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原因及防治

2013-04-07 23:02娜日娜吕金富王盛楠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患猪木糖胃肠炎

娜日娜,吕金富,王盛楠,李 峰

(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赤峰 024031;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政府政策研究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 导致腹泻的原因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是导致猪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

猪腹泻可分为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是机体内的有害菌,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猪痢疾杆菌、内劳森氏菌等细菌过度繁殖,打破了机体微生态的平衡而引发的。导致病毒性腹泻的有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

此外,维生素缺乏(以B族维生素缺乏为主),矿物元素缺乏(主要为锌和硒缺乏),胃肠道pH值过高等也会导致猪腹泻。

2 腹泻防治

2.1 低聚木糖的预防作用 低聚木糖又称木寡糖,其可以通过胃和小肠进入消化道后部,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发酵利用,而使有益菌大量增殖,并逐渐形成微生态优势,而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不能或很少利用功能性低聚木糖。

双歧杆菌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产物——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刺激肠道蠕动,缩短食糜在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动物的毒害。双歧杆菌细胞壁中含有的“免疫调节因子”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机体摄入低聚木糖后,锌、镁、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率也有所提高。将低聚木糖添加于猪的饲料中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成。在每1t全价饲料中添加100~150 g低聚木糖可有效防止猪腹泻。

2.2 仔猪红痢、黄痢、白痢的防治 仔猪出生后不久,肠道中存有大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不引起发病,当仔猪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发病。

2.2.1 仔猪红痢防治。患病仔猪不吃奶,排灰黄色或灰绿色稀粪,之后排红色、糊状、恶臭粪便,粪便中常混有组织碎片和多量小气泡,患病仔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多数发病仔猪在短时间内死亡。

防治方法: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和产后半个月各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疫苗10 mL,以使母猪产生免疫力,其可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此外,产圈要打扫干净,并严格消毒,仔猪吃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头,以减少感染可能。

2.2.2 仔猪黄痢防治。仔猪发病后,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其吃奶量减少或停止吃奶,并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防治方法:产圈保持干燥、卫生。仔猪出生后24 h内全窝口服抗菌素;每头仔猪肌注黄连素3 mL,每日3次,连用5 d;白头翁6g、龙胆草3 g、黄连2 g研为细末,用米汤调成糊状后,涂在母猪乳房上,让仔猪通过吃乳而服入药物,平均每头仔猪每次服1~3 g,每日2次,连用2~3d。

2.2.3 仔猪白痢防治。患病仔猪体温、精神、食欲较正常,但排白色便或灰白色稀粪,其味恶臭,随后患猪腹泻、食欲丧失、脱水、眼凹陷,最后虚脱而亡。

防治方法:注意栏圈、用具、食料及母猪乳头卫生,仔猪提早补料,以锻炼其消化功能。可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让仔猪内服活性炭(炭末也可),一般用药3~5d即愈。

2.3 仔猪流行性腹泻治疗 仔猪患流行性腹泻后出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呕吐多发生于吃食之后。患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病初猪排黄色黏稠便,以后排水样便,粪中常混有黄白色的凝乳块,腹泻严重时其排出的粪便几乎呈水样。呕吐、腹泻的同时患猪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等症状。症状轻重与年龄有关,一般病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 d内脱水死亡。断奶猪、育成猪症状较轻,一般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佳等症状,其腹泻持续4~7 d后逐渐恢复。成年猪患病后仅发生呕吐和厌食。

对猪流行性腹泻通常采取对症治疗。病猪可每日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 g、氯化钾1.5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常水1000mL)。猪舍保持清洁、干燥。2~5周龄病猪可用抗生素治疗,以防继发感染。可试用康复母猪高免血清等,口服,每日10mL,连用3d,其对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

2.4 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其传播迅速,数日内可播及全群。本病的危害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机体抗体水平和疾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患病仔猪突然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其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有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其精神萎顿,采食量减少或废食,病仔猪死亡率达50%~100%,5周龄以上病猪死亡率极低,较大猪或成年猪几乎不死亡。

剖检死亡猪,见其胃内容物呈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小肠扩张、变薄,其内容物稀薄,呈黄色的泡沫状。

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为食欲不振,有的出现呕吐,其体温升高,严重腹泻,泌乳减少或停止泌乳。怀孕母猪和成年公猪感染后常不表现出症状,少数的仅轻度水样腹泻,一般3~10 d即愈。

对本病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流通,提高猪群抗病力。冬、春季母猪分娩前 30 d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3 mL注射,用高免血清和康复猪的抗凝血5~10mL给新生仔猪注射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配合使用抗菌药物,以防脱水及继发感染。

猪发病期间要适当停食或减食,并及时补液。对母猪可添加利诺+抗病毒I号饲喂。病猪(尤其是仔猪)患病期间大量补给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大量清水、配合维多利饮水可加速恢复,减少死亡。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注或腹腔注射糖盐水+庆大霉素+赛福+碳酸氢钠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g、氯化钠9.2g、甘氨酸6.6g、柠檬酸0.52 g、柠檬酸钾0.1 g、无水磷酸钾4.35g溶于2L水而成),也可用口服补液盐。用康复猪的全血或血清给新生仔猪口服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猪场应立即隔离病猪,用2%~3%火碱消毒猪舍、运动场、用具、车辆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利影响,其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可能,对此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除霉剂,以有效吸除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2.5 猪沙门氏菌病治疗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有200多个血清型。危害猪的沙门氏菌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发病猪和部分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时节易发。

患猪的主要症状是下痢,其体温稍高或正常,粪便为粥状或水样,呈黄色,病初粪中无黏液,后期有黏液和血液。患猪病情时轻时重,可持续数周,病猪日渐消瘦,甚至死亡。有的猪咳嗽和呼吸加快。

死亡猪的病变主要在大肠,其盲肠和结肠前段出现坏死和溃疡。初期肠壁淋巴滤泡肿大为绿豆大至黄豆大,以后逐渐形成坏死,肠壁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盲肠病变最重,可见糠麸状坏死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紫色或土灰色。

采用药物进行保健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首选方法。每1t饲料及饮水中添加银翘散1 kg和威佳新500g,仔猪断奶当天开始使用,连用7 d,母猪断奶前7 d料中添加利呼宁。当猪出现副伤寒发病症状时应立即肌肉注射龙米先,前3 d每天一针,以后2 d一针,直至康复,同时配合使用头孢噻呋或庆大霉素。病猪体温过高,采食量大幅下降时,肌肉注射氨基比林。患猪发病症状减轻后,每1 t料中添加银翘散2 kg和威佳新1kg,连续投药7~10d。

猜你喜欢
患猪木糖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一个空瓶
有心的小蘑菇
布谷鸟读信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低聚木糖在家禽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