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2013-04-10 20:22昝加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张 晓,昝加禄,江 华,官 璇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610083)

0 引 言

医学教育不仅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一般规律,而且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中心环节,其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1]。目前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强调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并重;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课程整合;医学知识素养与临床实际能力共进,建立与现代医学模式配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体化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确保医学教育质量。但是调查分析表明,中国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及设置存在很多与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不相适应的问题。

1 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 医学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单一。通行的医学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可分为3 种类型,即“传统学科式”、“以问题为中心式”、“器官系统式”。据1998 ~1999年度美国医学院联合会编辑的《课程指南》统计,在125 所美国医学院中,实施器官系统课程模式的有8所,占7%;将PBL、器官系统、传统学科等多种体系混合采用的有44 所,占36%;其余73 所实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其他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实行了各种类型的课程整合形式[2]。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是以学科为中心设置的。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的115 所医学院校中,有109 所学校实施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占94.78%,有5 所学校采取混合型模式,有1所学校实施器官系统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医学课程设置模式较为单一。

(2)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存在差距。我国现行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基本由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人文社科和预防医学五大模块组成。人文社科课程比例较低,导致人文精神培养不足,医学生难以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并对病人做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处理。发达国家的医学课程基本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三大部分或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科学两大部分组成。医学人文教育在课程结构中地位突出。如美国人文社科课程构成比例占20%,前苏联占22%,英国、日本占10% ~15%[3],而我国医学院校一般仅占10%左右。

(3) 医学课程对科学素质培养重视不够。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将科学工作的方法、学习的基础等科研素质教学内容列入了课程计划。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对科研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能力训练有明确要求。但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对科研训练要求较低,课程数量少,学时比例低。

(4) 医学生选修课程不足。从各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多数院校倾向于实行主辅修制,压缩必修课的授课时数,扩大选课范围是改革的方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的“新途径”课程结构,将基础和临床阶段的课程整合为14 门,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4]。从我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来看,选修课开设缺乏系统性,课程门类也显得数量不足。

(5) 医学课程教学方法较为落后。1999 年,“自我教学”在美国医学院校的覆盖率达到了94%,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均达到99%,使用标准化病人教学达到97%[5]。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基本教学形式[6]。有资料显示,比较中美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别是美国用于小组讨论的时间平均为265 学时,辅导活动220 学时,而中国基本没有[7]。

(6) 医学课程管理需要改进。我国的医学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基本属于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在政府的行政导向下的职能范畴,许多有关教学的政策、规章制度、决定等基本属于行政行为,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制定与管理等也基本是在行政干预下,少数专家参与完成的。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行政干预过强、专家学术成分过少、忽视广泛利益方意见。

2 国内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特点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医学本科院校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具有以下的特点。

(1) 由传统单一的课程体系向多样化模块课程体系转变。突出预防保健与科研训练、早期接触临床,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等,设置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早期临床与科研训练、寒假社会调查、初级卫生保健实习、高级选修实习、特色课程等模块。

(2) 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略为增长。据资料统计显示,1998 年一般医学院校人文社科课程比例只占8%左右[8];,而到2004 年,国内重点医学院校一般占10%左右,必修课通常在10 门左右[9]。

(3) 多形式的课程整合。①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并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如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10-11],济宁医学院综合实验室的独立设置[12],河北医科大学一体化实验课程体系等。②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分类整合。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人体生物学和临床课程护理学的设置等。③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的全面整合。如四川大学以器官系统中心的课程体系;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系统整合模块课程体系。总体而言,以前两类为主,促进了学科课程的融合,但没有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在课程模块分类与学时比例分配、学习进程等方面,部分存在课程设计与实施偏差的问题。

3 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基于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我们的医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活动运行机制等进行改革[13-16]。

3.1 改革的思路

(1) 转变教育思想,引入国际标准,深化医学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我们从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2) 建立全新的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专家论证,我们将功能性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改变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的现状。在条件成熟的学科,按器官系统或以问题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

