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理性审视:问题与对策

2013-04-11 18:34
关键词: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郭 学 文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理性审视:问题与对策

郭 学 文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精品课程建设是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热点,不少高校建成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并发挥了精品课程对教学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然而,从全国的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走出工具理性的误区,实现其精品特性,与教学、教师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高校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精品课程;问题;对策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周期性较长的基础性必修课程。自教育部提出建设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课程以来,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意味着高校在实践层面上的课程意识的觉醒,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几十年来,国内研究者一直关注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从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纷繁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把握课程本身的特征,从课程自身的建设出发,推动教师了解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的建设中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专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一些高校已将大学英语建设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对本校乃至更广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的作用。然而,从课程发展的历史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事实上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许多理论和操作问题都有待于在建设的过程中完善。在国家建设精品课程的宏观背景下,进一步审视近年来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内涵,从课程层面深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因素,把大学英语建设成精品课程,切实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影响力,是当前许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分析,以期对国内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科的健康发展。

一 当前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分步实施“质量工程”中的第二项,并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借此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随后国内各高校相继规划、制定并大力推进了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计划,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10门,各省也建成了多门省级精品课程。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然而客观地讲,许多校级甚至省级的精品课程仍然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课程建设未能与教学改革有效地结合起来,与真正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距离尚远。从对国内部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和现状来看,2001—2011年间,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建成了42门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在此期间,全国建成省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66门以及更多的校级精品课程(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011年数据)。可以说,这些精品课程代表着我国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辐射作用。然而,从这些课程的使用频率、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分析,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1]。

首先,课程建设缺乏统筹的安排,在建的一些大学精品课程并非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课程。“精品”的意识和理念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贯彻,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真实的大学英语教学并没能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能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比例很小,而且在曾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的教学中,对精品意识的理解和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也存在绝对的差距。

其次,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带动性未能充分凸显出来。很多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课程网络的建设,在于“一次性”的课程建设。不少学校在建设课程时拼凑形成了高水平师资力量的现象,一些教授、博士或副教授甚至并没有从事该课程的建设或课程教学,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带动性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来。而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课程的建设甚少,利用更少。因此可以说,不少高级别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实际上忽视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没有与真正的教学结合起来,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与外语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

第三,就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来看,还存在形式单一、缺乏辐射影响的问题。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只是罗列了有关的课程目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练习等,真正实现了交互性和动态性的为数极少,一些课程资源则直接将出版社编制的大学英语练习搬上来。这些模块基本上都是孤立的,整个精品课程还是静态的,网站的内容缺乏更新和专门维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是为了追求功利名誉而开设的短视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模块基本上都是孤立的,真正实现了交互性和动态性发展的课程为数尚少。已有的互动交流模块以BBS为主要方式,大多数课程该模块建设形式单一,BBS帖子寥寥无几,明显成为摆设[2]。有的大学英语课程网站对外部学习者并不完全开放,甚至建设者本人或集体教学也没有使用,而教学的经验、案例也无法及时反映上去,这都违背了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第四,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申报成功之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精品课程建设成了“一评了之”的面子工程、功利性工程,网站的内容缺乏更新和专门的维护。调查表明,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申报时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教学内容过时、老化,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不足之处也未能及时补充,一些精品课程质量相对下降[3],仅仅成为纸质教材的电子改版。例如某高校,共获国家精品课程28门,而截至到2007年,有五门课程显示“资料准备中,近日开放”,打不开的课程近20%。这样看,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仅仅为自身增添了一层耀眼的光环或高级别荣誉,其实际的存在脱离了大学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教学改革和创新背道而驰。这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方向的必然偏离。

