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3-07-01 23:55干泳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1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干泳华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干泳华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中心静脉导管;尿激酶;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

胸膜炎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胸腔炎症,临床上较常见的是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膜炎和化脓性胸膜炎等,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痛、咳嗽等[1-2]。结核性胸膜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彻底的抽液和治疗,容易造成纤维分隔,最终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胸水难以被抽出,只能够通过药物对液体进行缓慢吸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3-4]。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抽液方法注入尿激酶治疗和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症状、病理组织学、细菌学和抗结核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占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其中男性患者占37例,女性患者占18例,患者的年龄在15~6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其中男性患者占38例,女性患者占17例,患者的年龄在14~60岁之间。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每3d进行一次抽液,把尿激酶注入到患者的胸腔内,直到没有液体抽出,对抽液的次数、抽液的总量、胸水消失的时间以及肺功能等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使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取液平面的最宽位置进行穿刺,对皮肤和铺巾进行常规消毒,在局麻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使用18号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穿刺,之后把15~20cm左右的弹性导丝置入,适当转动,保留导丝把穿刺针退出,使用扩张器对穿刺通路进行扩张,沿着导丝把中心静脉导管导入,经皮肤缓慢送入,退出导丝之后留置导管,使用调节夹关闭,使用无菌敷贴把外留的导管固定在末端,注入50mL注射器对胸液进行抽取,抽取的液量不受限制,抽液的速度每分钟在30~50mL之间。无法抽出液体之后注入10万U尿激酶加入到10mL生理盐水,对导管末端进行常规消毒之后戴上肝素帽,向内注入5mL生理盐水,指导患者取多种体位,能够使药物和胸膜进行充分接触,3d后把引流管打开,进行抽液直到没有胸液抽出,之后继续注射尿激酶,经过胸片和彩超等检查证实不需要抽液时拔管。

1.2.2 对两组患者的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3 选用软件SPSS13.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抽出胸液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肺总量四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抽出胸液量对比

3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彻底的抽液和治疗,容易造成纤维分隔,最终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胸水难以被抽出,只能够通过药物对液体进行缓慢吸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尿激酶是纤溶酶的原激活物,能够降低胸液中纤维蛋白,使胸膜腔积液的粘稠性得到降低,裂解了纤维分隔,对胸膜腔积液进行充分引流[5-7]。对于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了胸穿次数,消除了胸液中的分隔,增加了胸液引流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8]。通过上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抽出胸液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肺总量四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对比

[1] 于慧玲.置管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及肥厚粘连[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6(S1):68-69.

[2] 罗如滢,阳志成,戴爱国.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8(4):121-122.

[3] 陈小可,周一平,彭蕻琳,等.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后当次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J].中国热带医学,2009,12(7):145-146.

[4] 王艳萍,王丽萍.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0,8(4):130-131.

[5] 李雪梅.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J].吉林医学,2010,30(28):289-290.

[6] 夏勇,杨庆红.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8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8,7(3):78-79.

[7] 姜鹏,王璇,张羽,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6(4):117-118.

[8] 李小村,唐剑英,许坤.尿激酶注入胸膜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2 (20):277-278.

R521.7

B

1671-8194(2013)31-0153-02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更正
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探析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