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喜气洋洋壶”里的福文化

2013-04-11 06:43范忠明
江苏陶瓷 2013年6期
关键词:福气养猪紫砂壶

范忠明

(宜兴 214221)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吉祥象征物,便是这美好意愿的一部分载体。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和象征物,这些图案或象征物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等,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例如,紫砂“喜气洋洋壶”就是以猪的造型来设计的(见图1),它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传统观念上的“福”文化。

图1 喜气洋洋壶

1 紫砂“喜气洋洋壶”的形象

紫砂“喜气洋洋壶”是一款以“猪”为造型的紫砂壶器,观其壶身饱满浑圆,平盖纤柔轻盈,盖面的弧度与壶身线条相融,点、线之间见出魅力;壶嘴塑造成猪头的造型,有大耳、猪脸等轮廓;壶流是猪嘴巴的形状,骨肉亭匀、简练大方,制作颇见功力。“喜气洋洋壶”的壶柄略微上抬之后,优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条圆润饱满的弧线,朴雅大方,恰似一条向上卷起的猪尾巴;壶器的底部有四足,酷似四只猪蹄。最为别致的是,“喜气洋洋壶”的壶钮雕成一只精致的小猪,造型酷似壶身,生动有趣。紫砂“喜气洋洋壶”采用原矿清水泥制作而成,整器线条流畅、比例得当、清心醒神,给人以喜气洋洋之感。

2 紫砂“喜气洋洋壶”的仿生艺术

中国的仿生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智慧的积淀与精华。紫砂壶的仿生艺术造型,是陶艺人根据诸多方面对实物原形进行大胆想象,用艺术手法提炼加工再创造的结果。因此,紫砂壶的艺术造型是陶艺人对实物原型的造型重新认识后的再创造,从原生态的造型中寻找视觉元素的一门艺术,这也是艺术深化、提升的结果。将原生态的物形进行重新设计,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把“喜气洋洋壶”便是从动物身上获取灵感后设计的一款仿生紫砂壶器。其形象生动有趣,颇有喜感,故以“喜气洋洋”命名此壶。

3 紫砂“喜气洋洋壶”蕴含的福文化

紫砂“喜气洋洋壶”以“猪”为造型,根源于中国传统的福文化。首先,汉字“家”与猪有着直接的渊源。“家”是会意字,最早起源于甲骨文。现在看到的“家”字上半部分为“宀”,下面半部分为“豕”,“豕”即为猪。猪(豕)乃六畜之首,无猪不成家。古代生产力低下,都在屋子里养猪,豢养猪者表示家境殷实,有肉可食,代表这家人有福气。古时家中养猪的多少是博取女人芳心的重要砝码,于是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因此,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猪的人家意味着有钱,有钱也就有福了。其次,猪文化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古的时候,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是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的行为。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基于这一特点,野猪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思。第三,家猪憨厚老实,安分守己,从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并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成为农民百姓的“聚宝盆”。家猪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因此在中国文化里,猪给人们带来食禄。人们喜爱猪、颂扬猪,并把猪“吃饱睡、睡饱吃”的生活状态看作一种福气。紫砂“喜气洋洋壶”以“猪”为造型,似乎也沾染了这种福气,从而满足人们对福文化的精神需求。

中国的紫砂文化从诞生起,就是多种文化混合的典型代表。猪,作为福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家畜,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紫砂“喜气洋洋壶”的仿生造型,不仅从视觉上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精神上满足人们对福文化的向往与追求。这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认知与利用的过程,也是紫砂陶艺发展的自然结果。

[1]北京紫砂艺术馆.恭王府福文化[J].艺术市场.2012(17):116-119.

[2]黄利飞.农家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J].三湘都市报.2012年9月29日.

猜你喜欢
福气养猪紫砂壶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福气满满的腊八节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有福自然来
有福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