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桂林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013-05-07 09:51赵瑞娟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

赵瑞娟

【摘要】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桂林区域文化为例,研究分析认为桂林的区域文化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文章从桂林市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入手,简要地揭示了桂林市通过旅游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充分利用文化特色资源,摒弃和改造其传统文化的消极面,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桂林地区文化对桂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桂林地区

一、区域文化的概念及桂林区域文化特点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我国有许多特色的区域文化,如齐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等。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深厚底蕴,是激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桂林市的区域文化则主要体现为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等。

首先,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丰富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著称,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因为地属喀斯特地貌区域,浑然天成的桂林山水赋予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追溯桂林的起源,它距今已有大约一万年的历史,在这近一万年的历史变迁中,桂林由夏商周时期的“百越之地”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广西桂林市。

其次,桂林是少数民族聚居众多的地方,区内分布着壮、回、苗、瑶、侗等民族,在这样一个文化大同的年代里,汉文化主宰着中国广大地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情况让区域文化的区分已经不如以前明显,纵然如此,文化根基却不会改变,桂林地区根本上仍然保持着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其中朴实的人文心态和民族艺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很明显,桂林的区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主要特点的文化,二者相贯通,加之人们将此二者巧妙结合,灵活利用发展,最终形成了桂林地区典型文化。

二、桂林区域文化对桂林地区经济的影响

(一)桂林区域文化对桂林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

1、桂林的特色文化为桂林区域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桂林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由于民族风情和熔岩山水是其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于是桂林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文旅游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桂林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旅游业支撑的,独秀峰、漓江、伏波山等皆为举世闻名的桂林景区。

而桂林的山水资源也很好的与其民族特色连结了起来。桂林地区现如今聚居着瑶、侗、壮、苗等28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给桂林带来了浓郁的民俗风情、社交婚俗。瑶族的传统舞蹈长鼓舞、侗族的民间戏曲——侗戏、瑶家的“打油茶”、壮族特有的“歌圩节”,另外还有抛绣球、背新娘、砍梯、拆桥、对山歌等独特的婚俗,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也非常精湛,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每年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2010年到桂林旅游的人数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创收千亿元。

桂林通过山水文化和民族风情这个代名词,提升和丰富了桂林的区域形象,为桂林提供招商引资,整合经济要素的机会,同时使自身富有历史传承性。近年来桂林经济吸引的外来投资逐年增长,经济发展得较快,其中以旅游文化为主导的区域文化特色起到了很大的助推力作用,它特色新颖,标新立异,能吸引外部经济资源,从而使区域经济产生向心力,为桂林经济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桂林区域文化通过民众的经济和价值观念影响桂林经济发展

从桂林旅游文化来看,该文化特点主导桂林人民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使得他们普遍具备以旅游业改善自家生活状况的强烈意识。阳朔码头很早就由当地居民自发开设了竹筏游漓江的项目,该项目采用村民自主经营,政府加以支持保护的商业模式,家庭联合经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撑船,有的负责在岸上揽客,所得收入按分工分配。不止是码头采用这种做法,阳朔当地的餐馆、旅馆大多数也采用了家庭联合经营的方式,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这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也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这便是区域文化凝聚力的表现。

从桂林民族文化来看,少数民族具备讲信用、重信誉、与人为善等特点,桂林地区的人们以此文化特色为导向,因此他们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时候便会自觉以此为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对方,当相互间的交易有了被公认的道德准则做后盾,那么就会避免很多交易摩擦和纠纷,这么一来,无论是合作者之间还是竞争者之间,他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都能够规范起来,使得区域经济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

3、通过培育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动桂林经济腾飞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的创作研究、服务等活动的产业。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收入效应。桂林地区多民族居住的民俗文化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获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新世纪发展速度更快,这得力于桂林优秀的区域文化资源。桂林地域文化资源对桂林文化产业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桂林山水是桂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旅游观光,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桂林典型的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的例子是“印象刘三姐”,作为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会议、最佳休闲度假推荐项目,“印象刘三姐”是反映桂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大型实景演出,通过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策划,很好的将文化与经济效益结合在了一起,每年到阳朔观看演出的观众超过百万,形成了“票房销售——带动旅游——房地产增值——商贸服务——拉动就业——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股份升值”的产业链条。2008年,印象刘三姐对阳朔GDP贡献了两个百分点。

