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中国人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①

2013-05-25 00:36倪传斌刘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口音方言检索

倪传斌,刘治

·文献分析·

49例中国人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①

倪传斌,刘治

目的总结中国人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以“外地口音综合征”、“异地口音综合征”和“外国口音综合征”为检索词,先对1980年~2011年间国内期刊上用汉语发表的外地口音综合征文献进行检索,然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自1996年起,年均报道量为(3.06±1.65)例。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10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χ2=0.184,P=0.668)。外地口音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创伤(59.19%)、脑血管意外(32.65%)和精神异常(8.16%)三类;65.31%的病灶位于左侧大脑。85.72%的外地口音综合征口音由使用人群少的方言向使用人群多的方言改变。对于未昏迷的患者,80%会在诱发病因出现72 h内表现出口音的改变,而72.73%的昏迷患者会在苏醒后出现口音改变。外地口音综合征的预后较好,好转率为70.83%,其中73.53%的好转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

外地口音综合征;临床特点;中国人

[本文著录格式]倪传斌,刘治.49例中国人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0):984-987.

外地口音综合征(foreign accent syndrom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运动性语言障碍。这种障碍仅表现在语音的变化上,故医生、家属等会认为患者在说话时突然出现“奇怪”的外地口音[1-2]。自1907年Marie首次报道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个案以来,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独特的语音变化受到医学界、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外,用英文报道的个案总数已超过60例[3]。为了探明国内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个案报道量、患者的个人情况和临床特点,我们采用综合分析方法[4],对1980年~2011年间国内期刊上用汉语发表的外地口音综合征文献进行检索、分类统计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中,以“异地口音综合征”、“外地口音综合征”和“外国口音综合征”为检索词,以“全文”为检索项,在1980年~2011年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检索,获得文献38篇。按“属于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个案报道,资料相对完整”的纳入标准对38篇文献逐一进行分析。删除重复报道的文献3篇(保留其中发表期刊级别较高的文献),余下35篇。其中,使用“外地口音综合征”的27篇(占77.14%)、“异地口音综合征”的7篇(20%)、“外国口音综合征”的1篇(2.86%)。再删除国外资料综述和翻译的文献各1篇、资料相对完整度偏低的文献2篇,余下31篇文献,计49例。

1.2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历年报道量

在1980年~2011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最早个案报道见于1996年。自该年起,年平均报道量为(3.06± 1.65)例,最多的为2005年,计6例。

图1 历年报道量

2.2患者个人情况

49例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10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χ2=0.184,P=0.668)。关于患者病后语言的接触史,24例(占总数的48.98%)有详细记录;25例(51.02%)记录不详。在有详细记录的24例患者中,23例(占总数的46.94%)有明确的病后语言接触史;1例(2.04%)没有明确的接触史。见表1。

表1 患者个人情况

2.3临床特点

2.3.1病因与病灶 如表1所示,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可分为三类:①创伤,又细分为脑外伤和肿瘤手术两个亚类。其中,脑外伤28例(占57.15%),肿瘤手术1例(2.04%),合计29例(占59.19%)。②脑血管意外,再分为脑出血和脑血栓两个亚类。其中,脑出血11例(22.45%),脑血栓5例(10.20%),合计16例(32.65%)。③精神异常,共4例(8.16%)。

49例患者中,病灶在左脑的32例(占65.31%);右脑6例(12.24%);双侧3例(6.12%),合计41例,占83.67%。在余下病灶定位不明确的8例(16.33%)患者中,精神异常的4例,脑血栓的2例,脑外伤和脑出血各1例。见表2。

表2 病灶分布(n)

2.3.2口音变化方向 方言的强势度由使用该方言的人群总数决定,总数越大,强势度越高。对比两种方言的强势度,可判断患者患病前后口音改变的方向。比如:“顺向”改变,即由强势度低的方言(山东苍山话)向高(普通话)的变化。“对等”和“逆向”的变化方向依此类推。49例患者中,口音发生顺向改变的有42例(占85.72%),对等和逆向改变的分别为6例(12.24%)和1例(2.04%)。即85.72%的外地口音综合征的口音由使用人群少的方言向使用人群多的方言改变。见表3。

