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5-07 09:51王玉杨晓丹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特色

王玉 杨晓丹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办出特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对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做出可行性的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对比分析

日本企业内的教育培训系统十分发达,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或行业都有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制度,以培养本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新增劳动力和提高企业或行业职工技术与素质。大企业兴办的“工学院”,既为自己企业培养急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也为客户提供技术培训。近年来,“工学院”加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并承担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任务。建立起企业和学校间的合作共存关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目前,从我国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来看,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具体表现为:

1、专业设置上不适合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对市场的反映程度不够灵敏。2、技能培养实效性差。首先,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求。其次,实训教学未能真正落实第三,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联合得并不紧密。多数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时多数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无法按照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训练,学生在操作现场观摩的多,真刀真枪地干的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远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国目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实行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哪些方面的改革?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修订,无疑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我们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总之,改革,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

根据对人才培养模式的3种提法,即广义的、中义的、狭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把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为与之相对应的3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是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的改革。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特色化培养模式的意义

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意义有以下5个方面:全校性、全面性、全程性、全局性、全员性。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校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校性,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中的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知识经济将全面促进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高等学校每一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毫无例外地面临着上述两个方面的挑战,因此,每一个专业都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校性。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面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面性,是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当在学校专业的设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培养规格的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培养途径的选择等方面全面进行,而不是只局限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变革,必然要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优选人才培养途径,因而必然要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方面面全面推进,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面性。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程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程性,是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是贯穿于全学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程性,一是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二是体现在人才培养途径的选择。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局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局性,是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系到学校全局,即是关系到学校各个部门的改革,它既与学校的教学部门密切相关,也与学校的管理部门密切相关,更与学校领导层密切相关。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员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员性,是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需要教师与干部的广泛参加与积极投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程性与全局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员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程性,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院系领导要着重研究构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与任课教师则着重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局性,要求各个职能部门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加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行列;而学校领导层则必须担负起组织领导全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促使各部门提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需要的办学条件,比如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等等。

四、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特色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订单式培养”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途径,但本文的许多提法和理论还有待商榷,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总之,高职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校企合作上,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更需要寻求更为合理的方式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来。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特色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