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法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2013-04-07 12:09王瑾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骨髓瘤多发性骨髓

马 婷,王 缨,王瑾碧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益肾活血法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马 婷,王 缨,王瑾碧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结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用VAD方案治疗2个周期,治疗组加用益肾活血方加减。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升高、骨髓浆细胞比例降低、KPS评分改善、中医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善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部分缓解2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68.8%;对照组部分缓解1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57.1%。两组均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活血方结合化疗可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体征。

多发性骨髓瘤;益肾活血法;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由于骨髓瘤细胞浸润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异常增多而产生多样化的临床表现。2009年以来,我们用益肾活血法联合VAD方案治疗30例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1]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5年,IgG型5例、IgA型6例、轻链型5例。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41~75岁,病程1个月~5年,IgG型4例、IgA型5例、轻链型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骨质破坏,肾功能损害15例,贫血30例,外周骨质破坏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自拟肾虚血瘀证候标准。主症为身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次症为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头晕,汗出,食少,眠差,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或沉弦。符合主症3项或主症2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VAD方案治疗。长春新碱0.4mg静脉推注、d1~4,表阿霉素40mg静脉推注、d1~4,地塞米松40mg静脉滴注、d1~4,28d重复1次。

治疗组加用益肾活血方。熟地20g,黄芪20g,山茱萸10g,补骨脂20g,牛膝10g,狗脊10g,杜仲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甘草3g。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

两组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

3 观察方法

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包括骨痛缓解程度),骨穿浆细胞比例,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数值,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治疗前后详细记录。

4 疗效标准

参照张之南等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部分缓解(PR):无临床症状,骨髓中瘤细胞小于5%,血清钙、X线检查及尿液检查均正常,M蛋白减少50%以上。进步:无临床症状,骨髓中瘤细胞5%~15%,PR标准的后4项检查中有1~4项不正常。无效:无临床症状,骨髓中瘤细胞大于15%,PR标准的后4项检查中有1项不正常。

中医症状评分: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根据消瘦、纳差、乏力、面色、腰膝酸软、骨痛等常见症状和体征按轻、中、重分为3级(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显效:积分比70%~100%。稳定:积分比30%~70%。无效:积分比小于30%。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血红蛋白M蛋白轻链型g/24h浆细胞比例(%)KPS评分(分)(g/L)IgG(g/L)IgA(g/L)治疗组治疗前69.7±7.45.2±1.2 0.45±0.28.8±4.146.9±8.953.7±6.19治疗后 86.5±7.2△13.3±0.83.1±0.47.8±2.5 9.3 ±3.6△71.8±5.4△对照组治疗前70.1±4.64.9±1.50.5±0.58.7±3.549.4±9.355±5.1治疗后80.2±4.5 12.8±1.02.9±0.17.7±2.8 17.7± 5.362.8±4.6

中医症状评分:治疗组显效10例、占62.5%,稳定6例、占37.5%,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0例,稳定5例、占35.7%,无效9例、占64.3%。

总疗效:治疗组部分缓解2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68.8%。对照组部分缓解1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57.1%。两组均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6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骨蚀”、“虚劳”、“腰痛”等范畴,《中藏经·五痹》云:“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肾气亏虚,正气不足,故而易于外感邪毒;因肾主骨,生髓,且骨为髓之府,肾虚受邪,易侵骨伤髓;邪毒内蕴,气血不畅则为瘀,肾虚毒瘀,内伏骨髓则发病。为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本、瘀为标。治当补肾活血。李积敏在《肾虚血瘀论》中曰:“久病则虚,久病则瘀,虚可致瘀,瘀可致虚。虚则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即生;瘀则机体生新不顺,虚弱乃成。虚瘀相兼,病机错杂。所谓疑难病者,此为其一也[2-5]。”

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尚无满意方法,除对症治疗外主要用放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等,但仍难达到彻底治愈目的。常规化疗有效率仅40%~60%,完全缓解率为5%~10%,中位生存时间为24~36个月,仅有不到5%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6]。抗肿瘤化疗对瘤细胞减少、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很大帮助,但同时又会杀伤正常细胞,损伤正气,使机体的免疫力更低下,也易产生耐药,经过几个周期后多不能耐受化疗。VAD方案中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会加重感染 。中药配合化疗,一方面可以减少感染,另一方面可保证化疗的进一步实施、提高远期疗效。

研究认为,补肾强脊药多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促进骨髓造血、提高外周血细胞、抗炎、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的作用,化痰逐瘀药具有抗肿瘤、抗凝、溶栓、抗菌、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改善高黏滞血症等作用,活血化瘀药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刺激造血并能改善微环境。因此,益肾化瘀法具有促进骨髓造血、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7-10]。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372-380.

[2]李仝,张存华.现代中医临证经验辑粹·血液系统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4-133.

[3] 张镜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探讨:附10例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1981,22(5):26-29.

[4]叶丽红,周红光,吴勉华.多发性骨髓瘤骨损的中医证治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73.

[5]李全,黄玉燕.多发性骨髓瘤从肾虚毒癖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6):425-427.

[6]蒋楠,甘欣锦.中医辨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体会[J].甘肃中医,2005,18(1):7.

[7]许勇钢,麻柔,王洪蓓,等.益肾生血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造血细胞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23-26.

[8]舒砚君,利汉英,刘文励,等.复方活血汤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18(6):359-360.

[9] 黄春临,朱晓新.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6-694.

[10]杨月艳.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辨治特点[J].山西中医,2008,24(1):59-60.

R733.3

B

1004-2814(2013)12-1024-02

2013-09-04

猜你喜欢
骨髓瘤多发性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