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7-01 20:00周文英郭影霞陈展伟刘珍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布拉轮状病毒肠炎

周文英 郭影霞 陈展伟 刘珍兰

(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清远 511518)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文英 郭影霞 陈展伟 刘珍兰

(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清远 511518)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时间为从治疗开始到治愈的时间(预计10d左右)。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两组患者在失水纠正时间与退热时间以及治愈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都好转,实验组疗效更加明显,且能缩短病程。

轮状病毒性肠炎;布拉氏酵母菌;疗效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的多发病、常见病,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段。该病主要侵犯3~24个月的婴幼儿,秋冬季是此病的好发季节,又称为秋季腹泻[1]。该病起病急骤,潜伏期1~3d,常伴有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治疗干预成为关键。为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本院以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轮状病毒的患儿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以便于指导以后临床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小儿患者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2],即①急性腹泻伴发热、呕吐,以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为主;②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③大便电镜检测轮状病毒阳性。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18个月,平均(9.9 ±3.6)个月。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21个月,平均(10.4± 2.8)个月。两组患儿均于秋冬季发病,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及大便次数增多,>3次/天,呈稀水样或蛋花样便,无黏液和脓血。其中,发热的有62例(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 ),轻度脱水48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23例),无中重度脱水者。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组别n性别年龄病程大便次数发热轻度脱水(男/女)(月)(d)(次/天)实验组10058/429.9±3.61.8±0.99.0±2.83225对照组10061/3910.4±2.81.7±1.110.2±2.63023 P值>0.05>0.05>0.05>0.05>0.05>0.05

1.2 实验室检查

200例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呈阳性,粪细菌培养均无致病细菌生长。粪常规检查多数正常,少数粪常规白细胞2~3个/高倍视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者偏低。

1.3 治疗方法

200例患儿均给予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布拉氏酵母菌,若患儿<1岁,每天1袋,温开水送服;若患儿>1岁,一次一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密切观察患儿每天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全身症状和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回访[3](可以电话回访亦可以当病号来医院复查时进行),然后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定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及治愈时间,对两组所用时间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

经过组间症状缓解及治愈时间比较,实验组无论是失水纠正与退热时间,还是治愈时间都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其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点,是我国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肠道内的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其中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4]是感染病毒所致,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

轮状病毒导致的婴幼儿腹泻好发于秋冬季节。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近1000例[5]儿童死于轮状病毒腹泻,发达国家病死率较低,但高发病率同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轮状病毒经粪-口传播或呼吸道传播,在婴幼儿中易形成散发或小流行,且目前尚未有有效地预防措施。其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肠道正常微生态菌群发生变化,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所占比例减少,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早期有效地治疗成为关键。

研究资料显示,轮状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主要侵犯肠黏膜的上2/3部分,感染后常导致小肠绒毛变短、萎缩甚至脱落[6],排列不规则,可见裸露的微绒毛,由此导致的小肠黏膜会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下降,形成腹泻。另一方面,绒毛糖衣上的双糖酶含量继发性减少,导致食物中的乳糖消化不全,滞留肠腔,被细菌分解,生成小分子有机酸,使肠腔的渗透压升高,加重呕吐和腹泻。说明轮状病毒性肠炎易损伤小儿乳糖酶引起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本病,临床以服用肠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为主。现在临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属细菌类微生态制剂,例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侵袭和定植。但细菌类微生态制剂必须低温保存,而且和抗生素合用会失去疗效。布拉氏酵母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上市的真菌类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同时服用不会影响疗效,而且可以常温储存。布拉氏酵母菌在肠道内存活时间较长,约2~5d。其作用机制,一方面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阻止致病菌对肠黏膜的侵袭和黏附,同时释放短肽蛋白中和细菌毒素,从而发挥直接的抗致病微生物作用;另一方面,布拉氏酵母菌在肠道内释放多胺类物质,从而促进肠上皮细胞成熟,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提高消化道的保护屏障,减少毒素吸收。我院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及时补充肠道益生菌,可加速腹泻的恢复,减少慢性腹泻的发生。7d有效率为98%,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轻患儿家长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学杂志,2009,15(1):13-15.

[2] 王洪榕,李洪福,崔云龙.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2): 236-238.

[3] Giugno KM,Machado DC,Amantea SL,et al.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2 in the nas opharyngeal secretion of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 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 olitis[J].J Pediatr(Rio J),2010,80(4):315-320.

[4] 张莉琼,梁艳华,闫瑜珍.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156.

[5] 毛英,张钢,李华.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6):1831.

[6] 田凤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22.

R725.7

B

1671-8194(2013)26-0123-02

猜你喜欢
布拉轮状病毒肠炎
战斗机、导弹头和布拉嗝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吉米问答秀
安安琪琪的故事16不拉肚就靠“布拉杜”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