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语文教材练习设计比较研究——以《瓦尔登湖》为例

2013-06-13 01:06张叶静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苏教版

张叶静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练习、思考和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实现全方面素质的发展。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中指出:“课本中的练习设计,是除了选文之外的最重要的事,是体现课文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材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①

然而我国的语文教材系统是偏向于“选文”的“文选”型教材,无论正统的“人教版”还是出新的“苏教版”,都很重视多样整合。从我国古代文言文到外国精选散文等,不同选文类型的文章融合于一册,都致力于表达同一个概念——多元整合呈现文化的精华。当然,练习系统的设计戏份就减轻了很多。相比于此,美国中学语文教科书重视体现时代感,曾有人说“美国语文是一部历史档案”,翻开《美国语文》②,每个时代都由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所组成,展现的是一幅美国历史的长画卷。

一、中美语文教材中《瓦尔登湖》的不同呈现

《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作者梭罗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普通上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一)中“像山那样思考”板块中选入的是《瓦尔登湖》其中一篇《湖》的部分内容,题目是编者所加的。在《神的一滴》中,梭罗不仅仅是为了向读者展现瓦尔登湖的美丽景色,更是在刻画湖的肖像与神态,甚至是湖的神韵——一颗荡涤人类灵魂深处的心。因此编者将此文选入“湖山沉思”这一板块,与《江南的冬景》、《赤壁赋》等共同编排,融合古今中外的文章,表达了“人类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可以说在构思上有其独特之处。而《美国语文》中的《瓦尔登湖》则是出现在整个书本的第三部分“国家的发展”,这一部分编者向读者展示的是1800年至1870年间的国家故事和代表作家作品。单元共有六篇文章,《瓦尔登湖》是本单元的第六课。而在《瓦尔登湖》之后,又附加选入了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一文,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梭罗及其价值指向。

相应的作为阅读指导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在中美语文教材中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在苏教版中,《瓦尔登湖》一文的助读系统比较单薄,仅仅是作家梭罗的简单介绍。而在《美国语文》中,在正文之前设计了四个板块,组成助读系统,分别是“阅读指导”、“背景知识”、“文学与生活”和“文学聚焦”。“阅读指导”是对梭罗的详细的介绍,而后是“背景知识”部分,也是在国内的教材中很少见的,将作者与写作背景相联系,这里叙述的是梭罗与墨西哥战争的故事。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文学与生活”这一板块的设计,要求学生练习自己的经历,想想看独自生活会遇到怎样的情况,并且撰写日志。这样就沟通了文学与生活,将作品中的文字化为切实可感的日常生活,极富有趣味性,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而在“文学聚焦”中特别指出了在本课的学习中希望学生了解的关键词——风格。在选文前仅作简单介绍,而作为练习,学生将在节选课文学习后继续深入了解文学“风格”这一概念。以下为两者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题对比表:

表1 苏教版与《美国语文》中《瓦尔登湖》助读设计对比

表2 苏教版与《美国语文》中《瓦尔登湖》课后练习设计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二者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也有所不同。从板块上来看,《美国语文》课后练习设计比较丰富,内容多样。教材编写者竭尽所有的问题,凡是能想到的都能提出作为问题,而且问题的题干设计得具体而又细致,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学生较易理解,也能给出答案。苏教版必修一则缺少“文学与生活”部分和“思考”部分,很明显,《美国语文》中思考题不同于“阅读理解”,而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中美练习设计的比较与对我国练习编写的启示

1.重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功夫,更要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四大基本功,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因此,打好基本功是学好语文的必修课。“听”和“读”的过程是“输入信息”的过程,而“说”和“写”则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表情达意”,将自己的想法流畅地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教师更要给学生机会,多设计课堂提问,多设计开放式提问,等等。

从上面的对比来看,无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还是《美国语文》,都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苏教版“如果是某一景点的导游,你将怎么介绍?”此类的情境性问题。但是有一点也很明显,无论是问题的数量还是问题的开放性程度,都不及《美国语文》。后者更加注重培养所有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因此问题多种多样,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在最后的“作品积累”中,也注重在选文中积累文章写作的要素,每节课都能是一堂微型写作课。《美国语文》的编者很注重方法的指导,会根据文章的类型整理出写作的技巧和重点,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美国语文》在《瓦尔登湖》一课的练习设计上,就给我国练习编写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语文能力,只有基础能力把握好了,才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好语文。基础语文能力的锻炼不只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也应该在高年级甚至初、高中进行。练习设计的问题即便是在高中阶段,也不应该失去语文本身的趣味性,否则只会让学生觉得语文枯燥乏味,离“语文”的本质越来越远。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思维能力培养和良好思维素质的形成,不仅是理科学科的艰巨任务,更是语文等人文学科的重要使命。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对语言素质的熏陶和培养能提高思维素质,从而也就促进了智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对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则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体现在精心的单元设计。将《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与《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放同一个单元,前两篇构成“谛听天籁”的板块,后两篇则组成了“感悟自然”的板块,与《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两篇文章组合成的“湖山沉思”一起构建一个单元,单元主题是“像山那样思考”,寓意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时候,要时刻将单元内的文本放在一起考虑,前后联系,锻炼学生的逻辑、判断思维。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体现了编者的精心构思。结合《神的一滴》课后的练习,分析学生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中作者的个性化思考,询问学生的独特的思考结果,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的,《美国语文》的练习设计中的“思考”这一模块,最能体现其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特点,分角度、分难度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思考”模块首先分三个维度:解释、应用、扩展来展开问题,而且每个问题后面的括号中都有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文字,比如在问到“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时,括号中对应的是“假设”。这样就能让学生脑中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就能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美国语文》的练习系统中,随处可见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而且题目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回归自然”的旅行很有吸引力,紧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扩展到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点很值得我国教材编写者借鉴。我们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更要将语文联系生活

教材所选的课文无一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其与生活的交叉点。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练习系统在处理“语文”与“生活”二者的关系时,更多的是将语文应用于写作或者口语练习方面,比如在学习了《瓦尔登湖》等文章后将写景状物的技巧应用于生活中的景点介绍中。这其实在生活中是个很常见的案例,尽管练习的设计很符合生活实际情况,但口语和书面语始终有差距,所以写景状物的技巧很难完全应用到口语交际中,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无可厚非的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的练习设计还是比较能紧贴生活实际的。再看《美国语文》,其中有一个模块是“文学和生活”,集中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文本中去,类似于“课前导入”环节。细读这几个问题,的确很具有趣味性,也很符合学生的心理,从“读者反应”到“主题焦点”,完成了一个从“吸引读者”到“聚焦专题”的过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作者、文本一起互动,更加能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精神,将语文“生活化”,将生活“语文化”,更能掌握文本研习的精要。

三、结语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中美语文练习设计的特点,那就是:美国语文练习数量多且范围广,中国习题则“量少而精”、“守正出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换个视角来研究我国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可以高屋建瓴,更加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借鉴《美国语文》的成功理论与经验,更可以弥补我国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不足,完善我国相关方面的理论。

注释:

①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②[美]富兰克林等著;马浩岚编译.美国语文.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4.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2]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3]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张莉辉.中美中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研究——以《美国语文》和人教版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傅明.中美语文教材之比较——例析《青蛙与蛇》[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2(4).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苏教版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