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13-04-07 12:09兰晓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针具平卧体位

兰晓风

(宁夏泾源县人民医院,宁夏 泾源756000)

晕针是指针灸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多较短暂。临床表现主要为初感疲倦,嗜睡,继之头晕、心慌、恶心、冷汗甚至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脉沉细欲绝等。2013年我们收治了4例颈椎病针灸晕针患者,现将晕针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马某,男,42岁。就诊前进食,坐位,颈部取穴,针刺双侧风池、颈夹脊穴,2min后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丧失、小便失禁,血压95/55mmHg。立即平卧、按压人中、合谷穴、吸氧保暖,症状消失而缓解。

另外3例均为颈椎病,晕针较轻,进针后均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无力,平卧、饮50%葡萄糖水、休息后缓解。

2 晕针原因

心理因素:主要见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者。针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等。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者被针刺激时,皮肤受到刺激伤害,从而使肌肉收缩,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便会发生晕厥。

生理因素:疼痛是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的威胁所发生的警告反应。当极度疲劳或虚弱,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较易发生晕针。

体位:观察显示,取俯卧位或平卧位进行针灸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针灸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原因是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强力低,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年龄: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全而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老年人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觉迟钝,对疼痛敏感度也降低,因此晕针发生率低于青壮年。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晕厥,主要是由于使用带钩针具或者型号不适的针具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致。

医者言行举止:医者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动作粗暴,会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加上疼痛刺激便可能引发晕针。

3 护理措施

心理因素: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避免不必要的紧张。针灸前进行解释,消除患者对针灸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及精神过度紧张者要多加解释,让患者事先有心理准备。

生理因素: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对于过度饥饿、疲劳者,要待少许进无刺激性食物或稍经休息,才可进行针灸。

体位因素: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容易发生晕针的患者可采取平卧位。

年龄因素:根据年龄、性别和患者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交谈和心理疏导。

物理因素:注射前认真检查注射用具,挑选型号合理、无钩、无弯曲的一次性无菌针具进行针刺。

言行举止:医生及护士要应用微笑和和蔼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文明语言、文明服务、良好的个人修养能给患者温暖、鼓舞和信心。

晕针处理: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具,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同时将坐位改为平卧位,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人中、合谷穴,口服热开水或50%葡萄糖水,松开患者的衣领,开窗通风,注意保暖。若不醒人事、呼吸微弱、脉细弱,可考虑其他治疗,或采取急救措施。

猜你喜欢
针具平卧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在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及经济成本分析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