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侗族酒歌文化

2013-05-07 09:51杨鉴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文化传承民族

杨鉴

【摘要】侗族音乐是我国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其中侗族酒歌又精彩纷呈独具特色,有“拦路歌”“三朝酒”“周岁酒”“求亲歌”“伴嫁歌”上桃园的“哭歌”以及“祝寿歌”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侗族酒歌 民族 音乐文化 文化传承

一、侗族的历史、人文、文化

侗族是由“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成的,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讲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是一个依山傍水居住的民族,那里不仅山美,水也美。曾有人这样形容:“每当清晨,披着薄雾走在侗寨之中,踏着湿湿漉漉、轻轻窄窄的石板,穿梭在一座一座干栏式吊脚楼之间时,偶尔会突然听过身边的一个角落中传出哼哧的喘气声,或是‘哞的一声,定神一看,才发现一只肥硕的水牛似乎带着一双“脉脉含情”的大眼睛看着你。而这时,也许会自嘲的笑笑自己的胆小与牛儿的调皮。抬头一看,一位漂亮的侗家姑娘在吊脚楼上轻梳秀发。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男的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女的装束则各地互有差别,一般都喜欢带银饰。

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而以女姓神“萨岁”为至高无上之神。。

二、侗族音乐

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喜爱唱歌的民族,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为媒,以歌传播真理,表达真善美,以歌来叙述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侗乡,凡是会开口说话的人,都会唱侗歌。侗族音乐之所以有这样高度的繁荣与发展,与侗族民歌有广泛的功能和用途有关。其一,侗族没有文字,他们以歌代言,以歌记事。其二,侗族的各种节日莫不与侗歌有关,过节成为了音乐竞争大会。其三,侗歌与日常生活的礼俗也有密切的关系。

三、侗族酒歌

侗族音乐丰富多彩,侗族歌曲种类繁多,有叙述万物起源,人类繁衍,祖先迁徙等内容的古歌,有两寨之间进行集体交往活动时唱的礼俗歌,有各种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叙事歌,有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唱的作业歌,还有多声部无指挥的复调音乐以及在酒桌上敬酒唱的侗族酒歌。

侗族酒歌,侗语称“嘎靠”,包括酒令歌,在请客吃酒时唱。歌词与北部地区酒歌相同,音乐具有南部侗歌特点,一般多唱高腔,曲调活动自由,欢快清楚,表达了喜悦兴奋、互相尊重的心情。

(一)拦路歌

当远方来客眺望到高耸入云的侗寨鼓楼时,好客的侗寨乡亲就会急匆匆地闻讯而出寨门相迎,就在他们引亢高歌的同时,在寨门口很快地同时设置了一道道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迎宾仪式,名日拦路礼,拦路的东道主唱的拦路歌,诙谐逗人,有经验的来客很快就找到合适的歌词对答拦路歌,拦路歌可以在一唱一答的逗戏对唱下去。迎宾的侗家姑娘在一片拦路歌的欢乐声中,手举酒杯劝来宾喝酒,这称敬喝拦路酒,作为宾客,若亲手接过了酒杯,按当地习俗,就得把侗家姑娘敬献的拦路酒全部喝尽,这样还未进村寨就会醉倒在路口。若不用手接酒杯而让敬酒的侗家姑娘喂喝酒杯里的酒,敬酒人便会手下留情,按你的酒量适量敬酒而不会令你醉倒。原来,喝拦路酒仅是迎宾酒礼的前奏曲,酒礼的高潮还留在正式的迎宾酒筵上。在贵宾人席之后,主人必引亢高唱敬酒歌:

贵客千里我家来

好似莲花水上开、

难得贵步龙离海

满口珍珠照席台

这杯酒来亮堂堂

情意酿成酒一缸

莫嫌淡酒无滋味

杯杯美酒敬客尝

这杯酒来亮堂堂

我家客来喜洋洋

愿得洞庭酿成酒

干杯万盏表衷肠

迎宾的盛宴开始时,村上男女老幼闻歌而集,不请自来,一道加入酒歌的对唱、合唱。往往是一家有客,全村寨就把来客当做本村寨共同的宾朋,并让鼓楼成为宴请共同宾朋的场地。唱酒歌多用对唱的形式,主人对来宾唱劝酒和赞美的酒歌,作为宾客,应准备唱答谢的酒歌。客人若能在接受敬献的美酒时,也用充满吉利祝福的歌答谢劝酒和赞美的酒歌,这样的客人会特别受到主人的敬重。

侗家有谚语叫“酒满敬人,饭满侮人。”旷达的侗胞敬酒时,主客一道在酒筵上要干24杯酒,象征一年的24个节气,全年四季天天平安。侗家的酒俗要让客人喝许多的酒,认为客人喝得越痛快,表示对客人尽了敬意,客人和自家不分彼此,亲密无间。也有把唱拦路歌、喝拦路酒的礼俗安排两次的,即欢迎宾客时一次,送客告别时再来一次,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送行,是安排在客人将离别村寨时的告别仪式,这种仪礼同样要用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杂物挡住客人的归路,并用动人的歌声劝说贵宾留下多住几天。客人若能在这个时候唱开路歌还赠主人的拦路歌,这样的客人能更深受主人的敬重。因此,深入侗寨做客,最好能准备一些酒俗、酒礼。

