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模糊的礼貌功能

2013-04-11 19:15
关键词:听话者模糊化听者

廉 晓

我国的模糊语言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伍铁平教授的《模糊语言初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学者对模糊语的研究或囿于语义层面,或聚焦词汇层面。

一、语用含糊的界定

从总体的角度来考虑含糊不清的概念,有两种观点:(1)从Kempson提出的“模糊性”发展而来的何自然的语用含糊理论;(2)从Leech和Thomas的“模糊性”发展而来的语用模糊理论。何自然指出语用含糊是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不确定性。俞东明认为,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而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

国内外语言学一大批学者对语言含糊现象进行了不断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对语用含糊的定义或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但一直对语用含糊没有确切的定义。何自然指出重要的是从语用的角度来谈语言的含糊,这里的“含糊性”指的是语言不确定特征的总称。侯国金指出,含糊语用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实际操作中对语言有目的的一种控制。交际中使用的言语有原意言谈和随意言谈之分。原意言谈指的是使用言辞或话语的本意,而随意言谈是作为交际者有意的策略行为。何自然认为,语用含糊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的不确定的意义。它包括模糊性、不确定性、歧义性以及概括性,是对约略、模糊、笼统、两可、含混、比喻、弱陈、反讽、夸张等现象的统称。只要是在交际活动中产生的模糊现象都应属于语用含糊研究范畴。语用含糊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语用策略。由此可见,不管如何去界定语用含糊,我们研究的是交际者有意识地策划自己的交际策略,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言语所产生的语用含糊。

二、礼貌现象的相关研究

礼貌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种现象。各种语言都有实现礼貌功能的表达方式,语用模糊的使用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方式。目前在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的研究中,以Brown&Levinson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的“面子理论”和Leech比照“合作原则”的表述方式制定的礼貌原则影响最大。

英国现代语言学家Leech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必须遵守这六条准则。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得到听话者的赞同,说话者应该尽量使他人受益,而把不便留给自己。语用模糊常常能够帮助听话者达到此目的。

另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研究礼貌现象的理论是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面子观”。所谓“面子”是指人们具有并希望别人重视和称许的一种自我形象。参与交际活动的主体出于礼貌,通过采取各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保持交际各方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Brown&Levinson指出,有些行为,即那些从本质上说和听话人的面子需求相悖的行为,是威胁面子的。每个人的面子都取决于对他人面子的维护,因此交际者总是努力避免面子威胁行为或采用策略降低面子威胁程度。语用模糊就是一种留面子的策略。下文将结合这两个理论探讨语用模糊在礼貌现象中的应用。

三、语用模糊的礼貌功能

1.缓和语气。以示友好。语用模糊可以使话语更委婉、更得体。请看以下三例:(1)A:Is XX in the classroom now?B:I don’t know.C:Probably not.

(2)I am afraid I can’t.

(3)I would suggest that you should work hard.

例(1)中,对于A的问话B的回答的确能够传达意思,但是却听起来粗鲁不友好。而C的答语尽管听起来模糊,但仍然可以传达基本信息,而且听话人会感觉你礼貌而且有教养。语用模糊中,尤其是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改变了话语的真实条件,如缓和语“probably”。“I think”,“I’m afraid”在清楚表达“会话含义”情况下避免将意见强加于人,表达礼貌的请求,恪守了得体准则。例(2)虽然违背了合作原则,但“I’m afraid”既可清楚表达拒绝的“会话含义”,也不至于伤害对方感情,符合得体准则和一致准则。例(3)中在建议这个言语行为中使用了模糊语“would”,缓和语气使劝告更客观,符合谦逊准则,也提高了礼貌程度。

2.避免争执与贬损。为了礼貌起见,说话者常常通过尽量满足听话人的面子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避免面子威胁。甚至在说话者不得不冒犯听话者的情况下,他也倾向于采用隐讳或缓和的方式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语用模糊是个很好的选择。

(4)A:l bought this T—shirt yesterday afternoon.What do you think ofit?B:It’s OK,just that it looks a tittle bit brighter.

(5)Your room is a little messy.

请看例(4),A想要B对其新衣进行评价,事实上B不喜欢那个颜色,但如果他直说,无疑会使A失望。B的作答也是个使用语用模糊的例子。“OK”和“a little bit”都缺乏明确性,但是却和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相吻合,而且能更好地促成交际的成功。又如例(5),这句话遵守了赞誉准则,使对他人的贬低最弱化。如果没有“a little”来使“messy”模糊化,这句话显然是对听者的指责。但“a little”弱化了指责的语气。结果,对于听者这听起来更像是一条建议。话语的礼貌程度也有所增强,听者也不会有羞愧难当之感。

3.使态度观点模糊化,避免强加。模糊词汇和表达通常可以避免或减弱说话者态度的确切性,让听话者自己分辨怎样理解话语或建议。

(6)I sort of feel I should tell you the bad news.

(7)I kind of think John will not pass the examination.

