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韵调识别能力评估标准的修订①

2013-05-25 00:36刘建菊张芳孙喜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年11期
关键词:词表声调韵母

刘建菊,张芳,孙喜斌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韵调识别能力评估标准的修订①

刘建菊1,3,张芳2,3,孙喜斌2,3

目的 为修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韵、调识别能力评估标准提供数据。方法使用听觉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对300名健听儿童进行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和声调识别能力评估,采用方差分析对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中的词表进行等价性分析,对三项评估指标进行修订。结果2~3岁健听儿童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都低于90%,3岁及以上年龄组健听儿童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都≥90%。结论修订了3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声母、声调识别能力的评估标准。制定了2岁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韵母、声母、声调识别能力评估标准。

人工耳蜗植入;听觉康复;韵母识别;声母识别;声调识别

[本文著录格式]刘建菊,张芳,孙喜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韵调识别能力评估标准的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19(11):1024-1028.

语音最基本的结构是音节。一般把汉语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1]。音节、音素、元音和辅音是各种语言都有的语音概念,而声、韵、调是汉语特有的语音概念[1]。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力重建后,对汉语声、韵、调的感知和识别是听觉言语语言康复的基础[2]。声、韵、调的听觉评估对评价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听觉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它不能单独发音,必须与韵母一起作为语音单位;韵母是指汉语语音中除声母、声调以外的部分[3]。在汉语普通话中,语音包括21个声母,39个韵母[3]。

声母的频谱范围一般在3 kHz以上,主要体现在言语声中的高频能量方面。韵母的频谱主要表现在低、中频,在语音能量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声调是语音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语音的形式和意义就不同;声调同韵母、声母一样,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4]。

韵母识别主要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对中低频语音的感知能力;声母识别主要是评估儿童对高频语音的感知能力,而高频听觉感知对语言清晰度及言语的理解至关重要;声调作为汉藏语系特有的语音特点[4],主要评估儿童对基频声音的感知能力。

国内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评估材料众多,已得到公认、应用最多的为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孙喜斌编制的《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5]。该评估工具已在康复系统使用近20年,2003年被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指定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康复评估工具,2005年开始的“听力重建启聪行动”指定其作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前筛查及术后康复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2009年开始的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也指定其为术前筛查及术后康复效果评估的指标,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对聋儿的康复评估也都推荐使用该评估指标。

本研究对韵母识别、声母识别、声调识别能力三项听觉能力评估指标进行标准化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声母识别和声调识别能力,对《听障儿童听觉评估标准及方法》[5]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识别能力评估标准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康复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全国13个示范基地抽取300名年龄2岁1个月~6岁12个月的健听儿童,其中男童150名,女童150名。

入选标准:①无过度噪声暴露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聋家族遗传史和耳部外伤手术史;②鼓膜及中耳结构形态功能正常;③0.125~8 kHz纯音听阈≤25 dB HL,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镫骨肌反射同侧对侧均在100 dB HL以内引出;④3岁以下儿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测试双侧都能通过。

研究对象的年龄分组采取0.5岁为一个年龄段。各年龄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年龄分组及健听儿童被试情况

1.2 测试方法

测试人员为13个示范基地的康复教师或听力师。所有测试者均接受统一的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测试工具的使用、测试过程的标准化、统一评分标准、实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等。通过培训,测试人员能熟练掌握如何诱导患儿发音,能根据主观聆听和视觉线索给出被试目标音发音的准确性和错误类型,填写在纸质原始记录表中。测试人员全部通过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

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识别能力评估词表[5],声母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均包括3个测试词表:词表1、词表2和词表3,共75个词,每3个词一组,1个为测试词,2个为陪衬词。声母识别能力词表中的75个词由《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1个声母按照语音均衡的原则组成;韵母识别能力评估词表中的75个词依照教材《学说话》中的韵母出现率,选取出现率最高的31个韵母,按照语音测试词表编制规则组成。每个词均配有彩色图片。声调识别能力测试分单音节声调识别和双音节声调识别:单音节声调识别为包含4种声调的5组图片;双音节声调识别包含25组不同声调的图片,每组两张图片。