二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何谓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追本溯源,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对精品课程作了明确的定义:“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意味着,精品课程需要在课程资源上实现优化,包括对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这同时也表明,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是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的交互型立体化实践型教学体系[1]。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不是仅仅建设一个静态的课程网站并冠之以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的称号。大学英语是高校课程中覆盖面广、周期相对较长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一个新的提升,是从理念到操作的全面更新。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必须以教学为本位,以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为目的,以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实效为评价基点,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改进的系统工程。从学习主体看,大学英语课程的“精品”特点在于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等是否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2004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强调了教学模式改革和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外语教学进行质的改革和建设,尤其要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以高效、精品为根本目标。在教学人数众多、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的形势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必须形成精品意识,必须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结合起来,在建设中推动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不断发展。扩招以来,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偏大,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将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外利用精品课程网络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确保教学质量,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走实用与人文相结合的路子,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自主的学习环境,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形成精品课程的意识基础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行动决定于意识,大学英语教学的意识源于教师对英语作为外语(EFL)教学的理解和对有效外语教学理念的贯彻。精品课程的实现首先应当体现于主讲教师的“精品”意识。“精品”意味着与众不同,超越常规水平,精品课程应定位于高水平和特色性,而不是简单的点缀或装饰,课程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停留于表面形式。精品课程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或PPT课件置于网络上,而是一个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机制、大学英语学习规律的系统的课程教学的质量工程。“精品”缘何能够实现?它意味着教师本身的素养必须得到极大发展,从而才能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精品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极大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时空的拓展。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建设一个课程网站,而是包括对整个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的综合建设与协调发展;它的高效性、层次性必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然后才能有效拓展至网络学习中。

从本源上讲,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是一个立体工程,而课堂则是最主要的环节。首先,英语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与弱点有着清醒、客观的认识。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下,英语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者自主能力发展的交互活动,是对传统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要建设好精品课程,传统的师生关系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在现代外语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都必须围绕学生的需求而调整;教师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而是课堂的主导,围绕学生的需要而调整教学模式、方法、策略等,做学生的参谋、咨询者和协助者。在这种意义下,外语教师要带动和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必须从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学习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入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优化交流和发展。其次,精品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深刻的精品意识,明确课程的精品性所在。要着眼于课程的优质性,以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外语教师要能够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把握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组合,不断调整和提高教学效果。这既是外语教学的规律,同样也是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必须贯彻的理念。例如,宁波大学的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就注重了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建立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内外联动机制,形成了自身的课程特色[4]。

(二)关注精品课程的价值体现

1.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对学校教学实践的价值

外语课程不是一堆静态的资源,而是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施与完善的。大学英语的精品课程不仅要有课程资源,更需要在教学中来实现。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不能局限于网络精品课程[5],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不能割裂学校课程教学的现实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关系,“精品”性必须首先体现于课堂教学中。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到课外基于精品网络课程的外语学习活动,精品课程的价值也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精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改进。建设代表一个学校水平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即意味着课程必然要能整体带动、辐射学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以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的质量工程,必须能促进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能力,推动学校甚至更广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在精品课程意识下,教师应综合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不拘泥于方法和模式。精品课程要求教师要对外部结构,如大纲、教材、教法,教师和学习者内部因素,如动机、兴趣、年龄、智商、情商、焦虑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统筹处理,调整课堂结构,去除冗余环节,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现代外语教育提倡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必须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精讲内容,增加知识的密集度[6],克服传统课堂缺乏有意义输入的弊病,增强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外语教师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输的模式,加大有意义、真实性的语言输入。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利用精品课程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实现了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与大班课堂(读写译)集中授课、小班(口语)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7]。然而,对一些省级、校级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而言,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改革的成本,类似的模式实际上难以实现,这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

2.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定义,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包括了最优的师资,其中必然涉及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就意味着一个学校教师整体的发展。现代教育已经充分证明了作为教师群体发展的必要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主持人和几个主讲教师就能完全包办的质量工程。吸收大学英语教学的全体教师参与,既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课程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形成一个包括专家、骨干教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同时,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建设;同时,课程团队应当利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教学反思和研究创新等活动,既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精品课程对区域教育的辐射价值

国家建设精品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建设示范性的课程,能够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提高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大学英语是全国每一所高校都开设了的基础课程,因此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不仅要能辐射、带动本校的教学,还要对地区内乃至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作为省级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要能在省内产生积极作用,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必须对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辐射作用。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大力确保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对校内师生有积极的教学与学习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则要使精品课程走向校外。例如,不定期在省内外召开大学英语课程研讨会,展示教学与课程建设,形成省内外的精品课程联盟,共享资源,积极发挥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必须要开放课程资源的利用权限,不少学校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仅对本校IP地址开放,这显然违背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当前,世界各大名校,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都纷纷推出了优质教育的公开课程,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对我国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具有重要启示。精品课程是开放课程的一种形式,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8]。通过开放课程资源,使更广地区的教师、学生能够利用优质教育,不仅可以实现国家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知识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也能进一步在使用、反馈中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

