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种养系统

2013-04-07 23:02张新跃张瑞珍李元华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牧业黑麦草养牛

张新跃,张瑞珍,李元华

(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求日益提高。近年来,笔者一行先后到眉山、乐山、资阳等地调研,对四川盆地内和盆周丘陵山区传统的以粮猪为主的种养业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四川盆地改变传统猪粮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养牛’种养系统”的构想。此系统旨在保留南方坡耕地种植玉米传统的基础上,改籽用玉米为饲用玉米,并利用冬春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实行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轮作,以实现植物生产的高效率,生产高产优质的牲畜饲草料,大力发展肉牛和奶牛养殖,提高畜牧业的转化效率和效益。笔者针对此系统作如下分析。

1 农区发展高效种养系统的潜力

1.1 干物质产量 经试验表明,9月底种植的多花黑麦草至翌年5月中旬最后一次刈割,然后种植饲用玉米,饲用玉米生长120天左右,9月中下旬收获,然后再种植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蜡熟期(水分含量65%~70%)刈割利用,全株干物质产量25.5吨/公顷。多花黑麦草年可刈割4~5次,年产干物质15吨/公顷。二者年总干物质产量为40.5吨/公顷,是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可利用物质产量的3.95倍。

1.2 蛋白质产量 发达国家将单位面积土地每年生产生物量和蛋白质量作为评价种植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标志。饲用玉米(蜡熟期干物质含量35%)粗蛋白含量为7.9%,粗蛋白产量为2.0吨/公顷。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为16%,粗蛋白产量为2.4吨/公顷。二者合计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0.9%,粗蛋白产量为4.4吨/公顷。该种植系统不仅可以为牲畜提供大量、稳定、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通过养殖业能够建立粪污消纳循环系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1.3 牲畜转化效率 现代肉牛养殖业可达到平均6.76千克饲料干物质转化1千克牲畜活重。据此计算,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种植系统生产的饲草用于饲养肉牛,每公顷土地可转化肉牛活重5 991千克。肉牛饲养日粮平均需粗蛋白含量11.8%,而此系统实际生产的饲草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0.9%,只需添加0.9%的粗蛋白,就能够满足肉牛的日粮需要。以现阶段肉牛活重24元/千克计价,每公顷产值可达143 790元。每户若经营土地(按50%成本计算)0.734公顷,再加上天然草地、农副产物,年出栏11头肉牛,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2 四川发展高效种养系统的优势

2.1 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 种植饲用作物和牧草,可用于饲养牛、羊、兔、鹅等草食性动物,再进行屠宰、加工、销售等,每增加一道工序,就增加一个产业,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人员、科技含量和投资机会。

2.2 能充分发挥四川气候优势四川气候特点是冬季多雨寡照,生产籽实的农作物因光照不足受到影响,而以生产植物茎叶为主的牧草和饲用作物,能够适应四川农区气候特点,克服三季不足、二季有余等问题,达到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

2.3 能较好利用四川的地形特点 四川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048公顷,农民在很少的耕地上种粮不可能解决增收问题。若发展“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养牛”种养系统,0.734公顷土地就可以供养一个家庭(年均纯收入5万元)。

2.4 克服了种植业氮素不足和养殖业蛋白质不足的问题 种植业生产的饲草料能基本满足养牛的需要,大大减少对外来氮的需求。饲用玉米和多花黑麦草的粗蛋白含量平均为10.9%,而肉牛日粮平均需粗蛋白为11.8%。高效种养系统如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能减缓四川省饲料玉米和蛋白质长期不足的压力,降低养殖业成本。

2.5 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玉米-多花黑麦草-养牛系统能实现种养业氮素循环平衡,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牧生产成本。养殖的粪便还田,既可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促进作物和牧草良好生长,减少农田对化肥的依赖,从而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政策措施

3.1 加快饲用玉米和多花黑麦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解决草源不足问题。应将发展“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养牛”种养系统作为四川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进行规划,力争10~20年达到目标。

3.2 制定能够流转的土地政策,解决一家一户的小块土地不便于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问题。促使种植业和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3.3 提高饲养技术,包括犊牛、架子牛、育肥牛和种牛等饲养技术;注重牲畜屠宰与畜产品加工销售。3.4 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制定中长期投资政策,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投资和补助。拓宽融资渠道,制定配套政策,建立中长期低息、无息贷款,服务于现代农牧业发展。制定鼓励加工企业(包括土地优惠、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减免税收和运输等)的发展政策。

3.5 加强改变消费观念和健康知识的宣传,采用多种渠道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知识,逐步转变牛肉和牛奶的传统消费习惯。

转变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以“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养牛”为主的高效种养系统,既关系到种植业、养殖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人们对优质动物蛋白质的需要。若在四川盆地利用1 000余万亩(1亩=667平方米)饲用玉米,发展高效种养系统,建立年出栏1000万头肉牛、饲养100万头奶牛的现代高效种养生产体系,可在不影响粮食生产格局的前提下,对未来四川的农牧业生产带来根本性变化。

猜你喜欢
农牧业黑麦草养牛
认识草,也是一门学问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不同行内生草影响葡萄果实品质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黑麦草的种植、青贮及应用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种苗根荧光反应在多年生黑麦草与一年生黑麦草两个种测定中可靠性验证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