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蛋鸡养殖调查与分析

2013-04-07 23:02蹇尚林董晓芳佟建明胡红春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阿坝州蛋鸡养殖户

蹇尚林,董晓芳,佟建明,胡红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海淀 100193;2.四川省阿坝州畜牧兽医局畜牧工作站,四川 马尔康 624000)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辖13县,其中纯牧区5个县,半农半牧区8个县。8个半农半牧区80%都是半高山或高山,蛋鸡养殖是该区域的重要产业。本次对阿坝州蛋鸡养殖现状的调查,主要在这个区域进行。

1 调查方法

调查由阿坝州畜牧兽医局组织,制定统一的蛋鸡养殖调查表,以文件形式下发至8个县,各县派专门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和养殖户共同签字确认。调查方式分为两类:

一是抽样入户调查。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及劳动力、总收入及养殖收入;(2)土地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荒山荒坡面积、森林面积、果林面积;(3)养殖情况,包括饲养品种、鸡种来源、养殖数量、养殖方式、产蛋量、老母鸡处理方式、饲料类型、饲喂方式、死亡率。

二是全县蛋鸡养殖总体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县名、森林面积、草地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农业人口、农户总数、玉米总产量、小麦总产量、油菜总产量、豌豆产量、胡豆产量、人均拥有粮食量、合作社数量。县级调查结束后,州局级还对重点养殖场进行了抽查,调查共历时70余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阿坝州生态环境与蛋鸡品种

2.1.1 生态环境 阿坝州半高山区环境优越,海拔在600~2 000 m以上,不湿热、光照足、空气好、生态环境好,极端高温天气相对较少,高于30℃和低于5℃的时间极少。由于高山和峡谷较多,乡村农户院落都是青山绿地自然隔离,有利于隔离防疫。州内林果业比较发达,特别是国家实施生态保护战略——“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以来,半高山80%以上的土地已退耕,老百姓的口粮由国家供给,玉米等原粮用于饲喂畜禽,走“种养结合”的路子,最终实现双赢。蛋鸡粪料还可以分散到农田、果园、林地、草地,自然分解、降解还原,变粪害为肥利,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利用,使效益最大化。阿坝州水资源丰富,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这些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为该区域发展蛋鸡养殖奠定了基础。

2.1.2 蛋鸡品种 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蛋鸡品种有海兰、罗曼、尼克、伊莎、宝万斯、海塞克斯等进口品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陆续开展了规模化蛋鸡养殖,饲养的主要是一些专门化品系,先后引入过“罗曼褐”、“罗曼灰”、“海兰”、“伊莎”、“亚发”等品系,结果显示:只要管理跟上,任何一个品系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生产性能,高峰产蛋期持续时间甚至高于原产地区。总体来讲,0~18周龄成活率为98%;产蛋期成活率为96%~98%;高峰期产蛋率达93%~96%;90%以上的产蛋率维持时间在4个月左右,85%以上的产蛋率维持时间在6个月以上。生产种蛋的受精率比在内地高1~2个百分点,种蛋的合格率在92%~95%;产蛋期蛋料比为1∶2.1~1∶2.2。

2.2 养殖模式 我国蛋鸡养殖的主要模式是笼养。高密度大规模饲养,单场存栏百万只以上,单栋存栏5万只以上;一般规模饲养,单场规模10~20万只,单栋鸡舍存栏1~2万只。2011年阿坝州各类蛋鸡存栏量为73.5万只,鸡蛋产量达551万千克。主要有散养和集约化笼养两种养殖方式,散养占饲养量的74.8%。散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家庭庭院散养;二是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专业化放养。

