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

2013-06-25 05:29王琼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塞脑梗死

王琼芳

(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 云南 昆明 652100)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的内膜病变基础上引发的血管闭塞或狭窄。主要表现为血流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进而导致脑代谢障碍和神经功能丧失[1]。加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是当前卫生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以及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2-79岁,平均(56.47±3.16)岁;其中多发性脑梗塞患者16例,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1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1例,其他类型8例;按照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于患者发病后6h内行常规溶栓治疗,6-24h内行血管扩充、抗凝、降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采用高压舱治疗将空气压力控制为0.1Mpa,经面罩为患者行60分钟吸氧,休息换气时间为10分钟,以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采用706待血浆行静脉滴注扩充血容量治疗,采用复方丹参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依据病情给与适当利尿剂治疗。

1.3 疗效评定: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3]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患者的功能缺损程度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其本痊愈;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减少18%-45%,为有效;评分减少17%或以下,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对照(n=48,%)

3 护理体会

3.1 治疗前护理:通常脑梗死患者都具有比较清醒的神智,在接受初次治疗时应对患者做好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能够了解使用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使患者产生对治疗和护理的信任,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多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坚持治疗的决心的信心,利用疗效安抚患者。对于行动不方便或者不据别自理能力的患者可以允许患者家属陪同进舱接受治疗,安慰患者、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对患者家属讲解使用高压氧治疗的治疗措施和治疗原理,增加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是指能够遵守舱内的规则,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入内,穿棉质的衣物入舱。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初次治疗的患者和鼻塞者行1%的麻黄素液点鼻治疗,告知患者戴面罩、调压和正确的吸氧方式。对患者行常规的体征检查,对于出现感冒、发热或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停止治疗。采用高压治疗的时间较长,应嘱咐患者排便,入舱前,护理人员要认真检查患者的导管畅通情况,是否存在接头松动,将导管固定好,防治出现滑脱、移位、逆流等现象。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检查是否有穿刺部位的红肿和漏液现象。准备好舱内治疗需要的药物等。入舱时可以携带少量的水果、口香糖、水协助调压治疗。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适当使用肢体语言,例如轻拍、搀扶患者等,进一步帮助患者消除不安心理。严格检查不允许如;打火机,火柴,手机,电动玩具等危险物品入舱,保证治疗顺利安全。

3.2 治疗中护理:舱内治疗时要告知患者加压需要的调压动作,保证舱内压力缓慢上升,当压力上升0.03MPa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烦躁、咳嗽、惊厥和抽搐等症状,一旦发现要立即停止升压治疗,必要减压出舱或迅速进舱处理,待患者的症状消失再行升压治疗[5]。加压时要保持加压匀速,可以允许患者使用糖果,假期那个吞咽动作、捏鼻鼓气等预防中耳气压伤。稳压阶段要经常检查患者佩戴面罩情况,以免发生面罩泄露后舱内氧浓度过高等状况。减压会使气体膨胀,导致舱内的温度降低,护理人员应该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治受凉感冒,影响进一步的治疗。提醒患者不要剧烈咳嗽或者屏气,以免发生肺气压伤的现象。提醒患者和陪同入舱的家属不靠近舱体,以免受凉、血管收缩,引起减压病。

治疗期间,要保证舱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注意及时通风换气,使患者能够在良好的体感下进行治疗,需要时可以放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条例情绪,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情,促进治疗的开展和恢复健康。

3.3 治疗后护理:治疗结束后,保证患者出舱后的休息,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身体上的不适,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保持患者的良好体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时作出正确的对症治疗或处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患肢功能锻炼。通常患者治疗后会有轻微的耳痛或者耳塞现象,通常不对该症状作特殊的治疗处理,治疗后几小时后可以自然恢复正常状态[6]。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不食用多脂肪、不易消化和易产气得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4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缺血性脑血管病大约占脑血管病的62%,其中脑梗死患者占据大约40%。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脑梗死,但是尚没有取得可观的治疗效果,仍然具有较长的神经症状持续时间,致残率高。高压氧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主要的治疗原理是快速的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和有效弥散距离,进而增加患者脑组织、脑脊液中的血氧含量,增强有氧代谢,降低乳酸,消除水肿,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恢复意识和肢体功能。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24例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证明高压氧的疗效。

除了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同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患者治疗期间,院方对患者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方式,主要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治疗中的安抚、协助、治疗后的强调等。其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都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的促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提高治疗效率。

[1] 陈良,王翠英,唐圣芹,齐胤良,戴元昶.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促进意识改善61例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06):245-246

[2] 俞万香,李水彬,侯飞雁,黄秉钦,罗海龙.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43(04):145-146

[3] 沈设芬,李瑛,毛云英,金白梅,王超群.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3(04):106-107

[4] 汤玉琴.脑梗塞系统性综合专项结合性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7(02):314-315

[5] 钞雪林,袁也丰,刘卓琪,谷晋.社会心理因素对中年脑梗塞发病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10(03):148-149

[6] 王景丽.脑梗塞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安庆医院,2011,23(18):149-150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梗塞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