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来源及病种分类

2013-07-01 20:00王启瑚孙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外院医学科收治

王启瑚 孙海燕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烟台 264100)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来源及病种分类

王启瑚 孙海燕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烟台 264100)

目的 分析近3年重症医学科患者来源及病种分类,探讨我院ICU医务人员配备问题及应该努力的方向。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重症医学(ICU)科共收治2048例患者。患者来源构成为急诊转入1134例(45.41%)、会诊转入511例(43.64%)、术后转入373例(12.60%)、外院转入30例(23.33%),会诊、急诊、术后及外院转入组之间两两比较,会诊与急诊转入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术后及外院转入组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依据病因及病例数分类排序为心脑血管病类769例(38.86%)、其余依次为中毒及严重创伤437例(21.34%)、多器官功能不全323例(15.77%)、严重感染271例(13.23%)、恶性肿瘤200例(9.77%)、其他21例(1.03%)。结论 加强重症医学科与其他各科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加强科室自身业务素质仍是今后ICU科应该努力的方向。

重症医学科;患者来源;病种分类

重症医学主要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延续性支持生命,还可对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同时还用于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是一门在重症医学科病房(ICU)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的重症医学发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条例规定三甲医院必须具备ICU科,这才促使许多医院相继建立ICU。本文回顾了我院正式建立ICU科5年以来的危重患者收治情况,并对患者的来源及病种分类的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共2048例,男1003例,女1045例,年龄3~88岁。

1.2 患者来源分类方法

按照病例来源分类,主要分为急诊、会诊、术后及外院转入四大类;按照年龄分组:青年组(0~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高龄组(>80岁)。

1.3 病种分类方法

按照所收治患者的病因分为心脑血管病类、中毒及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200例及其他类别六大类。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病死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ICU患者来源病死率比较

我院综合ICU近5年共收治2048例危重患者。其中男性1003例,平均年龄(60.89±17.99)岁;女性1045例,平均年龄为(64.89± 18.56)岁。会诊、急诊、术后及外院转入组之间两两比较,会诊与急诊转入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术后及外院转入组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根据疾病系统分类,比较不同年龄组病死率,年龄越大,患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死率越高,老年组和高龄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4种来源患者病死率比较

2.2 ICU患者病种分析

按患者不同病因对ICU接受的患者进行病种分析,统计分析发现ICU收治的患者中,心脑血管病类的患者最多,占中病例数的38.86%。其余依次为中毒及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见表3。

表2 各年龄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表3 所有ICU收治患者病种分析

3 讨 论

重症医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门学科。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出台了ICU建设和管理指南,指出在我国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都应该设立重症医学科[1]。2009年卫生部确定了它合法独立的二级学科地位[2],自此ICU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曙光。但是,ICU作为一个被动接纳患者的科室,具有很多局限性,这就难免会造成ICU医疗资源及医护人员合理配置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CU收治的患者中病死率的构成群体来自于各个不同科室,尤其是急诊科,所以应该加强重症医学科与其他各科间的合作关系,共建急诊医疗体系等多科室联合的医疗体系,实现重症医学科与多科室的医护人员的通用与轮换,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2] 管向东.重症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Analysis of Sources of Patients and Disease Category in an ICU

WANG Qi-hu, SUN Hai-yan
(Department of ICU, Mouping TCM Hospital, Yantai 2641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ignments and the efforts direction of medical staff in our hospital’s ICU. 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method for analysis. Results In recent 3 years, 2048 cases were accepted by ICU. The source of cases include four groups:1134 cases (45.41%) in group transferred from emergency, 511 cases (43.64%) in group transferred from consultation 373 cases (12.60%) in group transferred from post-operation and 30cases (23.33%) in group trans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s.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groups transferred from post -operation and other hospita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transferred from emergency or that in group transferred from consultation (P<0.05). The disease category include six groups: 769 cases (38.86%) in group of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437 cases (21.34%) in group of poisoning and severe trauma, 323 cases (15.77%) in group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271 cases (13.23%) in group of severe infection, 200 cases (9.77%) in group of malignant tumor, and 21cases (1.03%) in the other group. Conclusions Strenghtening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U and other departments and improving in our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critical medicine are still the efforts direction for ICU.

ICU; Sources of patients; Disease category

R-03

C

1671-8194(2013)26-0019-02

猜你喜欢
外院医学科收治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办学模式探究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办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