(三)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络的设计

1.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络构架要求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9]。按照Jakob Nielsen的观点,一个网络课程必须要满足五个方面的要求,即可学习性、高效率、可记忆性、低出错率、高满意度[10]。网络课程是一种信息密集型的人工制造的教育软件产品,所以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一般软件所应具备的以上可用性五要素外,还应考虑网络课程所具有的教育可用性方面的设计要素[11]。要建好大学英语的精品课程网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程网站模块内容要协调、全面,相互之间应该有必要的信道联系,互相关联。第二,课程资源应该立体化。大学英语实际上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课程,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内容,还应当与学生的专业有所关联,必须拥有从语言基础到专业应用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的教材应是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的教材,既要形成纸质教材,又要有配套的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课程网站必须具备交互性的特点。精品课程网站应当能提供基于虚拟现实的教学空间、学习空间,课程网站的学习和测试应该能让学生得到反馈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确保课程网站的教学效果。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能通过该平台交流信息。第四,课程网站要具有开放性。在任何有校园网或因特网接口的地方都可以共享网站资源,和优秀教师进行交流,这也是精品课程的价值所在。

2.对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络设计的建议

当前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站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师资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等。整个课程设计则是静止、孤立的,缺乏交互性和发展性。然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不等于“教案+作业答案+课件”,而是一个系统的体现外语学习、教学规律,考虑了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心理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应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要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技术上应可实现和易于操作,并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12]。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必须考虑语言学习的特殊性、网络运行和网络传播的特点,特别要注意以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体现课程的交互性和实用性。大学英语的精品课程网站应考虑到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发展三大目标,实现从基础知识到语言能力再到行业(专门用途)英语(ESP)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课程网站应当包括凸显自主学习能力的以单元学习为基础的综合模块学习,同时也应覆盖听、说、读、写、译等模块技能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帮助学生获得具有行业知识的能力发展模块。例如,课程网站应设计综合课程的系统学习,如词汇、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翻译与意念功能等。每单元后可以包括与主题相关的练习,如难度不同的阅读、翻译和讨论等,同时也应包括其他听、说、读、写模块以及与互联网相关资源的链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听力、综合英语、报刊英语阅读、专业阅读模块等都应当被纳入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资源。

此外,随着国家对当前的精品资源开放课、公开课的逐渐重视、推广,课程网站尤其要重视对大学英语视频资源的开发。以语言交际和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课程教学进度相适应,所选择的教师应当是具有丰富经验,所录制的教学内容必须富有特色,从而吸引学生主动点击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选用最优秀的教学专家授课,课程利用率一个月达上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精品课程集中了优秀的大学英语师资和资源,是对整个学校乃至校际资源的整合,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路标,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借鉴、参考。然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一系列问题,自2003年以来,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促进了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对于建设精品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仍不成熟,许多方面都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改进。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的实时互动的系统工程[4]。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不是一种获得光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多媒体时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把精品课程和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师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区域内外的协作机制,有效推介各校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在交流、提高和辐射的过程中实现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从而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邢若枫.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1).

[2]宗云.英语语言类精品课程网站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3]冯博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

[4]林艳.《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5]盛正发.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3).

[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丁文,陈勇.信息化自主化网络化多元化立体化——基于国家精品课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8]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9]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10]NIELSEN J.Usability Engineering[M].Boston:Academic Press,1993.

[11]刘名卓,刘名海.网络课程可用性质量的衡量与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2011,(4).

[12]李建华,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探索[J].外语教学研究,2006,(1).

An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of Couege English: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GUO Xue-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Sichuan 614000,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s is the highlight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 in China.Many universities now have top-quality courses of their universities,of their provinces and of China.On the one hand,present top-quality courses have already played as a guidance in daily teaching.On the other hand,there exit many problems both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of college English;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of college English;should step out of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o realiz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 tightly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University Courses;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s;top-quality course of college English;problems;countermeasure

G642.421

A

1000-5315(2013)03-0077-06

[责任编辑:唐 普]

2012-10-09

郭学文(1965—),男,四川崇州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