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3-05-07 09:51孙萌萌付殿莲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老龄化人才培养

孙萌萌 付殿莲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事业亟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老年护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也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借鉴日本老龄社会的发展历程,学习日本介护人才的育成经验,培养具备职业资格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不仅解决就业问题,还为老龄时代的真正到来做好“人才储备”。本文是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日本老年介护产业的发展探索高职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产业;人才培养

我国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10年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呈现出人口基数大、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社会养老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日本早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等相对成熟。在了解中日两国在养老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养老产业、尤其是老年护理服务业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业,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形成一条专业化建设与发展之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为我国迎接老龄化严峻时代的到来培养和储备人才。

一、中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一)中日两国均为世界典型的老龄国家

1、根据国际标准,日本从1996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是亚洲最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日本政府2011年《高龄化社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3.0%,达2958万人,较2009年增加了57万人。到《2012年老龄社会白皮书》中则显示,截至2011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计2975万人,比上一年增长50万人,占总人口的23.3%,创历史新高。预计到2060年,日本老龄率将达到39.9%,即每2.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2、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群比例已达11.21%。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预计我国老龄人口到2020年将达2.48亿,到2050年将超过4.8亿,其中需要重点照顾的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03亿。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空巢程度高、“未富先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特点,“老有所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两国政府纷纷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或政策以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与发展

1、为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1950年颁布的《生活保护法》,针对贫困阶层开设养老院等保护设施;1958年和1959年先后颁布的《国民健康保险法》和《国民年金法》,实现覆盖全民的养老和医疗;1963年,日本政府推出被称为“老年人宪章”的《老人福利法》,推行社会化养老,确定了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1982年出台的全面推广老人保健设施的《老人保健法》,使日本老人福利政策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居家养老、看护的方向;1997年,以“护理社会化”为目标,日本政府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并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

2、近20年来,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以及国家部委颁布的有关老龄问题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推出的相关政策总计达200余件。国家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制定了老年法实施办法或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初步形成涉及老年社会保障、卫生、文化教育和体育、权益保障及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内容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国务院于2011年9月17日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自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由国务院颁布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将完善老年社会保、发展老年服务等纳入发展老龄事业的主要任务。

二、中日养老产业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日本养老产业兴起早、发展迅速,我国的养老产业需求巨大,处于起步阶段

1、随着日本社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老龄化,养老产业也随之兴起。在日本,“养老产业”主要包括老年住宅、老年金融、家政服务等6个方面。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产业经济在日本发展的如火如荼,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日本政府计划利用医疗和看护产业的巨大规模,将其发展成新兴服务业,以拉动经济发展,并希望通过将其建设为优势项目,从而抢占先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产业。

2、随着中国新一代老年群体(出生于20世纪50—7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出现,老年人呈现出: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生活观念和消费理念较新、对服务和保健的需求和要求均较高等特点变化。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仅大陆养老服务的需求就在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境外一些养老机构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的“银发产业”。另据2012年4月13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家庭与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服务业。另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产业还存在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二)护理问题是养老产业中最大课题,两国在介护服务上呈现不同特点

1、在日本,介护士是从事老年人专门护理工作的人才,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社会福利及介护士法》的出现使介护士这一职业得到很大发展,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介护培训学校也从最初的25所学校发展到目前共有500多所学校475个学科。从事介护工作,需要通过全日制大学或夜校完成1800学时、13门必修课的学习,其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及实习体验等。学习结束后,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日本国家资格证书,然后从业。就业率达100%,收入处于社会中等以上水平。现在,日本大约有70万人从事介护工作,但对于高度老龄化的日本来说,仍显得非常紧缺。根据日本厚生省的预算,随着《护理保险法的》的实施,利用护理服务的人数骤然增加,预计到2025年介护人员将有45万人的缺口。

2、在中我国,一说起养老从业人员,就是护工、保姆、钟点工的概念,缺乏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面对1.85亿人的庞大老龄队伍,我国目前具有资格的护理人员只有2万人。很多老年人一旦生病或身体略有不适,就要住院治疗。家境或医疗保险条件好的老人,要一直住到几乎完全康复才肯出院,从而造成老年社会性入院的增加,进而带来医疗资源被占用、甚至是浪费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养老形式,缓解医院的压力。养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人才的支撑。目前,我国的大连职业学院、西宁卫校等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与日本院校联合培养养老产业高级人才。但是,全国尚无一所专门的培训学校,也没有统一的专用教材。

三、对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对中日两国老龄化现状及养老产业进行分析,应当引起我们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从加强人才培养、严格考核体系、强调从业资格到保障就业、保障收入与福利等进行系统化建设,并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老年护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严格从业资格、专业化、福利待遇较好的职业。

1、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等在内的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以社会化养老的需求为导向,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规范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复合型人才。从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来看,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3、严格考核体系,细化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通过提高从业入门门槛的方式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4、改变传统意识,保障专业就业率,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老年护理的队伍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我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子时代、“空巢老人”与“失独老人”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化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的主流,“夕阳产业”将蓬勃发展。因此,养老专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也是为了让所有现在以及在未来将要步入老龄的中国人晚年生活更加有质量、更加有尊严。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老龄化人才培养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