表3 患者的口音变化方向(n)

2.3.3病程与预后

2.3.3.1首发症状的出现时间 删除1例未记录首发症状出现时间的文献后,余下的48例患者中,未出现昏迷的共15例。其中,从病因出现到外地口音综合征症状出现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4 h的有6例,25~48 h的2例,49~72 h的4例。按累积方式计算,对于未昏迷的

15例患者,在72 h内出现外地口音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共有12例,占未昏迷患者总数的80%。对于出现昏迷的33例患者,在苏醒后24 h内出现外地口音综合征症状的24例,占昏迷总数的72.73%。见表4。

2.3.3.2预后 删除1例未记录预后情况的文献,余下48例。其中,好转的有34例(占70.83%)。将34例好转的病例按是否昏迷分为两类,未出现昏迷的15例患者,有12例好转,未昏迷患者的总体好转率为75%;33例出现昏迷的患者,有22例好转,昏迷患者的总体好转率为66.67%。昏迷和未昏迷患者好转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887,P=0.346)。见表5。

2.3.3.3好转时间 在34例好转的患者中,在1周内好转的4例、在8~14 d内好转的3例,15~30 d内好转的10例;31~90 d内好转的8例,91~180 d内好转的5例,超过180 d的4例。按累积方式计算,在3个月内好转的25例,占总数的73.53%。见表6。

综合看来,对于未昏迷的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80%的会在病因出现72 h内表现出口音的改变,而72.73%的昏迷患者会在苏醒后出现口音的改变。外地口音综合征的预后较好,好转率为70.83%,而且73.53%的好转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

表4 首发症状的出现时间(n)

表5 预后情况(n)

表6 好转时间(n)

2.3.3.4诊断与治疗

49例个案报道中,仅有7例(14.29%)进行语言能力的评测。而对于“外地口音”的诊断,11例的文献(22.45%)没有提及具体方法;余下38例(77.55%)主要依据医生、家属或患者的“感觉”。关于语言康复治疗,只有2例采用针对性的语言康复训练,占4.08%。

3讨论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外地口音综合征使用的译名还有两个:异地口音综合征和外国口音综合征。笔者选择了“外地口音综合征”作为译名,主要基于如下考虑:①在收集到文献中,从患者语音变化方向上分析,病后语言均为汉语方言,没有1例出现“外国口音”,故排除使用“外国口音综合征”作为译名的可能;②“外地口音”与“异地口音”相比,“外地口音”在汉语中的使用更为广泛[2012年8月2日,基于google检索的数据为81∶1(单位:万次)];③在国内汉语文献中,外地口音综合征的使用频率亦最高,与异地口音综合征和外国口音综合征的使用频率比为27∶7∶1(单位:篇)。依据外语科技术语“名从主流”的翻译原则[5],最终选定“外地口音综合征”。

关于外地口音综合征的分类,国际上接受度较高的是Verhoeven[1,6]提出的分类方法,即将外地口音综合征分为三类:①器质性损害类: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损害[7-8];②功能性异常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虽没有器质性损害,但出现了精神性的功能异常;③混合类(第一和第二类同时出现)。由于我们收集到的文献没有详细记录出现器质性损害的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是否并发精神异常,故没有列出混合类。而且鉴于第一类“器质性损害类”的病例偏多,我们特将这一类又细分出4个亚类,形成三大类(创伤类、脑血管类和精神异常类)和四小类(创伤类细分为外伤和肿瘤手术;脑血管意外细分为:脑出血和脑血栓)的分类方法。

