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鼻息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的疗效分析

2013-07-01 20:01李世源陈思法刘晓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丝裂霉素鼻息肉鼻腔

李世源 陈思法 刘晓霞

(广东省水电二局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 511340)

鼻内镜鼻息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的疗效分析

李世源 陈思法 刘晓霞

(广东省水电二局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 511340)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在鼻内镜鼻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40例鼻息肉患者的资料,均在鼻内镜下行鼻息肉切除术,其中20例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窦口及术腔,记为观察组,另20例患者不进行特殊处理,记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窦口粘连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黏膜坏死、萎缩、感染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鼻内镜鼻息肉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窦口及术腔,能有效降低鼻息肉复发率,是手术治疗鼻息肉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鼻内镜;鼻息肉;丝裂霉素;临床疗效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传统手术并发症多,鼻内镜手术创伤小,有效率高,具有照明充分、术野清晰、能在直视下操作、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彻底清除鼻腔、鼻窦内炎症组织[1],改善通气,恢复生理功能,正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鼻内镜在耳鼻喉的广泛应用,临床工作中发现鼻内镜下单纯切除鼻息肉,往往会因窦口粘连闭塞导致病变复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在鼻内镜鼻息肉切除术后窦口及术腔贴敷丝裂霉素C棉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40例鼻息肉患者的资料,均在鼻内镜下行鼻息肉切除术,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在16~62岁,平均(32.2±4.3)岁,左侧6例,右侧9例,双侧5例,5例以上有手术史,按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Ⅱ型1期3例,Ⅱ型2期6例,Ⅱ型3期8例,Ⅲ型3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在15~61岁,平均(30.5±3.7)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8例,6例以上有手术史,Ⅱ型1期4例,Ⅱ型2期5例,Ⅱ型3期5例,Ⅲ型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及鼻内镜检查,CT扫描给出骨窗及软组织窗条件及病变部位CT。手术采用局麻28例,全麻12例,局麻者采用2%丁卡因加10∶1的肾上腺素棉片反复表面麻醉鼻腔黏膜2~3次,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必要时辅以肌注杜冷丁75mg。常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鼻内镜下摘除鼻腔息肉,充分暴露中鼻甲、钩突、筛泡等结构,切除钩突,根据病情的不同开放上颌窦及前后组筛窦,清理窦内息肉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如有解剖变异(泡状中鼻甲、鼻中隔偏曲)同时给予矫正。在切除息肉后用浸有0.4mg/mL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于扩大的窦口周边及窦腔息肉基底部,10min后取出,局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毕,鼻腔填塞高分子膨胀海绵,于48h取出。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黏液促排剂2周,术后定期随访,第1个月,1次/周,内镜下冲洗窦腔,观察窦内黏膜、窦口情况,1个月后,1次/月,连续观察6~12个月,以后1次/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1.3 疗效评定

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2],疗效评定以术后6个月行鼻内镜检查的结果为准。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好转,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区域水肿,肉芽组织形成或黏膜肥厚,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检查示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使用Ridit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照见表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5.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照(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 论

鼻腔的筛窦区、中鼻甲游离缘是鼻息肉的好发部位,在初期体积较小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大多时候不易发现,随着病情发展,息肉会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3],出现鼻塞、头痛、流脓涕,并进行性加重。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鼻息肉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不破坏鼻腔生理功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鼻内镜在切除鼻腔息肉的同时,行筛窦开放术及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4],清除鼻窦内炎性病灶,在尽量不损伤鼻腔黏膜的前提下,清除病变组织,保留鼻腔的生理功能。随着鼻内镜手术病例数的增加,大量资料显示,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我院在鼻内镜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棉片贴敷,效果满意。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丝裂霉素C是从头状链霉素菌属中分离出现来的烷基化抗肿瘤抗生素,主要作用在细胞的“S”期,起到与DNA交联及抑制DNA合成的作用,同时可抑制RNA依赖性DNA合成及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及蛋白合成[5],通过一次接触,各期细胞均能被抑制,因此在本组资料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达到抗纤维化作用,抑制肿物复发并防止窦口瘢痕粘连。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并充分冲洗,目的是使药物仅对局部组织起作用[6],认为控制给药剂量和时间,减少药物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组资料中,通过表1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低,是辅助治疗鼻息肉的良好方法,从表2中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丝裂霉素后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鼻内镜鼻息肉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窦口及术腔,能有效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是手术治疗鼻息肉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张丽荣,娄风云.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365.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121)[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 姚立平,刘雄光,洪元庚.内窥镜在鼻腔疾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1):59-61.

[4] 肖志勇,林梅茹,陈瑜萍,等.鼻内镜手术中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5):338-340.

[5] 沙海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4):337.

[6] Elahi MM,Frenkiel S,Fageeh N.Parasept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chronic sinus disease in relation to the deviated septum[J].J Otolaryngol,2009,26(4):236-240.

R765

B

1671-8194(2013)26-0112-02

猜你喜欢
丝裂霉素鼻息肉鼻腔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丝裂霉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清洗鼻腔治感冒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