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2013-04-13 03:21潘玉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电刀脂肪组织液化

潘玉芳

所谓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即手术切口局部脂肪细胞受到损伤而出现破裂、坏死和液化过程,进而液化脂肪细胞释放的脂肪酸等物质对局部产生刺激,发生炎症反应,不仅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感染机会,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分析江苏省新沂市港头卫生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总结其防治体会,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16例,发生率为2.5%(16/638)。患者年龄在20~36岁,平均(26.2±3.7)岁;手术切口为纵行者3例,横行切口者13例;合并症:肥胖9例,低蛋白血症5例,术后咳嗽3例,贫血2例,糖尿病2例。此外,9例患者手术时间较同类手术延长30~60 min.脂肪层部分开裂者10例,脂肪层全层开裂者6例。临床表现:患者于术后3~7 d左右出现无自觉症状的切口渗出液,呈血水样或淡黄色,镜检见脂肪细胞、坏死组织存在,渗出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切口局部无红肿热痛炎症表现。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术后切口局部愈合不良,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表现,皮下组织游离,但切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均未发生坏死;②术后3~5 d切口局部出现淡黄色或血水色稀薄渗出液,渗出液连续细菌培养呈阴性,镜下见渗出液中有大量脂肪细胞,无中性粒细胞;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增高;④对于合并肥胖患者,其皮下脂肪厚度应达5 cm以上。

1.3 方法 以患者切口处渗出液量及愈合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渗出液量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者(A组),可延迟拆线时间、及时更换敷料、引流并挤压切口、加压包扎以促进渗出液的排出,另外,给予患者适宜的微波治疗。对于渗出液量较大、切口大部愈合不良患者(B组),应及时暴露切口,生理盐水、双氧水等进行清创处理并充分引流,待切口渗出液量减少、局部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后,用高渗糖填塞切口,蝶形胶布固定对合切口5~6 d;而渗出液量很大,皮下组织游离,脂肪层全层未愈合者(C组),应尽早拆线后,清理切口处坏死组织、引流等,待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后,行二期缝合,缝合后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发生。对于患者其他并发症,进行合理的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原因分析 本组16例患者中,肥胖患者发生9例,占56.25%,低蛋白血症患者5例,占31.25%,合并贫血和糖尿病患者各2例,分别占12.5%。此外,5例与术中操作有关,占31.25%,使用电刀者3例,占18.75%。

2.2 治疗效果 本组16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其中渗出较少、切口部分不愈合患者12例,占75%,平均住院时间为8.7 d;渗出较多、大部切口不愈合患者2例,采用蝶形胶布进行固定,平均住院时间为9.8 d,上述15例患者切口愈合均达一期甲级愈合;2例液化严重、全层未愈合者均进行二期缝合,无一例再复发,平均住院时间为11.6 d。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s)

表1 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s)

分组 例数(例/%) 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A组 12(75.00)5.8±0.9 8.7±2.1 B组 2(12.50) 7.4±1.1 9.8±1.9 C组 2(12.50)9.5±1.3 11.6±2.3

3 讨论

导致患者行剖宫产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由于切口局部脂肪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氧化分解,分解产生的脂肪酸等物质对切口附近组织刺激而产生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影响切口的愈合[2]。导致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有:①患者伴发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导致其机体免疫力和自身组织再生修复能力降低,致使创口愈合不良。②肥胖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不仅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还增加术中缝合困难,增加术中对脂肪组织的牵拉、挤压等损伤,致使组织液化坏死。③术中操作对切口的愈合存在极为重要的影响,简单粗暴的手术操作往往加重组织的损伤、对切口保护不足,而止血的不到位则易形成血肿等,影响愈合。④另外,通常还认为术中使用高频电刀也是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因高频电刀术中将产生高温使脂肪组织坏死,而其热凝作用则可能使毛细血管发生栓死,导致脂肪组织缺血而发生非感染性坏死,脂肪细胞坏死产生的脂滴积聚于皮下,同样影响了切口的愈合[3]。

作者认为对针对切口脂肪液化高危因素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对于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全身性疾病患者,应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并纠正患者贫血等症状;其次,术中操作中注意电刀的使用,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并尽量避免反复切割、缩短电刀与组织的接触时间;第三,缝合过程中,使切口对合良好,对切口处游离脂肪组织进行及时的清理并掌握合适的缝合松紧度。另外,注意术中操作切忌粗暴,提高手术技术。

[1] 杨守蓉,乌阵光祠,黄达敏.妇产科术后腹壁切口感染和液化的预防和治疗.实用医学杂志,2010,5(26):104-105.

[2] 张丽琴.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例原因和防治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0,12(l):39-40.

[3] 王小双.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预防与治疗.当代医学,2010,16(3):88.

猜你喜欢
电刀脂肪组织液化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