(二)三朝酒

酒歌在侗寨的古老传承,远不止在迎宾送客中那一套,而是贯串在侗族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侗村娃娃从伊呀学语时便开始由父母教唱酒歌,故常常有在侗寨欣赏3岁娃娃对你唱酒歌的。侗族非常重视婴儿的诞生,并要为其举行隆重的“三朝礼”仪式。在侗乡,“三朝礼”被称为“三朝酒”,以大宴宾客为特色,一般选在婴儿出生后的第3天或10天以内的某个单日举行。届时,被邀前来庆贺的宾客多以女方亲戚为主,一般不邀请好友参加。所有宾客,除外祖父须在日落西山之后赶来外,其余的都应在中午之前到齐。并且,所有来宾都要送来礼物,其中以外祖母的礼物最为丰厚,主要有猪肉、鸡蛋、侗布、侗棉、酸草鱼、银项圈、银锁、银手镯、两床新被、一对木箱或梳妆台等,另外,外祖母还要承担“三朝酒”宴所用的一半粮食和肉类。按侗族习惯,婴儿未出生,不可事先为其预备童衣,婴儿出生后,一般也只用柔软的旧衣裙包裹,只有经过“三朝礼”后,婴儿才能穿上临时赶制的新童装。所以“三朝礼”时,外婆家的亲戚(如姨妈、舅妈等)显得格外忙碌,她们一方面要为新生婴儿赶制背带、衣裳和裙片等衣物,另一方面还要轮流传抱婴儿,左右上下,细心端详,并说些吉利和赞许的话语。接着,男家青年以歌邀请姨妈给婴儿唱取名歌,姨妈以歌代答,经商讨后,由外祖母确定并宣布婴儿的名字。到了中午,“三朝酒”宴开始,客人们要先吃甜酒鸡蛋,后吃油茶,然后吃午饭。午饭一般比较丰盛,也很隆重,晚饭规模则相对较小,有不少食物是女家提供的,俗称“吃忍受家饭”。晚饭后,人们要为婴儿弹唱琵琶歌,表示祝福。酒席散后,女客回家时,都要带上用竹片串起来的一块或三块重约4两的肥肉,表示主人家为庆贺小孩出生而办的“三朝酒”宴肉菜太多,一时吃不完。串肉带回家后,可用来打油茶,请左邻右舍的女子们来吃,以转告喜讯,分享快乐,此举俗称“串肉礼”。(4)孩子已届周岁时,则要喝“周岁酒”,唱《周岁歌》。

(三)求亲歌

孩子长大成人,交友求偶成亲,更离不开唱酒歌。不会唱酒歌或酒歌唱不好的男青年将娶不到称心的媳妇,而姑娘歌不会唱,酒不会敬,也找不到如意的郎君。《求亲歌》、《伴嫁歌》、《婚礼歌》、《敬媒人歌》、《夸新娘歌》等都是在侗寨的婚俗里充满轻快优美吉祥的酒歌。在侗乡,建立了感情的青年男女,虽愿意结为夫妻,但要双方父母的同意,以求得双方家庭,乃至双方的房族皆大欢喜。于是,男方家便请三四个能说会道并善于唱歌的年长妇女,作为本家求亲代理人,前去姑娘家向女方父母求婚。他们带上几斤肉,到女方家后,当着女方的父母以及伯父、叔母等唱求亲歌。歌词诙谐有趣,如:

抬脚出门,我们快步走

知道你家有银花,闪闪发光,我们特地来相求

你家喂有一只好鹞子,看上一眼,我们就想谋

两家的牛要共圈关,两家的田要合做一丘

你家教养的好姑娘,我们来求,莫闲我们脸皮厚……

当然,女方的父母知道男方家托人来求亲,也事先邀约几个能说会道又能唱歌的妇女,来陪伴应酬。这些来相陪的人大都是女方母亲的妯娌,当求婚一方的歌声刚落,另一方歌声就起:

抬脚出门,你们忙不停,翻山越岭来到我家门

贵人来到,喜气盈门,我们真欢心

我家生养的姑娘丑,也没有首饰和金银,虽然关着一只鹞子,恐怕你家的天鹅他要找森林(5),亲事就在这一唱一和中谈妥促成了。

(四)祝寿歌

老人高寿过上80岁,更要隆重喝“敬寿酒”、唱《祝寿歌》。竖房立屋,乔迁新居,要喝新居酒,唱《贺新居歌》。酿造美酒时,要唱《酿酒歌》……每当一首生动的酒歌被创造出来,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一首好的酒歌便会在整个侗乡传播开去,并很快成为一种传统酒歌而永久铭记在侗族人民的心里。

四、现代社会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侗族酒歌是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侗族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是侗族民族精神的象征,且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在我们祖国广阔的土地上,还生长和传播着许多像侗族酒歌这样五彩缤纷有特异的风格的民族音乐艺术,如果我们真正去接触这些独特的艺术就会充分感觉到它们的可爱与独特。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文化传承民族
MINORITY REPORT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