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苗壮话「控灌」

2013-04-09 09:06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3年9期
关键词:建三江管理局稻田

□ 赵 青

(作者单位: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水务局 156300)

“中国绿色米都”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拥有耕地1 10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 000万亩,年粮食生产能力141亿斤,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其中水稻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在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建三江管局的水稻主要以地下水灌溉为主,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地下水资源有限性的严重制约。

为了突破地下水资源的制约瓶颈,建三江管理局近年来大作节水文章,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的有声有色。

控制灌溉技术是省水利厅2004年开始推广的水田节水新技术,亩可节水100立方米。如果建三江管理局的水稻全部运用此技术,年可节水约10亿立方米,这对“中国绿色米都”的水田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这个局十分重视控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把水稻控灌指标以管局一号文件形式落实到各农场,并作为年底考核各级领导工作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采取大力宣传、多层次培训、加强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认识,使这项技术落地生根、初见成效。

6月23日,天气格外炎热,笔者随省水利厅控灌检查组到建三江管理局浓江农场查看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站在干坼的稻田地里,我脑海里“苗在水中”的传统种灌观被彻底颠覆了……

在浓江农场第二管理区周义家的稻田地,我们看到水稻根根精神、株株挺拔,稻田里干爽整洁、已经裂开了1厘米左右的缝。走进绿油油的稻田,我试着拔一株稻苗,发现根扎得很深、很牢。周义告诉我:“开始我们也不太敢搞,后来农场农业科邢科长反复给我们讲了控灌好处后,我才在他的指导下搞了起来,到现在我才灌了三次水,一年一亩地有个240~250方水就够了,仅灌水这一项我就省了不少钱。前一阵子没搞控灌的水稻普遍发生了‘潜叶蝇’病,我这地里啥事儿也没有。控灌的水稻苗壮实,抗病能力强,抗倒伏能力也强。从去年看亩产增加了30~50斤。”周义是个不到50岁的农民,说起节水控灌来头头是道。如果不是从中受益,实惠的老农民哪有这么大的兴致?

听着周义的介绍,我把目光转向与周义家相邻的稻田地,一块常规灌的稻地。只见:田里的水已经泛起大量汽泡,秧苗在水中不停地摇曳着,放眼望去底层叶片已经微微泛黄,一副病恹恹的早衰姿态,与周义家强壮油绿的秧苗形成鲜明对比。

走出周义的稻田地,我们又趋车来到第一管理区农户杨茂龙的地里。

杨茂龙是浓江农场最早开展水稻控制灌溉的农户之一。从2004年他家的地被农场选为节水控灌试验田,到现在他种的600亩地全都用上水稻控灌技术,他深有感触:这项技术,确实让水稻的根更壮实,水稻的抗倒伏、抗病能力都增强了,节水效果好,粮食产量也有一定增加。要大面积应用,土地平整是关键,上水得看住了,不能控大了。

杨茂龙,40多岁的样子,光脚穿着拖鞋,身上是不起眼的灰色T恤和休闲裤,但他的水稻管理房早已从10年前的小土坯房变成了一溜漂亮的彩钢房,门口自家的两辆小轿车已掩饰不住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生活富裕的农家。正是受杨茂龙的示范影响,周围的稻农陆续用上了控灌技术。

据邢科长介绍,浓江农场通过“农场推动、部门驱动、园区带动、示范策动、职工发动”的办法,今年已落实水稻控灌推广面积6万亩。

虽然骄阳似火,但我们一行人还是马不停蹄地查看了浓江农场其他几处稻田,检查组的一位同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对我省水稻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小技术、大战略’,这项技术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但它是对传统灌溉技术的一次革命,过去我们担心农民不接受,现在看到你们的稻田,我们有信心了。”

其实,水稻控制灌溉,与人们常说的“饭吃八分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节制、有控制、有规律,才会有健康。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根据不同生育期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节水控灌下的水稻,根深苗壮、抗逆性强,可以实现“节水、节本、增产、增质、增效、低碳”的多赢目标,这一工省效宏的新技术定会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建三江管理局稻田
星载高分五号高光谱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例
稻田摸鱼记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简介
长江航务管理局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