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2013-07-01 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娩出产程胎盘

徐 俊

(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徐 俊

(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阴道助产的分娩方式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占产后出血总数的4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因素、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产程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占所有因素的34%。结论 医护人员要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宣传医院分娩的安全性,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提高产后出血的警觉性,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原因;预防

产后出血是孕妇在分娩期发生的可危急生命严重并发症,一般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发生,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我国农村地区多见,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3%[1]。产后出血不仅引起继发贫血、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垂体坏死及功能障碍、产妇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后果,如果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大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常见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对减少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2]。现将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5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寻求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提出预防产后出血的相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1~36岁,平均(24.18±3.07)岁;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21例;孕周28~42周,平均(38.29±1.04)周,胎儿体质量l200~4300kg,产后2h发生出血33例,产后24h内发生出血17例。

1.2 诊断标准

产后2h总出血量包括产后2h子宫出血量、会阴伤口出血量和第三产程出血量。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3]。产时及产后24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1000mL者称为严重产后出血。

1.3 测量方法

主要采用容积法进行出血量的测量,辅以目测法和称重法。①容积法:使用量杯、弯盘等容器收集产妇血液后用量筒进行测量;②称重法:分别称量纱布、敷料等血染前和血染后的重量,计算出重量差,再按血液比重换算血液的毫升数[4]。③目测法:对于无法用工具和物品收集的血液采取目测法进行估算。产后失血总量为容积法、称重法和目测法血量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通过表1可见,阴道助产的分娩方式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占产后出血总数的4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n,%)

2.2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类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因素、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产程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本研究发现,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占所有因素的34%。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类(n,%)

3 讨 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

3.1.1 子宫因素

子宫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主要是以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一种为子宫本身的病变如子宫肌瘤导致的肌纤维收缩能力收到阻碍;另一种病变为由于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导致子宫负担过重,张力高于正常妊娠水平,肌纤维过度牵拉不能正常收缩。

3.1.2 软产道损伤

正常分娩时胎儿由产道娩出,当胎儿过大、产程过快、会阴保护不及时、强行试产、助产不当或宫口未开全而强行使胎儿由阴道娩出、缝合不彻底、产道检查漏诊等因素可导致软产道撕裂伤,造成产后出血。

3.1.3 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主要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等因素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而发生出血。

3.1.4 产程因素

第一产程潜伏期过长、停滞或第二产程延长、停滞均可使产妇子宫下段肌纤维拉伸,缩复作用受到抑制。一些产妇容易精神紧张、焦虑,分娩前进食较少,或用力不当导致体力消耗过多过快或合并子宫因素等均可导致产程延长。产程过长,子宫肌细胞易缺血、缺氧、水肿,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产妇出血量的增加。有文献研究显示,产程越长则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也相应增加[5,6]。

3.1.5 凝血功能障碍

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占总例数的4%,发生率较低。大多数因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孕妇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引起DIC。

3.2 产后出血的预防对策

3.2.1 宣传保健

产后出血为多种高危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产前最好对产妇进行宣传教育,并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医护人员应帮助产妇提高健康意识,学习保健知识,按时进行产前检查。教会产妇对胎儿异常变化的监测方法。对于产时分娩的情况等知识进行普及,教会孕妇提前了解正确的分娩方法。同时评估产妇的心理及生理条件,帮助其树立正常分娩的信心[7]。

3.2.2 分娩期预防

第一产程要注意观察产程的进展,避免产程延长或停滞,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必要时随时准备剖宫产。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掌握好保护会阴的时机和力度,手法正确,科学接生,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头娩出后可静滴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胎儿娩出后要仔细检车软产道是否有撕裂,胎盘剥离是否完全,监测出血情况。若出现出血征象,除按摩子宫,使用子宫收缩药物外,还可使用纱布填塞宫腔、结扎血管,必要时切除子宫。

3.2.3 产后预防

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最危险的时间。胎盘娩出后产妇要在产房内至少观察2h,待回到病房后为了防止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要鼓励产妇及早下地活动促进排尿,以促进子宫收缩。另外,产后尽早的让新生儿与母亲接触,早吮吸母乳,有利于刺激子宫收缩,防止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8]。

3.2.4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产科医护人员要定期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对产科常见危急重症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措施进行培训,尽可能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生率。健全抢救实施细则和流程,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护人员要保持镇定,保持患者平卧、吸氧,观察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皮肤颜色、口唇黏膜变化、意识状态和尿量,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补充液体保持足够的循环血量,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应用合适的止血药物,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造成产妇生命危险[9]。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要从产前开始,宣传医院分娩的安全性,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提前入院待产。医护人员要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减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24-227.

[2] Sonntag G.Hemolysis as all interferencefactor in clinical chemistry[J].Clin Chem Clin Biochem,2005,24(2):127-139.

[3] 马风莲,毛月兰.76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69-170.

[4] 高淑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25(2):184-185.

[5] 蓝凤飞.60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卫生产业,2012,8(30):84-85.

[6] 林聪贤.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4):41.

[7] 褚晓芹,王萍,符利华.418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62-4663.

[8] 曹春香,刘丹.浅谈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2012(9):190.

[9] 杨淑秀.21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的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2835.

R714.46+1

B

1671-8194(2013)26-0146-03

猜你喜欢
娩出产程胎盘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臀位剖宫产改良式臀牵引术的应用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