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三制”人才培养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2013-04-10 20:22恺,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三三制实验室实验教学

吴 恺, 董 婷, 王 唯

(南京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 210093)

0 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塑造,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水平与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成为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我校提出了“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和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009年实施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以调整课程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和“人才培养分流机制”,构建和完善以“三个培养层次、三种课程模块、三条选择路径”为特征的“三三制”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力点还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 南京大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冯端院士认为,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1]。特别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既是教学的场所,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负有知识创新的职能,教学和科研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许多研究者认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3]。

本世纪初,受制于实验教学经费的影响,有些大学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对实验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4]。2010年,教育部将“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写入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中,也提出了“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的要求[5]。

根据教育部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精神和南京大学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校在近几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985”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了南京大学的实验教学。

1.1 构筑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程训练、科研训练活动、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等,近年来我校还多次组织多院系联合的国际化野外实习[6]。“三三制”本科教学强调“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人才培养理念,对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三三制”的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也需要不断深化。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通过设置新型实验课程、改革原有实验课程、增加新型实践教学环节、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助学平台、增强与政产学研的合作、创新保障机制等方式,建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全面实现因材施教的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验课程构成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三三制”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课程大多附属于理论课程[7],实验课程不单独设课,目的是验证理论课程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置实验内容重复,缺乏综合性、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只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为此,在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南京大学力求将实验课程融合贯通,独立设课。

通识教育也是“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目标,但其实施途径应该多样化[8],应鼓励开设实验方面的通识性课程和跨学科的交叉实验课程。如已经开设了“新生研究性物理实验”、“化学与社会生活”、“演示物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安装与维修”、“现代仪器分析”5门全校选修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均面向于非本专业学生。累计共选课872人次,下一步还鼓励各院系和实验中心借助985工程三期项目,积极申请建设通识类、跨学科交叉的实验课程,提供给全校学生。

1.3 依托质量工程和985工程,支持实验教学提升

2001年以来,依托“质量工程”和“985”工程,我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形成了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实验”等8门入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4版)》获得国家级、十一五精品教材称号。在全国364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中,我校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实验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我校有8个省级示范中心。在2005~2011年度我校获得的47个国家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中,实验类的成果奖项达到了14个。

1.4 实验教学管理多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技术队伍管理是培养创新人才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5]。南京大学实验教学管理的长足发展得益于教务处和国有资产管理处的密切合作。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则由两个部门共同组织。主管部门还鼓励各院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及时总结经验,凝练理念,收集典型案例,做好实验教学的研究工作、本科教学工程和成果的申报推荐工作,组织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挖掘潜力,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项目或课程、教材,鼓励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改革论文,将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之间形成联动关系,并注重其内涵建设和发展。例如环境学院李杨帆和朱晓东老师指导数项本科生创新计划,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9]。

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重视不够,改革滞后,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在制定2009级“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配套的实验室建设滞后,未全面考虑和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与现有的通修、核心、平台理论课程的衔接,以及实验实践类课程本身的改革和创新。少部分实验课程十几年不变,课程拖沓,内容陈旧,远远不符合目前新人才培养方案。从整体上看,目前在实验课程教学中仍呈现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模式,且实验教学存在较突出的“四多四少”问题:即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少;规定实验多、自选实验少;同步上课多、自主开放少;教师主导多、学生自主互动少。

(2)课程运行和评估不够规范、严谨,缺乏对实验课程的有力监督。与理论课相比,我国高校在对实验课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上普遍落后[10]。实验教学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评估工作中,我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单独的实验课堂评价指标,但从评估结果看,评估分数偏高,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测评区分度不大,评估指标有进一步改进的需要。我校为实验教学配有两位专门的督导员,但由于学科间的差异,督导员对其他学科的实验不甚了解,难以评价。

(3)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落后,不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11]。我校实验技术人员中博士以上学历获得者和教师队伍中的比例相距甚远,总体水平和学历结构明显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制约实验技术队伍发展在制度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实验技术系列人员发展空间小、待遇低。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教学改革的许多想法都要通过他们予以实现,这一状况正在影响和制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发展。此外,实验助教制度不完善也不利于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4)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需要尽快建立。目前南京大学实验课程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依靠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以课程为管理单元,无法实现对单个实验或分组实验的管理。实验教学有其特殊性,是团队教学,小班重复教学,是长时间的不定时间教学,需要特别的组织与评价。建设和应用专业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则能够方便教师组织教学、方便学生选课或预约实验时间,也有利于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12]。

3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全国各层次的高校近期都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在“985工程”三期、本科教学工程二期、拔尖计划和卓越计划的助推之下,各高校在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南京大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应该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下,把握“985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契机,根据“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目标,以重构实验教学体系,以更新实验教学大纲为抓手,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为基础,在教学激励保障上有所突破。

(1)加大改革步伐,凝练实验教学理念,重构实验教学体系。以学校“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为指导,各院系和实验中心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各实验教学中心实际和特点,在2~3年内初步构建符合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部分实验课程可以考虑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学术型、学科交叉型和就业创业类人才的培养需求。实验教学可考虑采取更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13]。同时,鼓励院系和实验中心设置通识教育实验课程、新生研讨实验课程等,实现实验课程资源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多元培养阶段获得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以选择不同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2)全面更新实验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老师教学的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教学院系和实验中心必须重点思考适合本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国外更高层次大学的课程体系为参照物,全面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以“激发兴趣、注重通识、夯实基础、引导创新、自主探究”为实验课程建设标准,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与理论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实验教学要有一定数量的精品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实验课程、实验教材、实验仪器、教学辅助系统或教学管理软件、管理体制或运行机制等。

(3)重点加强文科实验教学的探索。文科专业的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面临的新课题。大力开展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适应市场对文科人才的需求,已逐渐成为文科院系的共识。但由于缺乏理工科那样深厚的实验教学经验积累和科研实验室的依托,文科院系常常感觉在组织实验教学中缺少抓手,无从着力。

我们认为文科实验教学应体现文科特色,加强文理融合,面向学生就业。王连之等在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的探索中提出“建立较为完整的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的第二课堂为提高、以专业大实习为创新的梯形结构的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14]。文科院系开展实验教学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去向,加快综合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争取融合到就业创业类人才的培养路径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上看,我校还缺乏全面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而建立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十分重要[15]。指标体系应该能够从教学条件、实验内容、组织管理、课堂指导、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评估各院系的实验教学工作。对教学条件不足的院系应该从经费上重点资助,对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效果较差的院系应要求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大纲。

4 结语

总体上讲,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借鉴,也没有成熟的路可走。尤其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实验教学上还缺少先进的理念作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措施来支撑。需要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经验、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国家教育教学导向,积极探索、开拓实验教学的新做法,为创办更好的本科教学作贡献。

(References):

[1] 冯 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4.

[2] 荣 昶,赵向阳,蔡惠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12-14.

[3] 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4-6.

[4] 刘凤泰.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3(17):6-10.

[5] 陈步云,周 勤,温光浩,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5-7.

[6] 董 婷,王 唯,邵 进,等.南京大学国际化野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0(3):58-60.

[7] 龚方红,汤正华,蒋必彪.试论工程教育中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6(4):86-87.

[8] 李曼丽,杨 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125-133.

[9]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10] 刘元林,张增凤,孟庆强.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126-128.

[11] 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81-83.

[12] 余建波.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150-153.

[13] 付庆玖,韩振高.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14] 王连之,喻 芳,强月新,等.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72-75.

[15] 包 军,丁 颖,李秋月.高校实验教学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30.

猜你喜欢
三三制实验室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三三制”政权下陕甘宁边区基层党建与乡村民意的互动博弈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