测试在声场内进行。本底噪声≤45 dB(A),采用听声识图法进行评估。被试坐在测试参考点位置,依次以组为单位出示词表,依次选取词表1、词表2、词表3作为发音词表,其他两个词表作为陪衬词表,25组图片循环出示3次即完成测试。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应注意回避被试的眼睛,采用正常言语声强度(约70 dB SPL),出示词表的同时发音。

单音节声调识别能力测试对2~6岁健听儿童相对较难,因而对听障儿童的声调识别能力评估多采用双音节声调识别能力测试。声调识别能力的测试过程和语音的测试过程基本相同,整个词表出示1次即完成测试。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识别结果计算公式:

1.3 统计学分析

测试结果以(±s)表示,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方差分析对声母及韵母识别能力评估的3个词表分别进行等价性分析。将各项测试的实际得分随着实际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以该年龄段健听儿童实际声母识别能力为校标,通过年龄和实际测试得分进行转换,得出其声母识别率。

2 结果

2.1 声母识别

声母识别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岁和2.5岁组儿童的声母识别率平均低于90%,3岁以上年龄组健听儿童平均≥90%。见表2。方差分析显示,3个词表获得的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F=0.893,P>0.05)。

由于2岁和2.5岁组健听儿童的声母识别率低于90%,而根据听障儿童听觉康复标准,识别率在90%以上为声母识别效果最适,达到一级康复[4]。因此,我们对声母识别率平均<90%的年龄组进行标准修订。见表3。

表2 2~6.5岁健听儿童声母识别率(%)

表3 声母识别率转换表

2.2 韵母识别

韵母识别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岁和2.5岁组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平均低于90%,3岁及以上年龄组健听儿童平均≥90%。见表4。方差分析显示,3个词表获得的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F=1.763,P>0.05)。

表4 2~6.5岁健听儿童韵母识别率(%)

2岁和2.5岁组转换的韵母识别率标准见表5。

表5 韵母识别率转换表

2.3 声调识别

双音节声调识别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岁和2.5岁组儿童的声调识别率平均低于90%,3岁及以上年龄组健听儿童平均≥90%。见表6。

表6 2~6.5岁健听儿童声调识别率(%)

2岁和2.5岁组转换的声调识别率标准见表7。

表7 双音节声调识别率转换表

3 讨论

随着耳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耳蜗植入者对声音的接收采集,对频域、时域信息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要优化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更好地激发植入者的听觉潜能,听觉评估十分重要。目前,国家推荐的评估工具《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距离前一次标准化时间已有十余年,亟待进行新一轮标准化研究。另外,人工耳蜗植入年龄也越来越小,该评估工具适用年龄为3岁及以上年龄的听障儿童,能否对3岁以下听障儿童应用该评估工具是本研究的重点。

语音识别,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和声调识别,是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识别的基础和重点,这3项评估指标对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疗效及术后听觉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康复内容、实施个别化康复教学的基本依据[6]。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和声调识别能力已成为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的主要标准。

本研究在原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在13个示范基地随机抽取常模修订取样,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同时,我们对施测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及考核,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本研究首先对评估工具所用图片进行修改,用现在常用的图片代替部分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图片,使得该评估工具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适合对目前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测试。研究显示,声母和韵母识别能力中的3个测试词表具有等价性,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可以选用其中任何一个词表作为发音词表。

2岁1 个月~2岁12个月健听儿童的声母、韵母、双音节声调识别率都<90%,3岁及以上年龄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都在90%以上。依据健听儿童实际通过本系列词表的通过率作为校标,听障儿童又以健听儿童的识别率作为校标,建立2岁1个月~2岁12个月的常模,进行识别率之间的转换,得出了更符合声母、韵母、声调测试词表难度水平的评估标准,制定了适用于2岁1个月~2岁12个月儿童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转换表。

随着耳蜗技术的进步,耳蜗植入的年龄向小龄化发展[6-8],3岁以下儿童越来越多。本研究修订并扩展了声母、韵母、声调识别能力评估的适用年龄,在对小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评估中,对实际测得的识别率通过该标准的识别率转换表进行转换,得到的识别率能更好反映其真实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能力,从而满足了小龄儿童的康复需要。

有研究显示,正常儿童一般在3~4岁就基本掌握了所有韵母和声母[2,9]。本研究显示,3岁及以上年龄组健听儿童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平均≥90%,评估中实测分数能够反映其真实的声母、韵母、声调的识别能力,因而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评估中,可以用实测得分代表其声母、韵母、声调识别能力。

总之,本研究显示,声母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的词表1、词表2和词表3具有等价性,选用3个词表中的任何一个词表作为发音词表都具有同样的意义;通过2岁1个月至2岁12个月年龄段转换表,将声母、韵母、声调识别评估适用年龄范围拓展至2岁;3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可以用实际测试得分代表其声母、韵母、声调识别能力。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韩德民,许时昂.听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汉语拼音方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M]//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选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孙喜斌.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手册[M].2版.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0.

