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基丙烯酸酯胶栓塞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12例疗效分析

2013-06-23 02:48周卫忠刘圣杨正强周春高夏金国赵林波叶伟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门静脉生存期栓塞

周卫忠,刘圣,杨正强,周春高,夏金国,赵林波,叶伟,施海彬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效的姑息性手段。TACE能够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达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1]。

然而,由于HCC患者往往合并有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使得介入治疗变得困难且疗效欠佳。严重的APS还会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肝功能不全,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或肝性脑病等[2-3]。因此,如何治疗APS是多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常规的栓塞剂如碘油不能用于栓塞合并有重度APS的HCC患者,因为其容易通过瘘口进入门静脉分支,导致正常肝组织栓塞而引起肝缺血[4]。虽然其他一些栓塞材料已被尝试用于栓塞APS,如弹簧圈和明胶海绵等[5-6],但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弹簧圈由于其直径只能栓塞供瘘动脉的较近端,会重新出现细小的侧支供瘘血管并且影响进一步的介入栓塞治疗;而明胶海绵只能起到短暂栓塞作用,血管容易再通。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胶已被证明能够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瘘[7]。但用于肝脏APS的治疗则鲜见报道[8-9]。本研究采用一种改良型NBCA胶Glubran 2(GEM公司,意大利)栓塞门静脉为离肝血流的重度APS,评价其临床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使用Glubran 2胶治疗了14例HCC合并有严重APS的患者,均表现为由于大的分流导致门静脉呈离肝血流状态(DSA造影评估);所有患者的HCC的诊断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9月修订的诊断标准,并且在术前均由患者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介入治疗的纳入标准为: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体能ECOG评分[10]≤2;肿瘤负荷占肝脏体积<70%;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闭塞或门静脉左支和右支未均闭塞;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4例中,有2例患者由于服用了索拉非尼而予剔除。因此,共收集整理了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表1),该项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1.2 介入治疗方法

1.2.1 插管及造影诊断采用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以评估门静脉血流和有无充盈缺损等情况;插管至腹腔动脉和肝总动脉造影以明确肿瘤和(或)APS的供应动脉及瘘累及的门静脉血管和门静脉主干血流情况。APS的分级采用Kim等[11]提出的分级方法:0级,无或极小的动门脉分流;1级,瘘累及至肝段的门静脉;2级,瘘累及供瘘动脉同侧肝叶的门静脉;3级,瘘在2级基础上累及对侧的肝叶门静脉和(或)门静脉主干。

1.2.2 APS的栓塞经造影导管插入3 F的微导管(Progreat,泰尔茂公司,日本)至供瘘动脉。微导管应尽可能先插入至主要供瘘动脉的近瘘口处。微导管先用5%葡萄糖液进行冲洗,以避免胶粘管。然后采用20%~40%NBCA胶(胶用超液化碘油稀释)透视下栓塞,直到血流非常缓慢或停滞以达到堵塞瘘口的目的。在栓塞后拔除微导管再次进行肝动脉造影以评估瘘的改善情况。如果还有其他的供瘘动脉,则采用上述方法同样进行栓塞。在完成全部栓塞后,行肝动脉和间接门静脉造影以评估栓塞的效果。

若采用胶成功栓塞APS后仍存有肿瘤染色,则采用微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用碘油(≤10 ml)与吡柔比星(10~20 mg)制成的乳剂进行栓塞,如血流量大则最后采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1.2.3 经动脉化疗灌注所有病例在进行栓塞治疗后,将5 F造影导管置于肝总或肝固有动脉。经导管灌注顺铂(40~60 mg),吡柔比星(20~30 mg),氟尿嘧啶(500~750 mg)。剂量依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

1.2.4 随访和疗效评估患者在介入治疗出院后逐月行门诊随访。在术后的第1个月和第2个月,行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后每2个月行上腹部CT复查。如果CT发现有可疑肿瘤进展和(或)APS复发,则入院行肝动脉造影。若复发的瘘的分级为3级或2级,则再次用胶进行栓塞,若瘘未复发或流量很小,则患者行常规TACE手术。

本研究疗效评估的首要指标为患者的生存期。生存期的计算方法为从患者首次接受肝动脉化疗灌注和NBCA胶栓塞至末次随访或死亡。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如下方面:①短期临床结果,包括介入术后1周肝功能、ECOG评分和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②APS栓塞效果评估,APS的改善定义为APS等级从3级降为2级或2级以下。③肿瘤治疗效果,采用CT测量肿瘤的大小变化,其效果评估依据mRECIST[12]标准。评估时间点为首次栓塞术后的1、2、4和6个月。④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定义为需要进一步积极治疗的情况;而轻微并发症定义为其能自愈或只需简单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1~34个月(中位时间为10个月)。

