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监理控制的重点与难点剖析

2013-04-08 15:47张双平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年11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碾压混凝土

张双平

(北京燕波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深圳 518110)

1 项目概况

2004年底,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全面实现农村城市化,成为全国首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城市化的高度发展,使深圳农业一方面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现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却承担着安全供给农产品、生态休闲、生态屏障等功能,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007年,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市基本农田调整方案》,拟通过基本农田改造,使全市达到保有2000hm2基本农田的目标。2008年6月,市政府召开了“关于研究全市基本农田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决定开展基本农田改造工作,计划2008年开始试点,用3年时间把全市2000hm2基本农田改造成现代化标准农田。由于受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流转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开展时间为2011年底。

基本农田改造主要包括5大工程。即: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排涝灌溉工程、防护林工程和土壤改良工程。

基本农田改造的总体要求是达到“田块方格化、灌溉硬底化、道路网格化、耕作机械化、监督信息化”的标准。突出标准化,使自然环境与景观形成一体,并做到三个结合,即: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2 监理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2.1 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2.1.1 施工测量

a.平面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型经纬仪及50m钢尺,直接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引测,控制点间距以200~400m为宜,呈“井”字形方格网布置。

b.高程控制系统:宜采用DS3型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引测临时水准点,距离不得大于200m,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控制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1.2 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控制的重点是高程与坡度,一般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作业的方式施工,以机械为主,局部辅以人工。地面坡度大致控制在1‰~2‰,土层虚铺高程控制宜高于实际标高5cm左右。按表土剥离、土地平整、表土回填的方式施工。

2.1.3 土壤改良

严格控制土层高度在40cm以上,表土层厚度在15~20cm之间,土壤pH值在5.0~8.0之间,通过掺和黏土和有机肥等,使土壤根据种植的需要呈中性或略偏酸性等基本特征,有机含量水田大于1.5%,旱地大于1%。土壤应具备厚、疏、肥、温、润的特性。厚是指熟土层厚度;疏是指土壤的结构疏松,耕作性能好,土壤熟化程度高;肥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高,供肥保肥能力强;温是指土温比较稳定,温度变幅小;润是指土壤不易干裂,不易涝渍,可保持一定的湿润状态。

2.1.4 浆砌沟渠

原材料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浆砌石宜采用M7.5砂浆,浆砌砖宜采用M10.0砂浆,砂浆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要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在其初凝前用完。砌筑工法要正确,总体要求达到平、稳、紧、满,即砌筑层面大体平整,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定,石块间紧靠密实,砂浆饱满充实。砂浆初凝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石块,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12~18h内养护,养护期要大于14天,养护需保持外露面湿润。

2.1.5 管道安装

a.严格执行国标《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 50268—2008)。

b.回填土前必须作水压试验和清洗。

c.基底密实度达到95%以上,回填密实度达80% ~85%,埋管深度大于0.7m。

d.供水点不得接在主管上,可通过支管或分管联接。

2.1.6 防护林工程

a.绿化与美化并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b.建立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多种林组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c.树径一般要大于10cm,土球在50cm以上,要求抗风性强,具观赏价值。

2.1.7 雨季施工

a.关注天气变化,掌握气象信息,合理安排施工,减少雨天施工的影响。

b.做好防雨预案,配备防水排涝设施。

c.疏通排水沟渠,保证排水通畅,特别注意土壤改良施工阶段的防雨,以免地力受损。

2.1.8 防雷与接地

a.严格按图施工,做好防直击雷、防感应雷、防雷电波浸入等防护,共同接地系统要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b.场地照明灯杆要考虑防雷接地,阻抗小于10Ω。

2.1.9 泥结石路面

a.通过试验取得泥结石路面施工配合比。

b.主要原材料满足下列要求:土的含量不应大于15%,塑性指数宜为18~27,石料压碎值小于35,泥浆配制比(水与土的体积比)0.8∶1 ~1∶1。

c.施工流程控制: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碎石摊铺及初碾压——灌浆及带浆碾压——终压。

d.路床:平整坚实,坡度正确,排水通畅,无坑凹积坑,无不良地质。

e.碎石摊铺与初碾压:流水施工段划分以40~50m为宜,压实系数人工摊铺控制在1.25~1.30,机械摊铺控制在1.20~1.25。初压时用8t双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线碾压;在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线逐渐错轮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

f.灌浆及带浆碾压:若碎石过干,可先洒水润湿,以利泥浆一次灌透。泥浆浇灌到相当面积后,可撒5~15mm缝料(约3~5.5m3/100m2)。用中型压路机进行带浆碾压,使泥浆能充分灌满石缝隙,次日即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整工作。

g.最终碾压:待表面已干内部泥浆尚呈半湿状态时,可进行最终碾压,一般在碾压1~2遍后,撒铺一层3~5mm石屑并扫匀,然后再进行碾压,使碎石缝隙内泥浆能翻到表面与撒铺的石屑粘成整体,接缝处及路段衔接处均应妥善处理,保持平整密合。