对于外地口音综合征的诊断,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有四个[2,9]:①患者自己、熟人和医生等觉得患者讲话带有外地音;②这种外地音与患者患病前的惯用发音方式不相同;③患者患病前从未使用或掌握病后语言的发音方式;④这种外地音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的关系明确。从诊断的流程上看,上述四个标准的应用顺序是:先发现患者出现外地口音,再确定患者患病前后的发音方式是否相同,最后经过病史和病因的分析,证实这种发音方式的改变不是病前曾经通过学习而掌握,而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对于上述四个诊断标准的应用,我们收集到的49例患者文献都用到“标准④(基于病因分析)”,38例应用“标准①(基于医生、患者和家属的“感觉”)”,24例应用“标准③”(基于病前的语言接触史的分析)。只有“标准②”尚未提及。据此,我们建议:针对“标准②”,可以先在患者朗读10个常用单词和10个简单句子时录音,再让2~3名家属或熟悉患者的人基于录音对患者的病后说话方式进行评判,以更为客观地判断患者的病后发音方式是否与病前相同。

关于外地口音综合征的治疗,国外研究人员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10-12]:患者在病理语音学家和语言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经过有计划的语言康复训练,有助于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的好转。关于外地口音综合征患者语音异常的针对性治疗,在收集到的49例中,只有2例接受语言康复训练。虽然本研究收集病例的好转率达到70.83%,其中73.53%的好转时间发生在3个月以内,但如果所有患者都经过严格的语言康复训练,其好转率和好转周期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Verhoeven J,Mariën P.Neurogenic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rticulatory setting,segments and prosody in a Dutch speaker[J].J Neurolinguistics,2010,23:599-614.

[2]Edwards RJ,Patel NK,Pople IK.Foreign accent following brain injury:Syndrome or epiphenomenon?[J].Eur Neurol, 2005,53(2):87-91.

[3]Tomasino B,Marin D,Maieron M,et al.Foreign accent syndrome:A multimodal mapping study[J].Cortex,2013,49(1): 18-39.

[4]Sauerland S,Seiler CM.Role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J].World J Surg,2005, 29:582-587.

[5]刘治,倪传斌.论医学英语中人名冠名术语的汉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3(3):48-58.

[6]Blumstein SE,Kurowski K.The foreign accent syndrome:A perspective[J].J Neurolinguistics,2006,19(5):346-355.

[7]Laver J.Principles of Phone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399.

[8]Kanjee R,Watter S,Sévigny A,et al.A case of foreign accent syndrome:Acoustic analyses and an empirical test of accent perception[J].J Neurolinguistics,2010,23:580-598.

[9]王晔,郭大文.异地口音综合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230-232.

[10]Moen I.Foreign accent syndrome: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explanations[J].Aphasiology,2010,14:5-15.

[11]Garst D,Katz W.Foreign accent syndrome[J].The ASHA Leader,2006,11:10-11.

[12]Jones HN,Story TJ,Collins TA,et al.Multidisciplinary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of conversion disorder in a patient with foreign accent syndrome[J].Behav Neurol,2011,24:245-255.

Systematic-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Accent Syndrome:49 Cases Review

NI Chuan-bin,LIU Zhi.Neurocognitive Data Processing Laborator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Jiangsu,China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accent syndrome(FAS)among Chinese.MethodsThe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ese between 1980 and 2011 were retrieved with three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FAS as the key words,and 38 articles in line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ResultsandConclusionEach year,about(3.06±1.65)cases were published on FAS ever since 1996.The age of FAS patients was averagely around 38.10 years,and of the reported cases,there were 26 males and 23 females,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χ2=0.184,P=0.668).The etiological factors of FAS were identified mainly as injury(59.19%),stroke(32.65%)and psychogenic disorder(8.16%),and 65.31%of the focus were found at the left side of brain. 85.72%of the FAS patients were seen to be speaking a new dialect used by a larger population.80%of the patients who didn't suffer from a coma changed their accent in 72 h following the injury,while 72.73%of those once in a coma changed their accent as they gained consciousness.The prognosis of FAS was fine,with an improvement rate of 70.83%,and 73.53%of the patients began to recover less than 3 months later following the injury.

foreign accent syndrom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hinese

R493

A

1006-9771(2013)10-0984-04

2012-12-27)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071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o.10BYY027);3.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No.20110101)。

南京师范大学神经认知实验与计算室,江苏南京市210097。作者简介:倪传斌(1965-),男,汉族,湖北石首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认知语言学。通讯作者:刘治。

10.3969/j.issn.1006-9771.2013.10.024

猜你喜欢
口音方言检索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