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铜对鸡器官组织的病理损害研究

2013-04-08 05:01李炳霞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动物防疫监督所262737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肾小管周龄变性

李炳霞 (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动物防疫监督所 262737)

铜是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通过酶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体内30多种酶的组成和活化,并能增强动物垂体释放生长激素、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动物的造血、消化、生长、繁殖、免疫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在养殖业中,高铜添加剂作为一种促生长剂被广泛应用,许多养殖户对铜添加剂并不十分了解,在生产中用量超标会造成铜中毒现象。本试验以艾维茵肉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梯度计量的高铜日粮对雏鸡的病理学影响,为养殖业正确使用高铜添加剂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1)选用360只1日龄艾维茵健康雏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0只,分别采食基础日粮和5种高铜日粮,饲养管理与常规育雏一致,自由饮水和采食。试验期为6周。(2)基础日粮以玉米、豆粕为主配制,蛋白质含量、能量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铜除外)添加量均参照肉鸡饲养营养标准,即含CP20.12%、ME12.6314MJ/kg、Ca 0.8796%、P0.6215%、Cu11mg/kg。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一定量的铜作为高铜组日粮:1组100mg/kg、2组200mg/kg、3组300mg/kg、4组400 mg/kg、5组500mg/kg。高铜组日粮的铜源是CuSO4.5H2O晶体。

1.2 临床观察

试验期间每日进行临床观察,详细记录临床症状,每周按组称重一次,统计并比较增长情况。

1.3 病理学观察

1.3.1 尸体剖检 试验的第1、2、3、4、5周每组随机抽取5只鸡剖杀,第6周全部剖杀,并对发病死亡的雏鸡剖检,观察并记录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变化。

1.3.2 病理组织学观察 剖检的同时,按常规采取肝、消化道、肾、肺、心肌、脾各1~2块,100ml/L中性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

2 结果

2.1 剖检变化

2、3、4组雏鸡肝呈浅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的充血区,其他脏器未见异常。5组雏鸡主要是肝呈深褐色,边缘钝园,质地脆软,胆囊肿大并有粘稠的深绿色胆汁,肌胃角质层增厚,腺胃黏膜水肿发炎并有出血点,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小肠前段有绿色水样稀薄内容物。死亡病例可见肝、肾均有较严重的病理变化。

2.2 病理组织学变化

2.2.1 肝 肝细胞损伤程度与饲料中添加铜的水平有明显规律性。3周龄时,2、3、4、5组雏鸡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光镜下见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多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近圆形空泡,说明有脂肪变性。死亡病例中肝窦及间质小血管充血。试验证明肝是动物储铜的主要器官,铜吸入到体内后主要在肝溶解酶中蓄积,引起肝细胞肿大、颗粒变性、空泡变性乃至坏死,酶类活性改变,导致肝功能障碍。

2.2.2 肾 肾组织病变程度与铜添加水平有明显剂量关系。3组鸡从4周龄开始见有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充满红色细微颗粒,4组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的程度较严重,5组见有轻度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随时间延长病变加重,到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与基底膜脱离。部分铜经泌尿道排出,对肾造成影响,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2.2.3 消化道 (1)肌胃:5组鸡5周龄时开始出现明显病变,角质层显著增厚,呈均匀浅红色的条块状,有的炎性细胞浸润。死亡鸡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肌层平滑肌着色不均匀,呈竹节状。说明铜盐进入消化道后直接作用于胃肠道黏膜,引起肌胃角质层增厚、龟裂,肠黏膜上皮变性坏死等病变,从而导致鸡生长发育不良。(2)腺胃:6周龄,5组雏鸡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上皮结构紊乱。(3)肠道:从4周龄开始,4、5组雏鸡小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肠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肠道肌层平滑肌变性,着色不均匀,呈竹节状。死亡鸡发病明显。(4)腔上囊:1、2组雏鸡无明显变化;3、4、5组雏鸡2周龄后淋巴滤泡髓质区轻度增宽,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3、4、5组雏鸡3周龄后髓质区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小体形态及数量变化不显著,小血管充血。(5)盲肠扁桃体:1、2组雏鸡淋巴小结数量及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3、4、5组雏鸡3周龄后淋巴小结数量及淋巴细胞数量随着日龄增长而轻微减少。

2.2.4 其他组织器官 (1)肺:5组雏鸡肺毛细血管壁扩张,肺小叶间质水肿,小细管和毛细血管充血。(2)心肌:4、5组雏鸡心肌纤维肿胀、颗粒变性,肌间轻度水肿,局部心肌纤维肌浆轻度溶解或着色不均匀。

3 讨论

本试验采用6个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高铜日粮,结果表明含铜100和200mg/kg均可促进雏鸡生长,含铜300和400mg/kg对雏鸡增重无明显影响,也无中毒症状,当含铜达到500mg/kg时,雏鸡发生慢性中毒,生长减慢。通过此试验证明含铜130mg/kg对雏鸡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禽对铜的最大耐受量为300mg/kg。

本试验5组在5周龄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试验结束时发病率23%,耐过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体重增长缓慢,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肌胃角质层增厚呈黄褐色,肠壁变薄,内有淡绿色内容物,肝、消化道和免疫器官严重受损,是高铜损害的主要靶器官。另外,铜对胰腺、肺、心肌以及骨骼肌等组织器官也造成轻度损伤。

以上分析表明,日粮中含铜在100~200mg/kg时对雏鸡有促进生长作用,增强了雏鸡的免疫功能,在300mg/kg以上时,免疫功能降低,对雏鸡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损伤程度与日粮中含铜量成正比。淋巴免疫器官、肝及消化道是高铜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4 结论

铜盐具有凝固蛋白质和腐蚀作用,因此摄人过多时可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肝脏从血液中吸取的铜,如果超过其贮存的限度,则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使肝脏排铜功能障碍,以致贮铜更多。肝脏释放大量铜进入血液,随即进入红细胞中,红细胞内的铜浓度因而不断升高,则可降低红细胞谷胱甘肽的浓度,使红细胞脆性增加而发生血管内溶血。溶血时,肾铜浓度升高和肾小管被血红蛋白阻塞,可使肾单位坏死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和血红蛋白尿,乃至发展为尿毒症;铜中毒时中枢神经损害,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尿素和氨浓度升高所致。

一旦发生铜中毒现象,应立即终止铜的供给,停止饲喂原来饲料,调整日粮铜含量为125~250mg/kg。配制0.5%钼酸铵溶液和0.5%硫酸钠溶液,每日分别用上述溶液饮水1次,连用5d。一般性辅助性治疗可在更换原饲料、清除槽中剩余料、清洗料槽后,在饮水中加5%多维葡萄糖,每天饮用4~5h。对病重鸡单个灌服,并添加维生素C,每天数次。

[1]张艳云, 孙龙生等. 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对肉仔鸡生长和肝、粪铜浓度的影响[J]. 禽业科技. 1996, 1(4): 3-5.

[2]程忠刚. 高铜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畜禽业, 2000(3): 50-53.

[3]周桂莲, 韩友文. 饲喂高铜日粮对肉仔鸡影响的研究[J]. 饲料博览, 1996(3): 3-6.

[4]崔恒敏, 陈怀涛等. 实验性雏鸡铜中毒症的病理学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7): 715-721.

[5]杨光, 邓俊良等. 实验性雏鸡铜中毒的病理学研究[J]. 中国兽医科技, 2005, 35(10): 801-806.

[6]张书红, 王哲等. 高铜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激素水平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 2003, 23(2): 199-203.

猜你喜欢
肾小管周龄变性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征兵“惊艳”
褐壳蛋鸡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