2.1 临床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见表2。患者ECOG体能评分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Pugh评分提示术后较术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术前有顽固性腹水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有2例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其术后效果有差异:1例由于APS得以改善在随访过程中未再有消化道出血,而另1例由于APS未得到改善在随访过程中仍有再次出血。

表2 栓塞术前后的临床指标情况

2.2 APS改善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造影显示APS均立即改善(图1),其中有10例APS分级从3级变为0级(完全栓塞),另2例APS等级变为1级。门静脉血流方向均从离肝变为向肝,栓塞前后APS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肝癌合并重度APS术前及NBCA封堵后图像

在进行随访造影的10例中,有8例获得长期APS改善(APS等级≤2)。采用胶栓塞达到APS改善需要的介入手术次数从1次到4次不等。

在末次随访造影过程中,2例APS评级仍为3级,3例为2级,4例为1级,另有1例出现门静脉主干堵塞呈门静脉海绵样变表现(表3)。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APS等级降至2级以下后行9次常规TACE治疗。

表3 患者APS栓塞情况及患者生存期

2.3 肿瘤治疗效果

依据mRECIST标准从首次胶栓塞后肿瘤取得最大疗效的时间在术后第4个月。2例(2/10)部分缓解(PR),3例(3/10)疾病进展(PD),5例(5/10)疾病稳定(SD)。

2.4 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患者的半年、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33%,8%;中位生存时间为275 d。

2.5 并发症和术后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7例出现轻度腹痛,3例出现中度腹痛,6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出现发热症状,均不需要进一步积极处理。

3 讨论

HCC患者中,若合并有APS则提示预后不良[11,13-14]。此前曾有报道统计HCC患者APS的发生率达10.5%[15]。Shyr等[13]报道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合并有APS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个月,明显低于无APS患者的5.1个月。对于有重度APS的HCC患者,APS的栓塞是首要且关键的治疗措施,因为治疗后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且使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常规TACE术变为可能。

我们将栓塞结果与采用不同栓塞材料的报道进行比较(着重比较患者的生存期或生存率以及材料差别),发现既往文献中大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和肿瘤分期都相似,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英文文献中共有5篇统 计了患者的 生存时 间[6,11,14,16-17];在中文文献中仅个别文献提到患者的生存时间,如诸葛宇征等[18]报道采用介入栓塞治疗48例HCC合并APS患者,其平均生存期为9.43个月。我们既往也报道了用NBCA胶栓塞APS患者,栓塞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但上述研究均未对APS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分层分析[9]。

如前所述,弹簧圈和明胶海绵不适宜于栓塞重度的APS,Furuse等[6]和Murata等[16]已证明采用此类材料栓塞的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均较低。Huang等[14]比较了医用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APS的疗效,他们发现采用乙醇栓塞后APS侧支不易形成,长期随访发现APS的闭塞率达到83%,中位生存时间为330 d。然而,该项研究也没有对瘘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能提示瘘严重程度的门静脉血流方向也未提及。依据我们的经验,采用单纯乙醇似乎不能够达到栓塞严重APS的效果。因为在最严重APS情况下,血流量很大,乙醇在还没有栓塞APS前就已经被瘘血流冲走。Kim等[11]采用PVA栓塞治疗晚期HCC合并有重度APS的患者,证明其安全有效,其中位生存期为256 d,长期的APS改善率达到80%。然而,PVA在治疗表现为门静脉离肝血流的APS的有效性方面仍待肯定。在我们的临床应用中,355~500μm的颗粒由于较小不能堵塞大瘘,而大的PVA颗粒(直径≥500μm)可以栓塞但容易在注射时造成微导管堵管现象。Murata等[16]报道了采用球囊临时堵塞APS结合TACE治疗HCC合并有APS患者。APS完全堵塞率达到了69.2%。该组病例1~4年的生存率较高,分别达到85.7%、64.3%、42.9%和21.4%。尽管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治疗APS和HCC的方法,但其对病例入选的要求较高:门静脉主干内无栓子。而我们知道,对于有严重APS的HCC患者,其门静脉主干存在瘤栓的现象并不少见。