2.1.10 田间路(混凝土路面)

a.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送检合格,最大水灰比宜控制在0.48左右,最小水泥用量为290kg/m3(42.5级水泥),306kg/m3(32.5级水泥)。

b.集料:应不低于Ⅲ级技术指标的要求,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

c.垫层:尽量就地取材,应碾压密实,满足设计要求,并处理好路基病害,完善排水设施。

d.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高程、横坡度、宽度、厚度等各项指标要逐项检查,均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e.模板:宜用钢模,其高度与混凝土板厚相同,必须拼接顺平、密实,支撑牢固,内侧涂隔离剂,双幅路面的中间模板要留孔。

f.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如遇特殊情况,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其拌和时间宜为60 ~90s。

g.人工摊铺拌和物的坍落度应控制在0.5~2cm之间,拌和物松铺系数控制在1.1~1.5之间。

h.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板振动器和振动梁配合进行。表面砂浆厚度控制在4±1mm。

i.养护:一般采用湿法养护。养护期间和填缝前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以上时方可准许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80%时结束养护,一般为14~21d。

j.拆模与切缝:当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强度达8MPa以上时,应及时拆模;当昼夜平均温度分别是5℃、10℃、15℃、20℃、25℃、30℃ 时,相应参考切缝时间分别为 72h、48h、36h、30h、24h、18h。

2.1.11 蓄水池(自防水混凝土水池)

a.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水泥:采用收缩性小、安定性合格、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国家标准,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用石》(GB/T 14685—2001)和《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通常粗骨料中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细骨料中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的规定;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1)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进场时应有“三证”。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试验确定。

b.施工措施:施工流水段应以伸缩缝为界(通常不超过20m),施工缝留置均须设止水带,一般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直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水平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带,通常距离底板面50cm处,接缝处止水带形成环通,接头平顺,不留间隙。

c.钢筋绑扎:钢筋要确保保护层厚度,必须逐点绑扎牢固,不得跳扎,使其在浇捣时不松散、变形、移位,造成露筋锈蚀而渗水。

d.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准确,接缝平顺密实,内侧光滑并涂脱模剂,支撑牢固。需穿透池壁及底板的固定,对拉螺杆要设止水环,即在对拉螺杆中部加焊钢板止水环一道,防止水沿螺杆表面渗出。另外在预埋套管中部亦需焊一道止水环,套管与钢板止水环应满焊严密,不得焊透钢板。

e.混凝土浇筑:尽量连续浇筑,在施工时要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避免混凝土初凝后产生冷缝造成结合部渗水,同时严格控制振捣工序,插入式振捣器插点间距控制在50cm左右,振捣时间宜在2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提浆抹面,以增加表面致密性。混凝土成品要特别注重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温差过大(大于25℃)。注意冬季保温,夏季保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6h用麻布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混凝土浇筑要达到《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2.1.12 灌溉与排水

a.灌溉水源:项目区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干旱缺水地方修建山塘、蓄水池、陂头或抽水站,配套完善的引水渠。

b.排灌标准: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排涝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

c.排灌设施:排灌渠道满足项目区灌溉和排水要求,各类沟渠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坡度适宜,便于灌溉。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

2.1.1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a.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b.坡面防护:在丘陵地区开发耕地,应设置截水沟、排洪沟,防止洪水直接冲刷田面,减少水土流失。

c.防止污染:耕地周围有废水、废物污染时,有较完善的防渗、排污设施;灌溉用水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要求。

2.2 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

2.2.1 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a.工程量存在不确定性。工程存在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基本农田改造范围不准确,某些设计规划边界与现场不符,“边角地”与“插花地”影响总体改造数量。另外,地形图测量不准或利用旧图,未能准确反映现实状况。

b.设计变更较多。设计前期勘察深度不够,部分规划用途与实际不符,现场情况掌握不准。

c.概预算定额不准。基本农田改造项目一般没有详细预算,只有投资估算和概算,而投资估算和概算是方案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产物,加之市场信息价格区域偏差较大,实际预算往往超投资估算和概算。

d.额外的补偿与索赔:主要包括青苗补偿和取土弃土、拆迁占用、误工及环境影响造成损失取得的补偿。

e.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由于前期调研勘察不到位,造成部分地块构筑物、农水设施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严重影响建设投资与施工进度。

f.点多而广,施工进度难统一。深圳的基本农田改造地块有其特殊性,成片千亩以上的地块很少,且分布在山沟河谷,点多面广,施工条件差异较大,施工进度难统一。

g.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部分地块施工条件较差,水电不通,道路崎岖,自然形成的边坡、河涌还需要临时处理,加之季节性气候如台风雷暴海潮的影响,对投资与进度的控制影响较大。

2.2.2 控制措施与方法

a.做好前期调研,详细调查基本农田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b.做好基本勘察工作,尽可能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地块情况及使用状态。

c.加强设计评审,减少设计变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优化设计方案,做好图纸会审。

d.尽快完善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的地区预算编制定额与标准,及时更新发布基本农田改造建设工程价格信息,与市场同步接轨。

e.正确对待额外的补偿与索赔。由于基本农田改造项目是政府项目,政策性强,牵涉部门多,对当地经济、环境影响大,因此,需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保证标准严格执行有力,避免盲目要价、互相攀比、各自为政、权钱交易等现象。

f.统筹安排,逐步推进。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安排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做到权责一致,全面规划,逐步推进。

g.加强验收与绩效考核。通过验收把控基本农田改造效果,对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提高项目的管控效益与人员的履职能力水平。

h.强力推行标准化。首先是控制目标的标准化,同时还要求制度、工法、质量与行为等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投资支出,有效改进施工进度。

i.正确运用“合同措施”。“合同措施”是控制投资与进度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合同加强对责任主体的有效管理,可避免过度行政干预,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结语

基本农田改造项目总体来说施工难度不大,技术标准也不难达到,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特殊性及范围的广泛性,监理控制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详细分析项目的特点,掌握监理控制的难点与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统一标准,规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监理控制目标,才能稳步推进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的进程。■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碾压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碾转
欢迎订阅《碾压式土石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