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

2013-06-25 05:29荣2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淀粉酶胰腺胰腺炎

张 波 张 荣2

(1.贵州省修文县扎佐镇医院 贵州 修文 550201;2.贵州省修文县人民医院 贵州 修文 550200)

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30~65岁,平均(39.2±6.6)岁。

2 临床诊断

67例患者均经螺旋CT全部准确诊断,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化验后,尿淀粉酶>300U/h或血清粉酶>500苏氏单位,且患者发病前出现过量饮食,发病时伴有发热、严重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临床症状,则可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若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腹部整体位置产生压痛感,腹胀现象明显。且腹部出现反跳痛和肌紧张,伴有肠麻痹,肠鸣音微弱细小。同时,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发热、腹水、休克症状严重,淀粉酶、血钙值持续不降,则可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本组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2例患者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5例患者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3 临床治疗

本组1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行手术治疗。首先,将患者胰周后腹膜和胰腺被膜切开,将胰腺坏死组织尽量清除。同时,清除过程中不宜将紧密连接周边组织的坏死组织强行剥离,有效避免局部出血,增加并发症的发病率。然后,将可能出血的血管和胰腺组织依次结扎,保证创面无出血症状。同时,为避免患者腹腔内高压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手术过程中应进行胰床灌洗操作。将两根双腔负压引流管分别放置在患者胰腺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引流。并用硅胶管在患者的膀胱直肠陷凹处、外侧网膜孔、左侧结肠旁沟等部位进行引流。最后,关闭患者腹部切口。关腹过程中可进行卷烟引流,并敞开患者部分创口,避免因腹腔内高压引发切口难以关闭的现象。并在手术完成后,根据甲硝唑、生理盐水以及庆大霉素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灌洗液给患者进行灌洗,每天3~4次。

本组5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治疗。首先,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临床常用药乌司他丁,该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抑制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引起的胰腺分泌。胰腺分泌减少必然导致胰腺活性降低和合成胰酶的药物缺乏,进而减少胰酶的分泌,减轻肠麻痹和腹胀气。同时,应用镇痛药。可用杜冷丁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对患者进行早期止痛,有效防止患者休克。其次,应用抗真菌药。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率为40%~70%。为预防患者发生感染而加重病情,临床药物治疗中应在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常驻肠道菌。临床治疗中可选用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首选抗菌治疗药物。最后,应用肠道衰竭的防治药物。肠道衰竭是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并发症之一。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肠鸣音,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和排便情况。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给予患者服用促肠道动力药物,如硫酸镁等。同时,应用谷氨酰胺制剂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有效预防患者肠道衰竭。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治疗效果:本组52例水肿型胰腺炎经过药物治疗后均治愈。1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14例患者经全面的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病情无缓解死亡。

5.2 治疗前后患者尿淀粉酶、血清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尿淀粉酶、血清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治疗后患者尿淀粉酶、血清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

6 讨论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急腹症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迅猛,病势较重,且易引发发生各种严重合并症。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危害着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AP的诊疗效果是广大医学工作者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可作为AP诊断的重要指标。这主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胰腺中的胰蛋白酶含量较高。当机体一旦发生胰腺炎病变时,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肾小管对胰蛋白酶重吸收,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增加,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二着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标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不同类型的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不一致。对于重型患者,应对患者的生命指征进行严格掌握,选取恰当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轻型患者,早期机体会将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出来,此时患者行手术治疗会损害患者的机体组织,导致患者病死率的提高,因此,不宜进行手术治疗,而应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镇痛药、抗真菌药以及肠道衰竭的防治药物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1] 王学新,牛忠辉,聂晓辉,马海军,吾拉木·努尔.重症急性胰腺炎10例综合治疗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4):340-342

[2] 徐柏兴.急性胰腺炎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66-167

猜你喜欢
淀粉酶胰腺胰腺炎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