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窝沙漠区不同造林技术效果分析

2013-05-29 00:14陈玉桂赵之旭李梅英张伟
防护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沙障沙丘整地

陈玉桂,赵之旭,李梅英,张伟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甘肃 武威 733000)

东沙窝位于武威市东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西南缘,属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地理坐标介于102°43′—103°22′E,37°53′—39°10′N。东沙窝沙漠区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累计营造以梭梭、花棒、沙拐枣、毛(柠)条、红柳等为主的防风固沙林0.8万hm2,封沙育林(草)1万hm2,建成毛条、梭梭、沙拐枣采种基地0.2万hm2,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15%提高到了50%以上,人工植被逐年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有效地控制了流沙南侵,使沙区周围6个乡镇、15万人口和近2万hm2耕地免受风沙危害,也为濒危珍稀动物的引进繁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 试验区自然状况

试验区地形平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1 500m左右,地表形态主要有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占总面积的54%,丘间低地较平坦,占总面积的46%。一般迎风坡受主风影响为西北向,坡度多在5~20°,背风坡陡立,倾角为28~34°,高度一般为1~5m。属武威市三个地貌单元中的北部荒漠区。全年日照时数2 968.2h以上,年均气温7.7℃,极端最低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38.5℃,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土壤有盐碱土、风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3%~1.04%,碱解氮的质量分数为50.9×10-6~57.8×10-6,有效磷的质量分数为10.9×10-6~11.2×10-6。自然植被稀疏,种类较少,主要以荒漠植被旱生、超旱生为主,植株低矮,代表植物有沙米、扁穗冰草、芦苇、碱蓬、沙蒿等,呈零星分布。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温度变化剧烈,风蚀严重,地表肥土被吹扬冲失,土壤日趋贫瘠,沙化程度加剧,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生态安全。为了改善这种困境,我们多年来致力于治沙造林试验。

2 不同造林技术效果分析

2.1 选择合理的压沙、整地时间

提前压沙、整地,确定合理的压沙、整地时间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作用明显。提前整地是对丘间低地而言,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幼苗生长条件的重要环节之一。提前压沙、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促进土壤风化,并且可以减少栽植时的用工,缓和造林季节农林争劳的问题。提前压沙、整地,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现整地。详见表1

2.2 沙障设置

在流动沙丘上造林,需设置沙障以保证有稳定的地表条件。试验区主要采用黏土沙障和半隐蔽式麦草沙障。经试验比较:黏土沙障成本高,渗透性差;麦草沙障成本低,且增加降水的渗透力。(表2)

表2 不同沙障成本分析

2.3 沙丘含水量

试验区近8年平均降水量为140mm,年蒸发量2 000mm以上,降雨量多集中在8—10月。

表3表明,上层30cm厚干沙层的含水量仅为0.51%~1.05%,所以定植后掌握好灌水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在大于1m高度的沙丘造林初期,植物主要依靠存留的气态水和结合水及少量毛细水维持生命。当植物根系生长达到毛细水层时,才脱离水分因子的限制的威胁。所以造林初期在天然降水不足的情况下,考虑人工补给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表3 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各月不同层次含水率

表4 苗木对造林成活率、生长情况调查

2.4 良种壮苗

由表4看出: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57个百分点,当年新梢生长量增加了44.5cm。

2.5 混交造林

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不整地造林时,需在定植时清除干沙层,栽植时对于根系过长的苗木,可修剪根系。每穴以2~3株为标准。由表5可以看出,混交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态稳定性要明显高于纯林。

表5 混交造林和纯林造林试验对比

2.6 树种在沙丘不同部位栽植后的高生长

表6 不同部位沙丘各树种的生长状况

由表6可以看出,同一品种栽植部位不同,造林成活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高生长量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2.7 扦插造林

扦插造林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造林方法。利用插穗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的特点进行沙生植物的扦插造林。为探讨影响几种主要沙生灌木造林树种扦插成活率,我们曾对沙拐枣、花棒、柽柳等用不同激素进行扦插试验。

表7 不同树种扦插成活率

表7表明,扦插造林时要利用化学激素对插穗进行处理,用不同激素处理后苗木成活率不同,用ATB-3生根粉100mg·L-1溶液浸根,苗木成活率可提高24~30个百分点。

2.8 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

根据试验区的自然条件和天然植被状况,所选择的树种必须是耐旱、抗风蚀、耐沙埋的沙丘造林树种梭梭、花棒、沙拐枣和适宜丘间地造林的柽柳、毛(柠)条等。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配套其他如提前压沙、整地、蘸泥浆、生根粉等措施处理,造林成活率会明显提高。

3 生态防护效益分析

外围防护林带和大面积固沙植被带,构成了防风固沙体系的第一道绿色屏障。表8表明,植被带不同高度防风效益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区风速比旷野风速降低了25.8%~32.6%。

表8 不同高度防风效益观测结果

表9 不同灌木树种林内外相对湿度及温度变化

由表9可以看出,灌木固沙林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局部气象因子,在夏季降低气温10℃左右,降低地温6~10℃,冬季使地面日最高温度提高2~4℃,小气候逐渐改善,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扩大趋势,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4 结论

4.1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是从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苗木失水、提高苗木根系活性等因素入手。

4.2 造林前做好压沙、整地工作;造林时选用良种壮苗,采取蘸泥浆、覆沙、平茬复壮、纯林改混交林等综合造林技术措施可使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区域环境明显改善。

[1]杨敏生,裴保华,张树常.树木抗旱性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1997(12):87-93

[2]王继和.甘肃治沙理论与实践[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225-235

[3]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荒漠化防治与治沙技术[J].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228-236

[4]魏怀东,纪永福,周兰萍,等.腾格里沙漠南缘4种沙生灌木平茬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7(6):1-4

[5]俞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沙障沙丘整地
基于破损规律及植物保存率的沙障选择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沙丘
不同沙埋程度下带状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会弹琴的沙丘
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生长适应性比较
沙丘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