例(6)中用了模糊限制语“sort of”来降低强加的程度。如果我们把“sort of'’变为“absolutely”,这个表达将会具有冒险性,除非说话者确切地了解听话者得知坏消息后的态度和可能做出反应。模糊限制语“SOrt of'’使其观点更安全,而且更易被接受。例(7)中,说话者通过在话语中使用“kind of”避免了对其态度的确切表达,John到底是否将会通过考试则完全由听者自己判断。说话者向听话者提供了可选项,这样就能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听者,无论John是否会通过考试,交际双方都可以留住面子。

4.填补词汇空缺,避免尴尬。当人们记不清确切或正确的词汇的时候,就会求助于模糊表达。否则会话就会中断,交际双方会感到尴尬。如果遇到词汇空缺的时候说话者采用模糊语言,如“and things likethat”,“or something”,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停顿,使会话顺利进行,而且语用模糊语的使用可以给说话者更多时间来思考确切或正确的表达。这样就能减少甚至避免丢面子或尴尬的感觉。

5.删繁就简,避免拖沓冗长。有些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确切表达,语用模糊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使用确切表达反而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显得冗余。如:

(7)A:Cost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ucts go down almostto 0.B:Cost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ucts go down to 0.1043 percent.

例(7)中,A、B两种表达方式相比较,不同在于A使用了整数,而B却用了小数,而且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四位。考虑到语境,B的表达显得十分奇怪,不必要,说话者的面子也会受到威胁。

6.避免错误,维护说话者面子。语用模糊的使用和面子密切相关,尤其是当模糊语言被有意或主动采用的时候。当我们缺乏专门的信息或对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不确定时,我们会采用模糊表达来避免错误,因为出错时人们通常会感到羞愧,面子也受到威胁。比如:

(8)He is about 30 years old.

说话者在不了解他的陈述对象到底有多大的情况下使用了模糊限制语“about”,使这个人的年龄具有许多种可能。这样就降低了说话者犯错的几率,增强了话语的客观性,同时说话者的消极面子也得到了维护。

7.使说话者义务模糊化,维护说话者面子。模糊语言可以使说话者的义务模糊化,有助于说话者推卸责任,因此说话者的面子得以维护。比如:

(9)His feet are sort of blue.

(10)She has probably left for Beijing.

说话者分别在(9)(10)中使用了模糊限制语“sort of,probably”,“kind of"来表现他们态度或义务的模糊性,尽管命题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他们留住了自己的面子。他们对命题的真值不负全部责任。例(11)的说话者只是“kind of”希望Tom得一等奖,就是Tom最终得不到奖,他也不会丢面子。另外,模糊表达“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according to sb.?”,"sb says?”等也是为维护说话者面子而广泛使用的语用模糊策略。

(12)There will be,it is said,a flood soon.

(13)According to the doctor,Tom had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legs.

以上两例中划线的模糊表达可以使说话者不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使其话语相对而言更加客观。

8.掩饰知识欠缺,维护说话者面子。说话者可以主动使用模糊语言来掩饰其无知。当他对某一事物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的时候,可以借助于模糊表达模糊地表达他们得思想或态度。模糊语言的确常常可以使说话者摆脱尴尬留住面子。请看例(15):

(15)A:How about the symphony concert last night?B:Not bad.

B故意使用模糊表达“not bad”来掩饰其知识欠缺保留面子。

9.提供可选项,维护听话者面子在与听话者交际的时候,说话者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态度强加于听者,以维护听者的消极面子。语用模糊可以用来提供可选项,避免强加。听者可以根据说话者提供的可选项作出自己的理解。如此,听者的消极面子得以维护。如:

(17)Would you lend me Y500 orso?

语用模糊语“or so”使说话者想要借的钱数模糊化。说话者借助“or so”给听话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听话者即使只答应借给说话人低于500元的数额,也不会丢面子。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真实交际语境中,语用模糊几乎无处不在。语用模糊的采用并非语言贫乏的结果,相反,它的普遍存在正反映了人类对语言的驾驭力及变通的处事哲学。使用语用模糊使人类的话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亲切生动,而不再单调贫乏,呆板如一。通过使用模糊话语,说话人可避免或减少与听话人对抗的风险和遭拒绝的尴尬,有效地为交际双方赢得正面的社会价值,避免或减少面子威胁,树立起各自的“公众形象”。模糊话语的使用不失为留面子、挣面子的有利武器;同时,交际者使用模糊话语往往以面子保全为终极目的。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语用模糊在礼貌话语的生成过程中功不可没。

[1]Brown,P.&s.Levi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Levinson,S.C.1983.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Leech,c.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onn,1983.

[4]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Introduction to Prao'natics.London and NY:Longman,1995.

[5]何自然.试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1990,(3).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勇忠.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

[8]李友良.言语模糊与语用原则[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

[9]林波,王文斌.从认知交际看语用模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10]李秋梅.关于语用模糊的再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11]菌东升.模糊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2]石煜.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5).

[1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4]吴世雄,陈维振.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理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

[15]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6).

猜你喜欢
听话者模糊化听者
([0,1],[0,1])-模糊拟阵的基和秩函数
餐饮娱乐空间的“边界模糊化”态势探讨——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专辑
三角模糊数去模糊化对VIKOR妥协解的影响研究
劳工(外二首)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三人成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
敬语解惑(4):两种自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