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农村消费能力的措施探讨

2013-05-14 07:06陈溪泽
当代经济 2013年14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消费水平居民消费

○陈溪泽 陈 俊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2、陕西省质量技术评审中心)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从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消费对经济拉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和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迅速下降,消费刚性需求进一步显现,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而占据我国人口总数49%左右的广大农村居民已逐渐成为我国拉动内需而不可忽视消费主体。扩大农村消费不仅能有效化解和消除当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是当前我国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水平是指单个消费者一定时期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达到的规模与水平。其含义是指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居民消费水平。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项。居民消费又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额,称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农村居民消费额,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取决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品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的消费政策、个人的消费欲望等多种因素。

为了拉动消费,中央已经做出了扩大内需,增加城乡居民消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战略部署。增加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市场成为这项重要决策的核心。激活农村需求,满足近7亿农民消费,才能真正、持久地扩大我国内需,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农村需求变化轨迹,把握农民消费趋势走向,弱化诸多制约因素困扰,提出针对性政策,已经成为确保重要决策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因素。

一、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

许多学者对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都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收入状况制约农民消费。农村居民收入是影响农村消费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以及收入差距三个方面可反映出制约农村消费能力特定因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各项需要缴纳的税费后余下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受到了农村就业情况和个人工资等多方面的影响,可支配收入随着个人工资的增加以及就业率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消费能力。但从农村目前状况看:农民工资较低和就业率情况不乐观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会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农村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大部分与农作物等农业产品的前景市场有关,新型农产品的出现、农业技术的提高以及政府对农业的导向政策等会对未来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实情况是农产品价格偏低,随着新型农产品出现,还再不断打压原有农产品价格,加之农村社会、医疗等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等制约因素都在影响农村平均的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都有所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这也制约农村消费水平提升。

二是支出负担加重对农村消费影响突出。农民对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预期及农村医疗费、税费负担等支出的预期都在不断增加,使未来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风险增大,在客观上影响了农民最终消费的增长。

三是消费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降低了市场吸纳能力。农村居民的消费从购买到使用离不开具体的环境,缺乏市场进入条件,也制约了农村市场发展。

近年来,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使得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资金增加很快,村村通公路的政策也为农村道路的畅通提供了政策保证,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甚至还有许多农村地区的供水、供电问题根本还没提到日程上来,这相应的抑制了家电产品等消费需求。

农村商业网点少、规模小、品种少,这使得农民可选择的商品不多,极大地打消了农民的购买欲望。同时农村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而农民又得不到很好的信息来指导自身的消费,这也就严重地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性。

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拓展我国农村需求,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利用多种方式对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给与分析考察,发现并找到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诸多关系,譬如: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关系、收入和消费增量的关系、平均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城乡消费差距的变化、农业人口比率和农村消费比例关系等。实践表明,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平均消费倾向反映的是当年消费与当年收入的相对关系,恩格尔系数是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农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即扣除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以后剩余的、农村居民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综合水平的主要指标,根据经济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应该随其增加。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家庭消费中食品消费比重的指标。恩格尔系数的减小,说明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总的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逐渐增加,同时与理财相关的投资型消费也在上升。消费支出在更大程度上同时满足了人民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偏好、物价指数、地区差异等都影响消费水平。在此选择两个重要影响消费能力的变量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绘制散点图,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进行变量之间的曲线拟合选择并建立最符合观测值的模型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两个相关变量及其改变趋势。具体步骤如下。

表1 1978—2012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统计

1、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首先,定义变量:农村人均收入X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并输入数据。其次,选择“图形”中的“散点图”,将农村人均收入X选为X轴,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选为Y轴,由图像可知: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和农村人均收入X相关。模型应该属于线性模型、二次项模型或者立方模型。最后,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选入因变量框,农村人均收入X选入自变量框,在模型中选择多种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R方,得到“线性”项最佳,选择“显示ANOVA表格”。并输出结果。

2、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

首先,定义变量:恩格尔系数X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并输入数据。其次,选择“图形”中的“散点图”,将恩格尔系数X选为X轴,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选为Y轴,由图像可知: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和恩格尔系数X相关。模型应该属于线性模型、二次项模型或者立方模型。最后,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Y选入因变量框,恩格尔X选入自变量框,在模型中选择多种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R方,得到“二次项”项最佳,选择“显示ANOVA表格”并输出结果。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43.760+0.790x1(见表2)。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随着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见图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符合线性关系(见图2)。

恩格尔系数最符合二次或者三次曲线(见图3),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递增而降低(见表3)。

由各个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的相关关系可以初步认为y与x1、x2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ui

图1

图2

表2

表3

图3

其中,Yi系农村居民消费水平,X1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系恩格尔系数,ui系随机误差项,β0、β1、β2系待定系数。得出模型为:Y=155.01+0.8577*X1-0.1658*X2+ut。

三、提升我国农村消费能力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提升我国农村的消费能力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稳定农村居民的增收渠道,全面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一般来讲,收入决定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决定个人消费的方向和实现的程度。因此,农村购买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货币性收入是拓展农村消费的关键。

(1)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要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发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利,包括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例分配以及坚持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政策保障。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一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会产生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将会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金融和消费驱动等问题。首先,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可优化农村消费的发展环境,其次,可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消费信贷服务,再有可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从而进一步发挥农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八大精神,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为契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把提升农村消费能力作为加快形成拉动内需的新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农村消费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2、提高城镇化水平,释放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潜力

城镇化会产生聚集效应,会加快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城镇化可以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从半自给生活消费方式向城市商品化生活消费方式转变,刺激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以及住房、医疗服务等消费的需求。从推进城镇化入手,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城镇化“解放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把过多的农村人口加快转移到城镇,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扩大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既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基本人均农业供给;又要稳定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确保对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积极践行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使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落实。努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要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高度认识提高城镇化水平、释放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潜力的急迫感。

3、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发挥非农收入对消费的推动作用

目前,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对农民消费的正向影响作用远远超过经营性收入,因此,启动农村消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不容忽视。当前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充分挖掘农业产业的就业增收潜力;搞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第二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要善待农民工,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尽快让农民工公平地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不断增长的长效机制,让打工的“暂时收入”逐渐转化为“持久收入”,成为推动农村消费增长的恒久动力。党的十八大学习文件已明确指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行业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到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数量已突破2.5亿人,其中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数量突破300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和进城务商,不仅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加强了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的交融,更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

[1]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Z].2011.

[2]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分析 [EB/OL].中国改革论坛,2012-06-15.

[3] 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2012.

[4]陈锡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EB/OL].人民网,2012-12-03.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消费水平居民消费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浅析恩格尔系数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