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2013-04-18 06:36王宙政边祥海韩艳霞胡蓓莉黄菊陈丽花
浙江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血液病感染率粒细胞

王宙政 边祥海 韩艳霞 胡蓓莉 黄菊 陈丽花

●诊治分析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王宙政 边祥海 韩艳霞 胡蓓莉 黄菊 陈丽花

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笔者对2010-01—2011-09在我科住院的40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男212例,女190例,年龄16~91岁,中位年龄53岁。疾病分类:急性白血病161例、慢性白血病90例、恶性淋巴瘤58例、多发性骨髓瘤5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4例、恶性组织细胞病5例。

1.2 诊断标准 恶性血液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诊断标准[2]。

1.3 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抗菌药物及联合化疗应用情况、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并对其中150例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感染率 40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50例,感染率37.31%;感染例次18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6.77%(例次感染率=例次感染数/病例总数)。

2.2 感染部位分布 上、下呼吸道感染86例(45.74%)、口咽部感染42例(22.34%)、血液感染18例(9.57%)、消化道感染13例(6.91%)、泌尿道感染11例(5.85%)、不明部位感染6例(3.19%)、肛周感染5例(2.66%)、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2.66%)及静脉插管处感染2例(1.06%)。

2.3 感染病原菌 共送检血液、痰、咽拭子、洁尿、大便、分泌物、骨髓液及穿刺针等302份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42株病原菌,检出率47.0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4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例、大肠埃希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9例、阴沟肠杆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嗜水气单胞菌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鲁氏不动杆菌1例及洋葱假单胞菌1例;革兰阳性球菌32例,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表皮葡萄球菌7例、少酸链球菌6例、屎肠球菌3例、粪肠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模仿葡萄球菌2例及草绿色链球菌1例;真菌46例,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2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1例、克柔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5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及曲霉菌1例。

2.4 感染与病种关系 急性白血病中感染91例次(91/ 161,56.52%),慢性白血病中感染33例次(33/90,36.67%),恶性淋巴瘤中感染24例次(24/58,41.38%),多发性骨髓瘤中感染25例次(25/54,46.3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感染12例次(12/34,35.29%)及恶性组织细胞病中感染3例次(3/5,60.00%)。

2.5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资料分析表明:高龄、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数降低、抗菌药物及联合化疗的使用更易并发医院感染,见表1。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7.31%,例次感染率46.77%,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文献报道较一致[3-4]。主要原因与患者自身造血功能的紊乱有关,导致粒细胞缺乏及免疫功能障碍,另外多数患者接受联合化疗、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治疗以及化疗时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发生率。尤其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联合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各种感染,往往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从而继发真菌感染[5]。因此,选择一种合适有效,不良反应轻微的化疗方案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关键。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的感染主要与留置时间长短、留置部位、导管材料及护理质量等因素有关[6]。因此,必须同时重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表1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恶性血液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口咽部为主,分别占45.75%和22.34%,与文献报道较一致[3,7]。可能与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病原菌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以及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有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和革兰阳性菌,主要是体内定植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等,与文献报道较一致[8]。本组资料显示我院曲霉菌感染例数较少,考虑以下可能原因:(1)曲霉菌属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9],而本组患者均未接受移植治疗;(2)曲霉菌培养阳性率低,诊断困难。因此,在医院现有条件下,要做好防护性隔离,空气和病房做好清洁消毒,尽量减少探视,粒细胞缺乏患者必要时进无菌层流室,尽量减少外源性感染。合理掌握化疗剂量,规范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使用,尽量减少对正常菌群的破坏,防止内源性感染。

本研究对易感因素的分析表明:高龄、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数降低、抗菌药物及联合化疗的使用更易并发医院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因素可能跟高龄患者免疫功能的自然减退和自理能力缺乏有关。感染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尤其当粒细胞缺乏持续较长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化疗药物导致明显的骨髓抑制,出现显著的粒细胞减少,同时粒细胞趋化、游走、吞噬和杀菌功能也降低有关[10]。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发生率呈反比,淋巴细胞减少导致患者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原菌,从而导致感染持续和扩大化,甚至危及生命[11]。国外研究证实[12],化疗后早期低淋巴细胞计数是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因此,化疗后宜及时复查血常规,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变化,对低淋巴细胞计数者给予增加机体免疫力的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并减少病死率。广谱抗菌药物大量、长期应用,虽可抑制和杀死病原菌,但同时又抑制了机体的正常菌群,从而可能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13]。另外,由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导致医院感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14],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因此各级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提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切断这一传播途径,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5):314-320.

[3]林湘珠,马劼,彭志刚,等.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679-3681.

[4]蒋梅英,王菊芳,嵇菊珍,等.374例血液科医院感染病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16-3318.

[5]刘莎,郭梅,乔建辉,等.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6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2):492-495.

[6]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43-4045.

[7]王丽昕,王育红.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3):226-227.

[8]Turkoglu M,Mirza E,Tunccan O G,et al.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Risk factors and impact on mortality[J].J Crit Care,2011,26(5):460-467.

[9]Martino R,Subirà M.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hematology: new trends[J].Ann Hematol,2002,81(5):233-243.

[10]李淑美,王用斌,赵欣,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1):858-861.

[11]王宏智,刘加良,吴美娟.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调查[J].浙江医学,2009,31(4):533-534.

[12]Oguz A,Karadeniz C,Ckitak E C,et al.Which one is a risk factor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febrile neutropenia in childhood solid tumors:early lymphopenia or monocytopenia[J].PediatrHematol Oncol,2006,23(2):143-151.

[13]Tessier J,Sifri C D.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J].Infect Disord Drug Targets,2011,11(1):11-17.

[14]钱军.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 (20):4373.

2012-04-13)

(本文编辑:胥昀)

314000 嘉兴市第二医院血液科

猜你喜欢
血液病感染率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