[5]孙喜斌.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M].2版.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0.

[6]Colletti L,Mandalà M,Zoccante L,et al.Infants versus older children fitted with cochlear implants:performance over 10 years[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1,75(4):504-509.

[7]Colletti L.Long-term follow-up of infants(4-11 months)fitted with cochlear implants[J].Acta Otolaryngol,2009,129(4): 361-366.

[8]Colletti V,Carner M,Miorelli V,et al.Cochlear implantation at under 12 months:report on 10 patients[J].Laryngoscope, 2005,115(3):445-449.

[9]刘洁芬,吴立平,宋晓华.聋童语音的声学参数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1999,(2):22-44.

·小知识·

分贝(dB)后面的标注是什么意思

在测听领域,分贝(dB)是一种表示声强级的单位。声强级是声强的相对值,它是将待测声音与基准声强(为10-12W/m2,是引起人听觉的最小声强)进行比较而来。为了简便起见,将这个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贝尔(Bel或B)”(为纪念电话发明人Bell),它的1/10即为分贝(dB)。声强级与人耳对声强的反应很类似。

人耳对声音的反应还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过高或过低,人耳均无反应;不同频段,人耳的反应也不同。

在噪声测量时,为了反映不同声频的特性,噪声测量仪设定了不同的“声级计权网络”,以使电流强度能模拟出人对声音的反应:A计权声级模拟人耳对55 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B计权声级模拟55~85 dB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C计权声级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在测量噪声时,要注明使用了哪种计权网络,即dB(A)、dB(B)、dB(C)。由于A计权网络与人耳的反应最接近,在环境保护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在听力测量时,用不同频率的声音诱发听觉需要不同声强(级)。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与是否引起听觉无关,相当于“绝对声强级”,校准各种听力仪器时,必须用声压级。听力级(hearing level,HL)是测听中最常用的声强级,它将不同频率在正常人中诱发听觉的不同最小声强级统一规定为0 dB。描述测听结果时,要注明是哪种声强级,即dB HL和dB SPL。临床报告为了简便,可能不注明,这时默认为HL。

测听还有一种方法,即应用脑干诱发电位而不是主观听觉(询问是否听到)作为听觉诱发的标准。这会有两种情况:仅仅诱发了感觉或真的诱发了听觉。于是,在描述脑干诱发电位测听时,要分别注明这两种情况,即感觉级(sense level,SL)和正常听力级(normal Hearing Level,nHL),分别标注为dB SL和dB nHL。

Revision of Assessment of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 Recognition for Cochlear Implanted Children

LIU Jian-ju,ZHANG Fang, SUN Xi-bin.School of Rehabili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ObjectiveTo revise the assessment of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 recognition for cochlear implanted children.Methods300 normal hearing children aged 2~6 years old were assessed with word lists for consonant and vowel recognition,and analysed with equivalency analysi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 recognition was less than 90%in children aged 2~3 years old,but more than 90%in those aged 3 or more.ConclusionThe assessment of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 recognition for cochlear implanted children aged of 3 and above has been modified,and the assessment for those aged 2~3 years old has been developed.

cochlear implantation;hearing rehabilitation;consonant recognition;vowel recognition;tone recognition

R764.5

A

1006-9771(2013)11-1024-05

2013-06-19

2013-09-02)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1205)。

1.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上海市201203;2.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29;3.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62。作者简介:刘建菊(1979-),女,山东临朐县人,博士,主治医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通讯作者:孙喜斌。

10.3969/j.issn.1006-9771.2013.11.007

猜你喜欢
词表声调韵母
声母韵母
基于VOLT的藏汉双向机器翻译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近十年国内外专业学术词表建立文献综述*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常用联绵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