2.2.1 传统庭院散养模式 主要集中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区,养殖户有4.5万余户,饲养量在45万只左右,占养殖总数的61.22%。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户均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水平低。每户规模在5~50只不等,鸡隔天产蛋1枚,每只鸡年产蛋在100枚左右,多为传统庭院养殖;二是基本无免疫制度。养殖户不会根据当地疾病流行规律及养殖现状制定可行的免疫程序,且缺乏对免疫的认识,鸡病一旦发作,无应急预案;三是品种原始,饲养管理粗放。多数养殖当地土鸡,饲养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玉米等原粮;四是蛋鸡“抱窝”现象突出。一般产蛋15~20d左右就会“抱窝”,老百姓普遍采取的方法是蒙上鸡双眼后,放入一盛水盆内,再罩上背篼,3~5 d即可消除“抱窝”现象。

2.2.2 专业化放养模式 蛋鸡放养是养殖户的主要产业。采取以大型养殖公司(企业)、养鸡大户等为依托的“合作社”养殖模式。全州已登记的合作社有5家,带动养殖户20余户,蛋鸡养殖数量有10万余只,占养殖总数的13.61%。公司带动养殖户养殖,养殖户必须有足够的放牧场地,一般要求1亩(1亩=667平方米)地饲养18~20只为宜,每户养殖数量在500~1 000只。养殖品种有罗曼白(褐)、绿壳蛋鸡、京粉1号、罗曼粉等,即所谓的“洋鸡土养”。养殖方式有林地养殖、农耕地养殖、荒山荒坡养殖、沟谷养殖、果园养殖等;以放牧自由采食为主,适当补饲玉米原粮加配合饲料;饲养周期为每年4~7月进育成鸡,产蛋周期为1~1.5年以上;集蛋方式为每5~12只鸡有一个产蛋窝,窝外蛋比例占20%~60%;常见病有啄羽、啄肛、大肠杆菌、鸡腿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感冒、鸡白痢等,成鸡死亡率为2%~5%。

2.2.3 集约化笼养模式 这类养殖主要集中在河坝及公路沿线交通较便利的地区,养殖企业有10家,养殖数量有18.5万只,占养殖总数的25.17%。养殖品种为罗曼白(褐)、绿壳蛋鸡、京粉1号、罗曼粉等,养殖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水平高,实行全进全出,一只鸡年产蛋在300枚左右。

2.3 经营模式

2.3.1 传统庭院散养 传统家庭庭院养殖生产的鸡蛋,以前是家庭“零花钱”的主要来源,现在主要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和自食,只有少量在市场上出售,价格随行就市,不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2.3.2 专业化放养 养殖户与公司(合作社)签订养殖合同,公司提供产蛋鸡,产蛋收入归养殖户所有,老母鸡收入归公司所有。公司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管理、防疫和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比如:鸡舍建设、雏鸡、饲料、设备供应等;合作社还建立了基本的动物防疫监督、疫情测报、疫情防控体系。所辖养殖区域内,蛋鸡实行统一的“全进全出”制度,同时针对疾病流行及本区域内养殖的实际情况对所有蛋鸡实行统防统治,保证免疫效果和免疫率;产品销售基本实现品牌化,现注册的品牌有“九鼎山土鸡蛋”、“三元桥土鸡蛋”和“羌山”牌土鸡蛋等品牌。鸡蛋由各公司(合作社)独立销售,上市前经过挑拣及消毒处理,喷码上市,确保产品品质,销售价高达3.5元/枚,同期“洋鸡蛋”仅0.8元/枚,价格优势明显,饲养500~1 000只蛋鸡的养殖户,每只鸡年平均产蛋150~180枚,户均产蛋收入达15~30万元,纯收入达7~15万元,老母鸡淘汰后多由公司统一销往沿海地区或卖给中间商,每只收入80元左右(归公司所有)。

