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苹果、梨树栽培资源现状

2013-04-18 04:52高明印
防护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苹果梨南果梨建平县

高明印

(建平县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400)

建平县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北部7.2℃,南部8.5℃。年降水量400~500mm,南部为400~500mm,北部为350~400mm,降雨时间大都集中在6—8月。年蒸发量1 853mm,无霜期125~145d,南部为140~150d,北部为120~125d。全县位于全省日照数的高值区,光照时间,全年平均日照为2 963h,南部全年2 894h,北部全年2 950h。生长季节日照为1 302h,光能利用率较高,全年≥10℃有效积温为2 800~3 600℃,南部为3 100℃,北部为2 700℃。光热资源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结实,建平县的果树栽培一直以苹果和梨为主,2000年以前,苹果占据主要地位,2000年以后,梨树栽培呈上升势头,苹果栽培规模逐渐减少。现将建平县苹果、梨树栽培资源的演变及其现状分述如下。

1 苹果

因建平县的南部是大苹果栽培的北界,气候较寒冷,从建国初期以来,经30多年引进栽培,先后引入过120个苹果品种。经多年生产实践,到2012年,保留有栽培价值的38个品种,其中大型苹果28个,中型苹果6个,小型苹果4个。

1.1 大型苹果

在28个大型苹果品种中,2000年以前,曾一度以国光为主要代表,占苹果总株数的45%,其次是金冠、鸡冠、倭锦、赤阳及黄魁等品种,约占苹果总株数的25%。1986年至2000年引入的锦红、翠秋、迎秋,伏锦、陆奥、天皇魁、秦冠等品种,也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与丰产性。而富士、白龙、印度、红玉,祝光等品种因顶花芽抗寒力弱,产量不稳,栽培规模较小。2000年以后,建平县相继引进寒富、宁丰、宁酥、乔纳金等大型苹果名优新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抗病性与丰产性。尤以寒富苹果独有的抗寒、抗旱、抗腐烂、早果等特性在建平县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占全县苹果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于大凌河流域的10个乡、镇及老哈河流域南部小区气候较好的4个乡、镇。

1.2 中型苹果

在6个中型苹果品种中,2000年以前,以金红为主,占全县苹果的25%,主要分布在建平县西部、西北部的小塘、昌隆、热水及张家营子等乡。在6个中型苹果品种中,除金红(也称吉红,123)外,依次是沈农2号、大秋、吉光、小帅、白付高等品种,均表现为抗寒、丰产,在1月平均温度低于-12℃线以北的乡、镇,深受果农欢迎。2000年以后,建平县从吉林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中型苹果龙冠,在建平县表现出抗旱、抗寒、抗腐烂病、果实着色好的优点,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5年起,建平县又大量引进7月鲜苹果,表现出果实照色好、果型美丽、酸甜适口的诸多优点,栽培面积逐年上升。

1.3 小型苹果

小型苹果在建平县栽培不多,主要分布于泵河及老哈河流域的乡、镇,有4个品种,以黄太平为主,其次是海棠、沙果及秋子等,均表现极抗寒及丰产,但均不耐贮,且适口性差,经济价值低。

2 梨

至2000年,建平县梨树的20个品种中,秋子梨类就占18个,白梨类仅占2个。

2.1 秋子梨类

2000年以前,建平县栽培的梨树品种以安梨、花盖梨为主。安梨是秋子梨的主要品种,在建平县已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具有抗寒、丰产、抗逆性强及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品质较差,但极耐贮藏,贮后果肉变细,味酸可口,价格也较高。目前约占梨的15%。因本品种花期较早(4月下旬),易遭到花期低温冻害,有的年份有绝收的情况发生。花盖梨是建平县秋子梨的另一主要品种。花盖梨在建平县也有百余年栽培历史,丰产性、耐贮性及其抗逆性均较安梨差,但其品质、经济价值均优于安梨,是深受我县南部群众欢迎的品种。目前富山、万寿、老官地、太平庄及叶柏寿等乡镇栽培较多,其株数及产量仅占梨的5%左右。花盖梨是市场上的紧俏果品,发展趋势较好。2000年以后,南果梨在建平县发展成为主要品种,栽培面积达到4 000余hm2,占梨总量的70%以上,南果梨具有抗寒、丰产、质优等特点,但仅能贮藏1~2个月。因其品质好,价格为其他秋子梨的3~4倍。栽培较多的有榆树林子、富山、哈喇沁、小塘及白家洼等乡、镇,南果梨栽培已成为建平县果树的一大特色,建平县的南果梨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后一个时期,南果梨在建平县将有更大的发展趋势。

2.2 洋梨类

2000年以前,朝鲜洋梨(魁梨)是建平梨树主要栽培品种,该品种质优、早熟、丰产,但不耐贮运,抗寒力也较差,只适于在城镇郊区作适量栽培。目前只少量分布于我县南部的乡、镇。

2.3 苹果梨(砂梨)类

2000年以前,苹果梨栽培面积最大,占梨栽培面积的60%以上,苹果梨是1955年从吉林省延边引入建平县,系秋子梨与砂梨自然杂交的后代,在建平县表现为抗寒、丰产,但抗腐烂病较差,单果质量达200~300g,最大为500g,品质中、上等,受到群众的好评,分布于全县各地,但主要产地在凌河流域的万寿、喀喇沁、榆树林子、青峰山、富山及老哈河流域的个别乡、镇,蹦河流域的马厂、北廿家子等乡也有少量产量。2000年以后,苹果梨仍为建平县的梨主栽品种,栽培规模仅次于南果梨。建平县的苹果梨曾三次被评为辽宁省优质果金奖。

[1]辽宁省果蚕技术指导站.梨丰产优质栽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谭成君.北方半干旱地区高效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张敏新.森林资源管理与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何腾发.森林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苹果梨南果梨建平县
南果梨膏的制作工艺研究
巴彦淖尔市苹果梨产业发展浅析
延边苹果梨 世界苹果梨的鼻祖
延边龙井苹果梨怎样才能优质优价
建平县南果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南果梨’含糖量的变化
苹果梨熟了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