NBCA胶是一种液态栓塞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血管畸形的治疗。其优点为永久性栓塞;浓度可以通过加入超液化碘油进行调配,调配的浓度依据瘘的严重程度和栓塞微导管头端与瘘口的距离;与注射医用无水乙醇相比,NBCA胶在注射时一般不会引起剧烈疼痛等。本组栓塞的中位生存期为275 d,优于Shyr等[13]报道的未处理APS的2.7个月。且本组大部分患者门静脉均有栓子。

尽管本研究未对患者门静脉的压力进行量化测量,但栓塞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均变为向肝方向,提示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有鉴于此,临床上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也得以减轻,如顽固性腹水和胃底静脉曲张等。在我们的研究中,患者术后Child-Pugh评分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患者腹水的减轻。与文献报道的栓塞APS后门静脉压力减轻致相关临床症状改善一致[18-19]。

由于APS供血动脉大多数同时供应肿瘤,因此在栓塞APS的同时也切断了肿瘤的血供。如果栓塞APS后,还存有其他的供瘤动脉,则行常规TACE。由于晚期肿瘤不能完全治愈,因此本组病例APS的高复发率也归因于残存肿瘤的生长导致瘘的新供血动脉的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NBCA胶的栓塞操作需要有经验的介入医师。因为栓塞过程中需要超选择插管,胶的浓度选择也需要结合术者的经验和瘘的严重程度。过度栓塞会造成异位栓塞或粘管而不宜拔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包括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提示采用NBCA胶栓塞合并有重度APS的HCC患者安全、有效。奈病例数相对较少,且未进行设置对照组研究,未来还需要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我们的结论。

[1]Llovet JM,Real MI,Montaña X,et al.Arterial embolisation or chemoembolisation versus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2,359:1734-1739.

[2]Lazaridis KN,Kamath PS.Images in hepatology.Arterio-portal fistula causing recurrent variceal bleeding[J].J Hepatol,1998,29:142.

[3]Velazquez RF,Rodriguez M,Navascues CA,et al.Prospectiv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Hepatology,2003,37:520-527.

[4]Ngan H,Peh WC.Arteriovenous shuntin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ts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Clin Radiol,1997,52:36-40.

[5]Clark RA,Frey RT,Colley DP,et al.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of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s for control of hemobilia[J].Gastrointest Radiol,1981,6:353-356.

[6]Furuse J,Iwasaki M,Yoshino M,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embolization of arterioportal shunts[J].Radiology,1997,204:787-790.

[7]Guedin P,Gaillard S,Boulin A,et al.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dural arteriovenous shunts with leptomeningeal venous drainage:report of 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emphasis on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with acrylic glue[J].J Neurosurg,2010,112:603-610.

[8]李向东,王伟中.α-氰丙烯酸正丁酯栓塞肝癌动静脉瘘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798-800.

[9]刘圣,施海彬,杨正强,等.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279-283.

[10]Oken MM,Creech RH,Tormey DC,et al.Toxicity and response criteria of the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J].Am J Clin Oncol,1982,5:649-655.

[11]Kim YJ,Lee HG,Park JM,et al.Polyvinyl alcohol embolization adjuvant to oily chemoembolization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arterioportal shunts[J].Korean J Radiol,2007,8:311-319.

[12]Lencioni R,Llovet JM.Modified RECIST(mRECIST)assess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Semin Liver Dis,2010,30:52-60.

[13]Shyr YM,Su CH,Chiang JH,et al.Angiographic arteriovenous shunt and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prognosis of hepatoma[J].Zhonghua Yi Xue Za Zhi(Taipei),1990,45:246-252.

[14]Huang MS,Lin Q,Jiang ZB,et al.Comparison of long-term effects between intra-arterially delivered ethanol and Gelfoa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rterioportal shu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825-829.

[15]孙磊,施海彬,刘圣,等.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206-210.

[16]Murata S,Tajima H,Nakazawa K,et al.Initial experience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during portal vein occlusion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arked arterioportal shunts[J].Eur Radiol,2009,19:2016-2023.

[17]Izaki K,Sugimoto K,Sugimura K,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advanced tumor thrombus with marked arterioportal or arteriovenous shunt complica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Radiat Med,2004,22:155-162.

[18]诸葛宇征,张建武,陈洪,等.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研究的临床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273-275.

[19]罗鹏飞,陈晓明,张良明,等.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4-117.

猜你喜欢
门静脉生存期栓塞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