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课程《消费心理学》的优化建设

2013-05-07 09:51谭佩儒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模式

谭佩儒

【摘要】《消费心理学》对于从事商业工作的人员是一门必要的课程,但现时中职学校鉴于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比较落后,使得学生很难与市场接轨,所以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对学生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消费心理学》进行课程优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课程;优化;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

笔者所教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向的是电子商务和物业管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它是一门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的学科,这对于刚从初中上来的同学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现在中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学生所学的纯理论知识,很难与市场接轨;如何改善中职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消费心理学》进行优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前调查

笔者在对《消费心理学》进行优化建设前,特意对正在学习这门课的一年级学生和正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共548人进行了一项关于这门课设置的调查,回收调查表528份。

调查结果显示:

这项调查主要是了解这门课对学生的工作是否有帮助。结果显示,《消费心理学》确实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特别是对从事商业行业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一门必要的课程。

这项调查是了解学生对怎样的学习方式感兴趣。结果显示,学生希望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有了很大改变,现在学生要求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希望能通过活动获得知识,这也符合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征。

二、课程优化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这门课进行优化。

(1)优化教学内容

笔者所采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刘永芳主编的《消费心理学(第二版)》。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消费者的心理现象,但书里还没有很全面地针对这些现象提出解决方法。如进行消费决策时,教材里只介绍了家庭和女性两类群体的心理特点,也没有提出迎合这种心理特点的营销对策。因此,笔者增加了各种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和营销对策的教学。还有对于教材上的“第十章商业广告全攻略”,因为在讲课的时候已渗透了关于广告的知识,而且学生也正在或即将学习《广告学》这门课,所以这章就不再单独介绍了。

这样一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完整、更实用,更加贴近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2)优化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方法优化时,笔者的原则是“淡化理论,强调应用,使之符合职业培养目标”。改变以前填鸭式教学,笔者结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在相应的内容上创设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到记忆的知识时,笔者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做了一个关于广告语记忆的小实验,请学生每人讲五条广告语,然后看看每条广告语有多少同学记住了,接着让学生根据实验的数据归纳出记忆的特点和规律,并联系实际,总结出商家加深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和商品的记忆方法。通过这一活动,实现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达到学习的目的。

如在讲消费决策时,为了使学生能较真实地体验到实际营销中不同消费者的购买特点和营销者的应对技巧,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首先布置同学们调查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并实地观察销售员是如何对待他们的,然后在课堂上开设了“广州轻工超市”,由学生分组抽签扮演不同的角色,有销售员和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然后模拟销售的场景。通过这一活动,加上老师对每一次角色扮演的点评,加深了学生对不同消费群体心理特点和应对技巧的理解。

讲授商品中的心理学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先是通过课堂学习,了解包装的作用和心理功能,然后给同学们布置任务:选择一件熟悉的商品,针对使用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创意包装设计,并说明满足了他们怎样的心理需求,接着让学生分组去完成任务,最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和分享,并进行评比。这个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优化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除了懂得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会用,甚至还能拓展、发展。为了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方法,笔者运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来优化学习方法,有学生参与互动的做法,如学生充做小老师,提出问题,并判断分析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有学生体验的做法,如通过学生演绎小品把学习内容融汇在里面,这样既发挥了同学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师生互动的做法,如课堂的互动,和课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与交流;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QQ交谈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这些学习方法既加强了课堂的利用效率,又可以更好地得到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反馈。

(4)优化学生的评价方法

改变以往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评判学生的做法,而采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程化课程考核方式。学生总评成绩的评定是由课堂表现、活动表现、大小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这五项内容构成,所占比例如下表。活动表现和大作业的完成情况是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而进行的。这样可以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经过对课程的优化建设和实施,学生的总评成绩及格率由原来的83%提高到98.5%,优良率由原来的39%提高到78.3%。在学校举办的营销技能竞赛中,最佳业绩奖和最佳营销员奖等奖项都是由经过课程优化学习的学生获得。

由此可见,《消费心理学》课程优化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又为经贸类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