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与 亲

2013-04-10 10:17鸣弓
领导文萃 2013年4期
关键词:回纥宁国和亲

□ 鸣弓

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流血冲突,因为结为姻亲,彼此和睦相处,干戈化玉帛,强夺变互市。因亲而和,谓之“和亲”。培育这种和平的固然是双方政治首脑,而完成使命的则是号称公主的女性,文成、金城等以此而名垂青史。严格说,奉旨和亲的多系荣誉公主,并非皇帝的嫡亲骨肉,因为政治需要,临时加戴一顶公主桂冠就行。

外嫁和亲,是公主的一项政治使命。但凡真公主远嫁番邦,难免引起皇帝和后妃的矛盾。通常皇帝是从政治高度考量,紧盯的是“社稷”亦即自家的皇冠,肯于狠心牺牲女儿的幸福,而后妃作为母亲,总觉亲情难割舍,不愿宝贝女儿远嫁荒蛮之地。此种家国矛盾,多是皇帝胜出,但若后妃很强势,皇帝也得依夫人。

汉代和亲政策开创者刘邦患匈奴强盛,纳刘敬言“以嫡长公主妻之”,遣使去征调公主。公主时年十九,与丈夫张敖日夜对泣,迁延未行。吕后亦泣曰:“妾惟太子与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中。”刘邦欲强逼公主嫁匈奴。吕后谏曰:“中国不能自强,专恃荐女以为得计,恐贻笑于天下。”由于吕后极力反对,刘邦只好放弃使公主和亲的主张。惠帝二年,匈奴单于 “欲索长公主以践前约”。汉使臣以“长公主早嫁张敖”为由拒绝;单于请以公主之女代之。太后怜爱外孙女,不忍遣,便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而聘女嫣以配惠帝所以杜匈奴之望。

“却敌和番总是妾,不知何处用将军”?诗人之问,令人惶悚。“总是”似嫌夸大,但历史上的确常有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扭转局势,美人的热泪与英雄的鲜血一样,谱写着千古青史。

汉武帝为结盟乌孙共制匈奴,封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名义上是右夫人,但彼此语言不通,夫妻之间难有温情可言;生活不习惯,必生思乡情,遂作《悲愁歌》,读之令人感伤。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妻妾。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帝,帝回曰:“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再嫁岑陬,为其生下一女,不久便忧伤而死,终生不曾归汉。

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以楚王刘成女为解忧公主嫁给岑陬。岑陬同时拥有大汉公主与匈奴公主。解忧无所出,匈奴公主却生子泥靡。岑陬暴毙,族弟翁归廉继位,并依例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解忧生三子,翁归廉对解忧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关系。翁归廉病故,解忧公主又第三度嫁给了继位的泥靡,并生一子。在西域生活五十多年,经历了四朝三嫁,受尽委屈,解忧公主上书称“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派人把她接回来。红颜出国白发归,个中泪痕惟自知。

像用物一样,被父子兄弟相传使用,异族婚俗这般狂野的原生态,让文明柔弱的公主情何以堪?心何以安?奉旨和亲的公主,命运由此可见一斑。即使广为传颂留下美名的文成公主,其婚姻生活也并不如当今文艺舞台所展示的那么美妙。

开元号称“盛世”,和亲依旧。盛世天子李隆基封东平王外孙杨氏为永乐公主,嫁契丹李失活;将自己的外孙女独孤氏封为静乐公主,杨氏封为宜芳公主,分别嫁给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和奚饶乐都督李廷宠。这两个武夫只不过是“赐”姓李而已。然而,姻缘缔结刚半年,两驸马就把各自的新婚妻子杀了,举兵叛变。这两位公主的遭遇,是和亲公主中最惨的。还在当今高中生给父母撒娇的年龄,两位女孩就懵懂地出嫁,茫然地被杀,走完了“为国和亲”的一生。

中原王朝也会向少数民族求婚,迎取番邦“公主”,算是互动吧。武则天时,就曾向突厥求婚,而突厥只知皇姓李,拒绝武氏“小姓”,由此还引出一场不小的冲突呢。

荣誉公主和亲,多在国力强盛时期。若国力衰弱,异族对公主的身份也较真,和亲就得真公主走一回了。唐肃宗之后,国力已弱,皇帝不得不派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和亲。

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借助回纥兵平叛的唐肃宗,为了答谢并笼络回纥人,将寡居的宁国公主送给回纥王当可敦(王后)。唐肃宗亲自设宴送行,想到女儿此去是牺牲性质,也十分难过,但还保持着君父的庄严,准备将家国道理宣讲一番。公主打断说:“父皇,不要说了!国家不太平,我这就去,死了也不会怨你(国方多事,死不恨)!”宁国公主嫁去不到半年,老可汗就归天了。回纥欲以宁国公主殉葬,被公主拒绝。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肃宗派人接她回京。不过,她的陪嫁中有宗室女称“小宁国公主”,做老可汗妃。老可汗死后,照回纥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继续和亲。

咸安公主是唐德宗第八女,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向唐朝请求和亲,德宗将咸安公主出嫁回纥为可敦。咸安公主在回纥生活了二十一年,她先后按回纥婚制嫁给长寿天亲、忠贞、奉诚及怀信四位可汗,其中的酸楚和尴尬只有公主自己知道。元和三年(808)咸安公主病死。

“及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以三朝,播芳猷於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白居易《祭咸安公主文》高调歌颂正面形象,突出国家利益、政治需要,远不如孙叔向《送咸安公主》诗借古讽今,批评朝廷无能,拿了弱女子的青春幸福去换和平,来得真实而深刻:“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玉颜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

少数民族之间也实行和亲政策。辽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嫁西夏皇帝李元昊,可谓“门当户对”。元朝和亲公主达三十八位,其中皇女十位、同姓宗室女二十二位、身份不明六位,下嫁汪古部(突厥)、畏兀儿、高丽、吐蕃。中国和亲史高峰其实是在清代,据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共有公主二十二人,郡主以下更多。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圣祖康熙率先垂范,皆以真公主下嫁蒙古贵族,借以巩固后方根据地,并联合蒙古人打天下。

猜你喜欢
回纥宁国和亲
沟梁梁也要奔小康
回纥汗国初期与唐朝关系变化探析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稷山一片枣红天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
古中国情思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