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模块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3-05-25 00:26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361001李志刚
地理教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经营方式农业生产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361001) 李志刚

“农业”模块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361001) 李志刚

“农业”模块作为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考纲中是这样要求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农业”模块是历年高考的“高频区”,一方面是其内容在高中地理和考纲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作为人文地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地理关系密切,在试题命制中容易实现人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较好体现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对近几年高考农业题目的统计,我们在复习迎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高三教师在“农业”模块复习过程中能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基础知识

例1.(07年重庆卷)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例2.(09年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2)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以上题目考查了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经营方式等与农业有关的概念、分类。此外,还有2010年浙江卷考经济作物、2011年四川卷考种植业概念等等。

针对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常常由于概念模糊、分类不清、特点不全等造成失分,下面我把易混、易错的常见概念列举如下,教师在讲解和复习时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分类,归纳特点。

1. 农业类型、农业结构、农作物种类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结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

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气候区、温度带的作物)

2. 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

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3. 复种指数和耕作制度(熟制)

4. 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

生产方式:水田、旱作

经营方式:国营、家庭;小农经营、大农场经营

5. 农业生产特点

类型和结构、主要农作物、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农业技术、商品率、熟制

二、农业区位因素(条件)、区位选择、原因以及评价

例3.(2012全国卷)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例4.(2012四川卷)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5);

材料二: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图15

图16

图17

(1)分别归纳图15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例5.(2010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以考纲为依据,以区域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归纳、表述能力,是高考中农业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解答这部分题目时往往存在区位条件记不牢、空间定位模糊、提取信息能力不够、语言表述差等问题。教师在复习时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 农业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包括:

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地形、土壤、水源、土地(后备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数量、素质)、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生物育种、机械化、耕作化、耕作技术、冷藏保鲜、农药化肥等)、土地(地租)。

其中要特别关注区位因素的变化引起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变化。

2. 农业类型或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布局)包括宏观布局和微观布局。影响宏观布局的主导因素主要从气候、地形考虑,微观布局则主要从地形、地价、水量、交通等考虑。

3. 分析农业生产的原因和评价农业生产条件,答题的内容和切入点包含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考生答题需要把农业区位因素在头脑中过滤一遍,从中找原因,找优势和不足。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存在问题及措施

例6.(2012浙江卷)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例7.(2010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高考持续关注的重点。我们在复习和指导学生答题时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给予重视。

1. 把握方向

农业发展方向: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

2. 区分问题

农业问题分为生态问题、污染问题和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包括: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盐碱化等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此外还有自然原因(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等;资源问题包括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问题,如: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人口密集,这种资源的不匹配导致了北方的旱灾、盐碱化。

3. 对应措施

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和农业生产类型其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治理措施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回答。如: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立体农业;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盐碱化等荒漠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排灌、农田防护林网、节水农业、农业技术投入,延长产业链;自然灾害频繁——(气象灾害)兴修水利工程、防护林、防治低温冻害;(地质灾害)植树造林;(湿地开发)退耕还湿等等。

猜你喜欢
经营方式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新闻传媒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