2.3.3 集约化笼养 各养殖企业独立生产,自负盈亏,鸡蛋销售80%为直销,20%卖给批发商销售,淘汰鸡卖给中间商。

2.4 饲养设施条件 本次调查表明,不同的养殖模式,鸡舍建设各不相同。传统庭院散养模式,鸡场建设简陋、无序,人鸡混居;专业化放养模式采用舍外放养或舍内与舍外相结合的饲养模式,有标准化的鸡舍和放牧地条件,具有补饲条件和相对固定的蛋窝;集约化笼养养殖模式以标准的笼养方式进行,养殖场自动化程度高,一般都有自动给料、自动饮水和自动清粪系统。饲料来源除部分公司使用自己生产的配合饲料进行饲养外,大部分养殖场均自购预混料或浓缩料,然后就地自配料进行饲喂。养殖场单个标准蛋鸡笼饲养的蛋鸡数量为4只的占85%,3只的占10%,5只的占5%。

2.5 粪便利用情况 蛋鸡养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粪便、死鸡和孵化场的蛋壳、无精蛋、死胚、毛蛋及弱死雏鸡等。这些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对周边环境极易造成污染。不仅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而且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危害人畜健康,导致农田生态的破坏。庭院散养和专业化放养,其养殖方式是以放养为主,鸡粪肥地,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和谐共赢。集约化笼养模式,废弃物的产生量大,鸡舍内一般有全自动清粪设备,清粪的频率多为1次/1~2d。鸡粪出舍后,就地发酵或晒干装袋运走。蛋鸡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还是以肥料还田和深埋为主。

3 阿坝州蛋鸡养殖发展分析

3.1 蛋鸡生态养殖应是阿坝州首选养殖模式 阿坝州半高山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农作物和森林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水域和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相对于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生态养殖是让畜禽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生长环境和用促生长剂让其违反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快速生长。目前传统庭院散养养殖和专业化放养养殖模式基本属于生态养殖。充分利用农村家庭庭院、果林、荒山荒坡、草地、森林发展蛋鸡生态养殖,将鸡粪还原给土地,土地为养鸡生产提供饲草料,不但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和谐双赢,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

3.2 提高组织化水平,促进规模化生态养殖发展 目前传统庭院散养养殖模式和专业化放养养殖模式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小规模分散养殖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形成产业化集群优势,而且鸡蛋质量无法保证,无法形成品牌优势,不利于吸引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因此,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是专业化放养模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合作组织,一方面便于建立统一的蛋鸡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吸引种鸡生产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的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蛋鸡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并有助于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另外,还应该建立政府补贴生态养殖的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养殖业健康发展。政府可在养殖户合作社建设、圈舍建设、种鸡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在产品营销上,要走“特、优、独”的路子。要制订相应的产地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整合各鸡蛋品牌,统一进军高端市场,提高养殖效益。

3.3 养防并重,减轻疫病防控压力 疾病仍然是影响蛋鸡生态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源头抓起,遵循“养防并重”的原则,把改善蛋鸡的饲养水平作为疫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通过改善鸡舍饲养设施,提高饲养环境的空气质量,为蛋鸡提供清洁、安全的生产环境,从而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通过提升蛋鸡的饲料配合技术与水平,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来全面满足蛋鸡的营养需要,从而保证蛋鸡的肠道健康。在做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做好生物隔离,卫生消毒,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鸡群免疫状态动态监测,强化疫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最终提高鸡群的整体抵抗力。

4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阿坝州蛋鸡养殖以庭院散养和专业化放养养殖模式为主,存栏量超过50万只。生产中存在明显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低,疫病防控困难的现象。但是,通过提高蛋鸡养殖的组织化形式,推广养防并重的疫病防控模式和高效的环境控制技术与粪便利用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目前的生产现状,保障蛋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焦洪儒,宋志刚,林海.山东省蛋鸡生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家禽,2011,33(1):65-66.

[2] 马红儒,张运真.家禽养殖场粪污治理技术探讨及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5):71-76.

[3]四川圣迪乐村禽业公司技术部.中国现有优秀蛋鸡品种现状与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2006,23(20):59.

[4]宁中华.我国蛋鸡养殖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0,32(20):33-35.

猜你喜欢
阿坝州蛋鸡养殖户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