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中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治疗的效果比较

2013-07-01 20:01李小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李小兵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肺癌治疗中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治疗的效果比较

李小兵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对比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纷飞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和直径大小、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当日引流量均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效果;比较

在肺癌的治疗中,开胸肺叶切除术是传统外科手术,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手术切口和较严重的组织损伤,对患者的预后恢复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胸腔镜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胸腔镜引起具有较小的手术切口、较轻的组织损伤、较少的出血量及较轻的疼痛感等优势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胸腔镜辅助治疗比运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对照组中有3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3.5)岁。在术后病理分期方面,有10例患者为Ⅰ期,26例患者为Ⅱ期,14例患者为Ⅲa期。观察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3.8)岁。在术后病理分期方面,有11例患者为Ⅰ期,23例患者为Ⅱ期,16例患者为Ⅲa期。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运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将前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并对纵膈淋巴结进行清扫,手术之后认真标记各站淋巴结并将其送到病例中心进行检查[2]。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胸腔镜辅助治疗。运用双腔管器官插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健侧肺通气,让患者取健卧位,将腋中后线第6~8根根骨之间的孔隙作为置镜孔,做一1.5cm的切口;将腋前后线之间腋下第4或第5肋间隙作为操作口,做一6~8cm的切口。如果术中患者发生大出血,或感觉很难继续进行手术,则可以将切口延长2cm,或将一2cm的辅助操作口做在腋后线第6或第7肋间隙。对肺叶切齿和对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的方法类似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了使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可选用Endo GIA30~2.5或Hemalock血管夹等一次性腔内器械对肺门动静脉进行处理,选用闭合器对支气管残端进行钉合,选用Endo GIA45~3.5/60~3.5或GIA80~3.8等对肺裂或肺组织进行处理[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4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和直径大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左肺右肺组数直径(mm)组数直径(mm)观察组504~115.3±2.12~116.5±1.8对照组504~115.2±2.22~116.4±1.9 P ->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近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当日引流量少,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近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近期指标比较()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50176.3±55.14.7±1.4315.6±53.2157.3±53.35.4±1.5对照组50178.2±62.213.9±4.7383.4±49.5213.7±55.29.9±3.1 P-<0.05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术后当日引流量(mL)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1~3年中,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肺炎、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中共有10例患者出现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胸膜感染等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0%;二者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3.1 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Ⅰ期、Ⅱ期、Ⅲa期患者均可以通过手术得以治疗,手术为主、术后放化疗为辅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标准术式是经后外侧切口的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4]。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临床治疗肺癌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技术,但是大多数医学文献报道均缺乏较大的样本量,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肿瘤外科专家担心该术式无法完全切除癌症,特别是很难系统性清扫纵隔淋巴结,同时其安全性也需要深入炎症。早期文献多建议在治疗早期(Ⅰ期和Ⅱ期)周围性肺癌患者时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特别是对早期高龄肺癌患者。

3.2 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的优越性

随着胸腔镜配套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外科操作技术逐渐成熟,外科医师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同时麻醉专业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所有这些都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其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实行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较为理想地显露外侧切口,并系统性清扫淋巴结,在肺癌治疗中应用胸腔镜的医学文献越来越多,均明确表明在肺癌的治疗中运用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5]。此外,我们认为,不仅可以在治疗早期(Ⅰ期和Ⅱ期)周围性肺癌患者时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而且也可以在治疗Ⅲa期患者时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时在1年和3年生存率上二者疗效相当,胸腔镜辅助手术能够和常规开胸手术一样彻底切除肿瘤,并不会使肿瘤的复发机率增加。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当日引流量均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当日引流量,并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丘平,王正,林少霖,等.电视辅助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J].新医学,2011,42(4):55-58.

[2] 胡定中,林凌,沈宇舟,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2010,33(9):120-134.

[3] 翁毅敏,蔡松旺,廖洪映,等.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S2) :88-90.

[4] 刘新波,王晓东,陈家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周围型肺癌手术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3) : 263-264.

[5] 许胜水,段明科,吴艺根,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14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 : 80-81.

R734.2

B

1671-8194(2013)26-0153-02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