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2013-05-25 00:35楼正青柴鸣雷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内酰胺酶嗜血

闫 涛 钱 香 楼正青 吴 琳 柴鸣雷 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310007

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闫 涛 钱 香 楼正青 吴 琳 柴鸣雷 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310007

儿童 嗜血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嗜血杆菌(haemophilus)是一种苛养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呼吸道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及菌血症等感染性疾病[1]。呼吸道标本分离到的嗜血杆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和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HP),在儿科病例中尤为常见,是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原菌之一。笔者对本院儿科Hi及HP分离及耐药情况做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从本院儿科住院患者179份痰标本及82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出57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1.84%。其中流感嗜血杆菌(Hi)38株,来自男性患儿24例,平均年龄3.6岁;女性患儿14例,平均年龄3.9岁,男女比例1.7: 1。副流感嗜血杆菌(HP)19株,来自男性患儿10例,平均年龄3.8岁;女性患儿9例,平均年龄4.4岁,男女比例1.1:1。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MH琼脂平板为自制。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嗜血杆菌和布兰汉球菌药敏试剂盒(ATB HAEMO)、β-内酰胺酶纸片;仪器:ATB Expression,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1.3 质控菌株 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247及ATCC 49766,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4 方 法 标本分离按卫生部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将痰及咽拭子标本直接接种于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中,在35℃、5%CO2条件下培养24h,挑取无色、透明、湿润的可疑菌落在血琼脂平板及MH琼脂平板做卫星试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MH琼脂平板上不生长鉴定为Hi,血琼脂平板与MH琼脂平板同时生长则鉴定为HP[1]。将分离到的嗜血杆菌用ATB HAEMO进行药敏试验,并用β-内酰胺酶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 5.6,耐药率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药敏结果 Hi耐药率(含中介敏感)较高的药物为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头孢噻吩,耐药率分别为63.16%、50.00%和42.11%。HP耐药率(含中介敏感)较高的药物为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头孢噻吩,耐药率分别为52.63%、21.05%和26.32%。Hi与HP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i与HP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株(%)

2.2 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38株Hi中β-内酰胺酶阳性19株,占50.00%;19株HP中β-内酰胺酶阳性5株,占26.32%。19株耐氨苄西林的Hiβ-内酰胺酶均阳性,占100.00%;5株耐氨苄西林的HPβ-内酰胺酶均阳性,占100.00%。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的耐氨苄西林 Hi及 HP(β-lactamase-nagative and ampicillin-resistance,BLNAR)。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卫星试验对Hi及HP进行鉴定。卫星试验的原理:有溶血性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羊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可破坏红细胞释放出血红素(即X因子)和维生素B类物质(即V因子),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合成V因子释放于培养基中,当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这些因子促进了嗜血杆菌的生长,表现为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嗜血杆菌菌落生长较大,而远离葡萄球菌菌落的嗜血杆菌菌落较小,这一现象称为“卫星现象”,这一试验也称为“卫星试验”。在不含血红素的琼脂平板(如MH琼脂平板)上进行卫星试验,因琼脂中不含X因子和V因子,当点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在其菌落周围只含有V因子而没有X因子存在,因此那些X因子依赖性的嗜血杆菌(Hi)不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而V因子依赖性的嗜血杆菌(HP)则会生长[2]。林晓梅等[3]的研究证实,该方法与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的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

从药敏结果来看,嗜血杆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头孢噻吩。近年来,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有所升高,而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别。长期以来,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是治疗嗜血杆菌感染最常用的首选药物,1972年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首次在欧洲被报道,随后全世界均有报道。而在本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耐药率高达42.1%。因此,不建议使用氨苄西林作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而建议使用二代、三代头孢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鉴于头孢菌素易引发I型超敏反应,四环素、氯霉素有较大的副作用,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临床医师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文献[4]报道,克拉霉素对嗜血杆菌有极高的抑菌率。

产生β-内酰胺酶是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主要耐药机制[5]。β-内酰胺酶使氨苄西林水解进而失活而使其丧失杀菌能力。常见的β-内酰胺酶有TEM-1和ROB-1型,其中最常见的是TEM-1型[6]。本研究分离到的Hi及HP耐氨苄西林机制仍然是产生β-内酰胺酶,未发现β-内酰胺阴性的耐氨苄西林Hi及HP。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5-178.

[2]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3.

[3]林晓梅,周铁丽,李超.仪器法和手工法对副流感嗜血杆菌鉴定和分型的结果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72-74.

[4]郭玉芬,张美和,甄景慧,等.嗜血杆菌在儿科的检出特点及药敏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75-477.

[5]Tristram S,Jacobs MR,Appelbaum PC.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aemophilus influnenzae[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7,20(2):368-369.

[6]桂和翠,王中新,沈纪录.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J].安徽医药,2011,15(12):1471-1474.

2013-06-15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内酰胺酶嗜血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电沉积制备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住口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不同处理方式对乳中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