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2013-05-07 09:51李小平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创新能力

李小平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四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总体应用和检验,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结合近年来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校企合作的模式应用到机械类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创新能力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最后的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程序和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建立工程观念,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很好地相结合,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不严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选题多以理论性题目为主,大都是老师沿用多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创新性、实践性、实用性不强。

(二)时间安排欠合理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不断深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春季是人才市场或各种招聘会的高峰期,准备个人资料、个人简历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重要任务,而学校通常将毕业设计安排在这个时间,学校要求指导教师的每周一次指导工作渐渐变成了一月一次、两月一次,有的学生直到论文答辩前才匆匆求助指导教师,所以按照传统的毕业设计安排时间不利于学生的毕业设计。

(三)指导教师难满足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就进入高校教学,自身也存在经验不足,同时,加上指导的学生人数的增加,有些教师在感到时间与精力不足,同时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如格式错误、英文翻译的不规范、数据引用明显错误无暇顾及,对毕业设计的内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即指导老师只能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了。

二、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模式

上述问题不利于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如果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不仅能够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毕业设计的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其将来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做一个较好的铺垫。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智力源泉和企业完善的实践场所,高效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独特的优势资源,在注重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形成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育系统正是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的核心。

(一)选择良好的企业和毕业设计内容

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工作要求等做更深入地了解。毕业设计的题目应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要解决目前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企业的实际能力加以安排,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切忌题目过大、内容过多。

(二)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

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经常地和学生一起在企业进行实验,解决学生在这段时间遇到的问题,同时,可采取与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的方式,聘请一位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第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一旦教师无法回答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够及时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当然,作为指导教师更要利用这段时间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的工程师沟通,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学生是完成毕业设计的主体,通过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要针对企业生产课题选择合适的学生,尽可能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好学生,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这样,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设计,能更快地适用企业的生活和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灵活地安排各阶段的时间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通常从上大学四年级就开始了,理论上有一年的时间,所以,学生刚进入大四,就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有关动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单靠严格的管理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的。因此,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合理调整并灵活安排学生在企业毕业设计的时间。

三、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严格筛选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题目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保证其先进性和创新性,还要有一定的广度,保证足够的任务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联系生产实际,有工程应用的背景和工程实际的内容,保证其实用性;要有助于调动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应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保证学生能长期稳定地到企业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先后同市内多家企业单位合作,建立了5个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已经成为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接触社会、了解企业,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三)加强兼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为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各教学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这些人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各类装备和生产工艺流程十分熟悉,能根据我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有重点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

(四)指导教师要结合题目学习和指导。

毕业设计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按题目要求到相应的生产单位实习和调查研究,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参考借鉴现有成果,为提出新颖创新的毕业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五)学生到企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

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尽量能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这样,用人单位能更放心地让学生参与技术开发工作,做真实课题,同时能为学生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指导教师。这样在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学生受到正规的技术开发训练,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提前完成由学生向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

(六)毕业答辩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

校企合作完成的学生毕业设计是以校内指导老师为辅企业指导老师为主的指导模式,学校指导老师定期到企业或项目部检查进度、答疑等,因此,毕业答辩需由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毕业答辩小组进行毕业答辩,这样更能使学生毕业答辩过程合理科学,学生的毕业成绩更能反映其真实的毕业设计水平,同时能使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取长补短,实现互赢。

四、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

(一)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具体实践实例

本次从2008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通过学校和老师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分别与韶关飞翔变速器有限公司、东南轴承厂、韶关众力发电设备厂等企业有关生产技术人员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结合工厂的工程实际问题和生产技术难题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分别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他们的毕业设计,直接参与他们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并且到生产一线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每个企业接收6名学生毕业设计,本次18个学生中共有15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二)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

毕业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毕业设计的撰写水平较大的提高。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弥补了理论知识的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通过接触社会,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直接了解公司的工作要求并且学习了工厂的工程技术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统计,我专业2008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128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43%。参加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实现全部就业,对他们就业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见表)。

五、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企合作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真正在企业中的实践和设计来改变学生忽视毕业设计重要性的态度,在这种环境和压力下,他们会自觉地学习,致力于用新知识武装自己。毕业设计不再纸上谈兵,走向了实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工作后反馈的信息表明,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备受用人单位重用。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创新能力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