(3)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创新意识教育,注重医学教育和科研素养的有机融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改革的方法

(1) 医学主干学科有机整合,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我们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2 门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动物学、实验技术学和统计学等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到实验设计中,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形成具有“基础–临床”紧密联系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2) 以器官系统式课程设置模式为主线,建立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在目前医学教育总体模式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模式,把组织学和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的课程合理安排与相互衔接,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联系临床的实验教学体系。

(3) 以培养卓越医师为核心,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结构。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完善实验设计相关理论,研究开展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通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统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论文的撰写等实践过程,完成科学实验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3.3 解决的关键问题

(1)将实验课程内容从原有理论课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将过去分属不同学科、但内容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实验课程。

(2)制定和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3)建设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师队伍。

(4)课程管理上,进行实验教学项目菜单化、教学内容层次化和选课项目自主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总之,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与研究方法,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便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科学发展和不断完善作出应有的努力。

3.4 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果

(1) 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设置模式,将功能性相近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使医学课程走出分科课程的狭窄视野,从分科课程观向综合课程观转变。按照器官系统或以问题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逐步完成基础医学课程综合化,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通过实验课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知识的平台。

我们根据学科性质及条件成熟程度,将实验课程内容从原有理论课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将过去分属不同学科、但内容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实验课程。

具体内容和措施是:把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的课程进行重组融合,形成医学形态实验学;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课程融合,形成医学机能实验学;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融合,形成生化和分子生物实验学;把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融合,形成医学生物实验学;把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融合,形成免疫和微生物实验学。

因此,新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将实践特征强和实验内容多的理论课携实验课的模式改变为实验课主导的模式,改变传统模式中实验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性质,代之以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兼容相关理论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

(2) 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结构。在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的结构,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打破原学科间的壁垒,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删减传统验证性实验,整合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的实验课程内容,增加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积极开展探索性实验。

(3) 修订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新的教学大纲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以培养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基础结合临床,以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通过教学结合科研,以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创新的能力,能进行科学思维,敢于质疑,有旺盛的求知欲,能科学地评判获取的资料和信息,从而把握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思维。

(4) 建设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实验课程教材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是将知识建构和创新能力培养观念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平台,教材的创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结合教学改革,我们为编写与实验课程新体系相适应的教材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材编写中继承并发展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建立基础医学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材体系。

(5) 研究基础医学课程的相互衔接。我们将以器官系统式课程设置模式为主线,研究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的课程安排与相互衔接,保证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4 结 语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引入国际标准,树立“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全新的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创新意识教育,注重医学教育和科研素养的有机融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等。这些做法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李淼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4(5):54-55.

[2] Zeng C,Wang X Y. Comparison study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high medicaleducation (Middle part)[J].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High Education,2001,3(4):12.

[3] Zhang W,Xiang D,Wang X Y.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related to high medical education and its "intensive" current in China[J].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High Education,2001,3(4):28.

[4] Li T L.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novation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its expectation[J]. High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2000,2:11-12.

[5] Zen C,Wang X Y. Comparison study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high medical education (latter part)[M].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High Education,2001:22.

[6] Huang S X. Attach importance to capability of teacher and quality of teaching[J].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3,13(12):125.

[7] Sun B Z. Detai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med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its important use forreference[J].Medical Education,2002(4):16-19.

[8] 朱慧全,赵 光,曹德品,等. 关于开设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60-63.

[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8-59.

[10] 乔 敏,路振富,孙宝志,等.学习哈佛经验建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4):44-46.

[11] 金魁和,孙宝志.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 史清芳,白 波,王洪恩,等.浅谈基础医学部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广州微量元素科学,1999,6(11):70-71.

[13] 梁 楠,张 晓. 深化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建设实验示范中心[J].西南军医,2010,12(6):1210-1211.

[14] 陈国辉,李元高,罗一鸣,等.通过示范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75-77.

[15] 谢韶旺,何 川,雷志辉.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模型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1-137.

[16] 吕守林.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28-30.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