肘部畸形及缺血性挛缩的发生为目的,首选方法是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根据骨折损伤机理,进行逆损伤过程复位,争取一次复位成功[5]。中医认为,骨折后经脉受损,阻滞经脉,气血不通,导致肿胀,早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能够帮助恢复[6]。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芎、桃仁活血祛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赤芍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木通活血通脉,草乌散寒止痛、消肿,独活、羌活、川乌、乌梢蛇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地龙通行经络,伸筋草舒筋活络、祛风湿。诸药合用,共奏濡养筋骨、消肿止痛、疏通气血之效,故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优良率。

[1]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8-399.

[2]张风帅.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83-84.

[3]谭远超,刘峻.肱骨髁上骨折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6):70-72.

[4]张利献,张丽萍,席学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5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2010,8(17):238-239.

[5]尚天裕.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1-108.

[6]肖思贤,邓德柱,何玉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2例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09,7(19):53-54.

R683.41

B

1004-2814(2013)12-1018-02

2013-07-10

猜你喜欢
夹板肘关节屈曲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