(2)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地区利用自身的民俗文化、山水自然景观等旅游文化资源将商品附属经济价值,为桂林的经济贸易、招商引资、经济产品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以一种“模式化”的力量促进桂林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桂林区域文化在促进文化产业形成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桂林经济发展。随着桂林国际动漫节、桂林高新产业区的发展,桂林市通过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机会也更多。

(二)桂林区域文化对桂林地区经济的消极影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比于东南沿海地区步伐总是显得沉重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地域文化环境偏向保守、内倾,大多数人观念守成、观念平均,思想封闭,文化缺乏活力,农业社会形成的保守、安于现状等旧文化观念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农耕文化所固有的弱点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本能又在片面的市场经济理念的诱发下被极度放大,由于文化封闭所导致的目光短浅,让人们为了私欲经常打破道德准则。

作为西部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桂林区域文化也存在着此类现象。区域文化中的消极面与现代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因此严重阻碍着区域创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最终使区域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桂林地区虽然有着丰盈的旅游文化,但是由于数千年来封闭的农耕文化作祟,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固守陈规的模式,不敢突破,缺少创新,很少有能够带动经济产业形成的企业家人才涌现,因此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缓慢。

另外一点值得忧虑的是,桂林地区的文化在近几年来被过度开发,以至于文化变形,很多自古以来保留的民族风俗、习惯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如今其中大多数都参夹着浓重的商业气息,甚至有商家凭空炒作捏造出不实的东西来卖座,这使得这里原先朴实的民族文化有些变了味道,经济发展讲求的是可持续,这样暴殄天物的行为无疑是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反过来也不利于区域文化保持它的历史传承性,因此,文化发展过或不及都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三、通过区域文化促进桂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推动区域观念变革,激发人民内在的创业和竞争意识。

观念的变革是推动桂林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整个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桂林政府在探索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向内寻找经济发展滞后原因,意识到民众观念变革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创业致富、经商致富行为的正面宣传,培养一批区域内企业家的模范代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引导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反对“无商不奸”、“不事商贾”等传统偏见,使桂林地区民众的创业行为得到更多的鼓励和积极的支持。

(二)打造竞争性文化氛围,鼓励文化创新

区域发展由区域创新推动,而创新又一定是以特定的区域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不仅是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区域创新的源泉,最终区域经济创新必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桂林应该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的不同类型采取分门别类的改革政策,以改革推动创新。另外,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各个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比如桂林市每年都有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尤其近些年来,还有国际动漫节,有这些大型社会活动的辅助,加之高新区政策激励,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才有了动力和源泉。

(三)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区域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

桂林地区多为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众多,很多生活在深山里面的少数民族由于生活水平不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整体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个群体的民众偏向保守,因此,在弘扬民族文化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互助团结、热情好客、崇尚勤劳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对于原来比较封闭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鄙商观念、狭隘心理等,要通过拓展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使其了解商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他们理性地认识从商行为。因此应该从最根源处的教育抓起,通过教育打开民众的眼界,增加他们对外界的认识,这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民族企业家形成的大环境。

(四)充分挖掘区域文化遗产,并进行产业化开发

要利用区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充分挖掘区域文化遗产,对其中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桂林地区分布着中多少数民族,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精美服饰,且多为少数民族妇女手工缝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以壮锦为例,它是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与湘绣、蜀锦齐名,图案精美、织工精细,享誉海内外,那么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便可以组织家中的妇女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且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努力使之成为市场上畅销的民族特色产品,进而演化成为地区经济的一个产业增长点。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先进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桂林的区域文化总体上对于桂林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桂林文化的消极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桂林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对桂林的经济发展进行规划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使得桂林的区域文化推动桂林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长期的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