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3-04-13 03:21娄玉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感染性儿科细菌

娄玉霞

儿童身体免疫力较低,易受病菌侵害,儿科传染疾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患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抗生素药物使用控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各种检测手段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然而对于疾病的动态变化缺乏有效的检测指标。一些临床研究发现PTC能够对患者病毒与细菌感染进行早期的诊断,PTC的浓度升高与细菌感染有着紧密关联,作者对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与同期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68例,女55例,患儿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4.3岁。依据血尿常规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检查细菌感染54例,病毒感染69例。依据患儿病情分为重症感染组(46例)与一般感染组(77例),其中中枢神经感染32例,呼吸道感染56例,败血症8例,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其他疾病20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20例,年龄2.5月 ~11岁,平均4.4岁,男60例,女60例,两组儿童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采用静脉采血方式抽取2 ml血液对血清进行检查,保证检测时间在24 h以内。研究组患儿住院3 d后空腹进行静脉采血抽取2 ml,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测定法对患儿血清中的PCT含量进行检测,讲检测结果分为四个等级:PTC <0.5 μg/L,0.5 μg/L ≤PCT < 2.0 μg/L,2.0ug/L≤ PCT < 10.0 μg/L,PTC≥100 μg/L。其中 PTC≥0.5 μg/L为阳性阈值。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比较,PTC≥0.5 μg/L水平,细菌感染组为85.1%(46/54),病毒感染组23.2%(16/6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依据患者病菌感染程度将患儿分为一般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两组患儿同时与对照组儿童血清PTC进行比较,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对照组、一般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血清PTC水平分级比较[n(%)]

3 讨论

PTC是由116个氨基酸组合而成的蛋白质,可在正常人血清中游离,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PTC一般在0.05 μg/L以下。患者出现细菌感染时,体内PTC含量超过0.05 μg/L,本次研究中,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中PYC含量在0.05 μg/L以上人数高达85.1%,而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儿童血清含量在0.05 μg/L以上人数明显较低,由此可以看出,PTC能够对细菌感染性病菌有判定作用。在人体正常情况下,PTC受到CALC-I的抑制,微生物细菌入侵人体时,人体实体组织及各类细胞释放出胆量的PTC,在患者感染3 h内PTC检测水平最高,因此通过PTC检测能在患儿早期感染时发现并进行治疗。若患儿自身炎症或者免疫力下降时,PTC含量基本正常,由此可知,通过对PTC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对疾病类型进行判断,从而为医生用药提供指导,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从而减少对患儿身体影响,治疗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同时经济负担减轻。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PTC对败血症、脓毒症等有着极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本次研究中,重症感染组患儿的PTC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一般感染组,与报道结果相符合,而PTC水平的升高能够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死亡。随着侵入性检测、化疗人数、器官移植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出现败血症、感染等人数也明显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安全,通过对PTC的检测能够对并发症及感染现象进行早期判断并治疗。近年来,PTC检测病菌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广泛使用,患者出现严重性感染时可在2 h内检测出来,从而进行治疗。一些出现局部细菌感染患者或者病毒感染患者的PTC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升高,因此在现代临床诊断中,PTC已经被作为败血症及全身感染检测的新的观察指标。

由此可以看出,PTC在对细菌感染进行诊断时,有着较大的优势,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儿童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更易受到病菌感染,因此通过PTC对患儿进行检测,可以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也是医生在治疗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的重要依据,有效的减少了滥用抗生素对患儿的伤害,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余章斌.用循证医学思维指导我国儿科临床研究与实践.中华儿科杂志,2009,23(12):24.

[2] 刘息平.血清降钙素原在胃中患者细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3):20.

[3] 董晖,杨颖.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医学综述,2010,1(11):1741.

猜你喜欢
感染性儿科细菌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思考心电图之177》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细菌惹的祸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