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2013-05-07 09:51许进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方法途径内涵

许进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们党的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新的部署,再一次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党的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按照“三型”的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我们的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为此,本文仅就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内涵;意义;方法途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曆史前进。并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的新要求,其目标就是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这是我们党从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高度部署的重大课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都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参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努力做好加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一、深刻理解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丰富内涵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第一要义是“服务”;核心是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利益;原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要求是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服务,让党的阳光照遍每一个角落;方法是干群众满意的实事、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事。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确立服务目标,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保证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获得群众满意的服务效果。其服务内涵还应包括三个层面:主要层面是服务群众;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万事民为先”,工作中始终胸中有群众,平等待群众,冷暖想群众,安危系群众,虚心学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到人民群众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注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清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第二个层面是服务基层;党的上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积极为下级组织服务,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为党内普通党员服务。第三个层面是服务发展;要把人民群众服务好,必须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条件;以服务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利益上的实惠。

二、充分认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曆史和现实意义

1、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曆史作出的必然选择

第一,党从在人民群众中来,又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我们党是人民大众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曆史,就是几代共产党人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曆史。中国共产党的幼年,处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时期,李大钊、邓中夏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带领人民走向光明,身系牢狱,英勇就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数十万共产党人为了求得全国人民的解放,转战南北,前仆后继,壮烈牺牲。刘志丹、左权、刘胡兰、董存瑞等就是他们中的代表。经过几十年的残酷斗争,终于打倒了封建军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此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造福广大人民的正确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日益走向富裕。今天,我们正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新生活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第二,服务人民群众是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都反复阐明了“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这一观点。她所表彰的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牺牲自己”的思想,就是这种共产党员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范。纵观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她们在总结我们党成长壮大的曆史经验时都一再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都包涵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精髓。因此,学习和尊重党的曆史,就是要永远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把服务人民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鱼水之情”。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堪比鱼水关系。在党的曆史上,我们无论取得哪一次革命斗争的胜利,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都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应的曆史见证。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后盾,党的事业就会寸步难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父母送儿打东洋”、“节省粮草送前方”、“掩护转移勇担当”、“舍生忘死担架扛”、“挤出母乳伤病养”等许多动人的场景和故事,至今让人难忘。所以,在革命斗争胜利后才有毛泽东同志“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总结和感叹!今天,我们党的事业更加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第四,党从诞生那天起,就确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确立的最基本的建党思想,同时也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性的这一完整表述,鲜明地提示了坚持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改变了或丢弃了这一点,我们的党就会变质,就会丧失先进性。

2、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代的客观需要。

第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对党的建设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自学地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服务广大人民中做出新的业绩。

第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需要。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大党,90多年的成长曆程和60多年的执政经验反复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党只有深深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上,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什么时候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就有亡党的危险。俗话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在新的曆史条件下,党必须努力通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才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才能抵御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才会有牢固的执政根基。

第三,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和实现祖国现代化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以上人口的大国,大党执政大国在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以往建设和发展的曆程中,如果没有我们党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要取得现在这样的建设成果是完全不可能的。今天,我们党继往开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实现“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是鼓舞人心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集中体现,我们党的事业就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热情,自觉自愿地跟党走,积极投身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三、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方法途径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强化服务理念为先导,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准绳,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理所当然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要求,党的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必须站在坚持党的宗旨、弘扬党的传统和作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自觉地投身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来。做到胸中有群众,心中想群众,工作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优先谋划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法和举措。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真正把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在党的基层组织功能中凸显服务理念。以服务凝聚人心、以服务促发展;在服务中增强党组织的先进性,在服务中巩固堡垒作用,在服务中保持领导核心作用。服务到哪里,党的影响就到哪里。

2、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提供现实、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口号,

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党组织和党员行动了没有、行动效果怎样,是不是真正服务了群众、服务了发展,服务的结果怎样,群众是否满意,这一切都要靠一套有效机制来推动、检验和评价。一要有服务型党组织的形成机制,明确建设的标准、服务的项目、服务的举措和责任,对人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二要有党内相互监督机制,监督其服务的进程和目标差距的修补。三要有人民群众公开评价机制,评价其服务的内容、数量、质量和效果,评价其满意率的高低。四要有总结提升机制,寻找存在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忌五种现象:一是脱离实际的说大话现象;服务的调子定得太高,在实际提供服务时难以做到或难以完全做到,结果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出力不得好”。二是捡“芝麻”漏“西瓜”现象;只挑选一些易做的生活小事,而不注重一些具有远见的好事实事,满足于做做样子走过场。三是“虎头蛇尾”现象;开始认真做,但缺少耐心、恒心,不能坚持到底,成做一半拉一半的“半拉子”服务。四是被动服务现象;群众点什么做什么,缺少开拓性的服务。五是冷热不均现象;凭个人情绪服务,情绪好时,服务无微不至;情绪差时,草草了事。

3、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拓展服务的空间和深度。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以及空间和深度等,取决于党组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服务”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达到。群众对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有生产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有低层次需要,也有高层次需要。涉及众多的人群和众多的领域,这就为服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的要求。同样,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这样一个高度,对服务的要求也会更高。如果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受到制约,就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处于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党组织,首先要服务好本地方、本领域的人民群众。要把这部分群众服务好,就要有相应的财力、物力和智力做保障,就要发展经济,提升财力和物力;就要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否则,连最基本的服务都不能保障,何谈拓展服务的空间和深度。因此,服务本身,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提升党员素质的过程。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还需要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苦炼内功,才能完成新时期我们党的任务和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曆史进程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党组织方法途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院系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浅谈如何加强国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