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在脾动脉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3-07-01 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终末外径主干

刘 晗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CAT在脾动脉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刘 晗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对脾动脉解剖和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了50例健康成人的进行16排扫描,对CT造影的相关数据进行观察、测量拍照。结果 显示男性和女性的脾动脉的外径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男性的脾动脉外径明显要大于女性的脾动脉外径。脾动脉分支类型和脾动脉的终末分支类型对血管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结论 脾动脉是腹腔镜手术中需要重点处理的重要内容,VR虽然能容易地重建脾动脉主干及其较大的分支,且可以显示脾动脉周围多个血管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腹部内脏器官的形态与其他结构。但是在应用中因为人工所设置的CT值的范围问题,不能够十分可观的反映出血管狭窄的具体情况,所以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CAT在脾动脉的研究与发展仍旧依赖于CT成像技术的不断拓展。

脾动脉;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

在人体内,脾动脉是最为粗大的分支,不同的人其脾动脉的走形、分支和长度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另外脾动脉的局部解剖关系也十分的复杂[1]。所以往往是在腹部手术中要给予重点处理的对象。本文主要采取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方法对脾动脉主干的分支、管径以及走形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还对脾动脉末支的类型进行了观察,以期可以为脾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胰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取了健康成年人5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分布22~75岁,患者平均年龄78岁。50例患者均无脾动脉、脾脏以及胃底的病变,患者均经过了上腹部增强CT扫描,保证了无伪影干扰,图像清晰。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16排的螺旋CT扫描。在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患者禁食12h,同时嘱咐患者饮用1%~2%的优维显(300mg/mL)500mL,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的胃充盈对比剂,扫描的时候选择从患者的肛门一直到患者的十二指肠的的水平部位。增强扫描:进床速度4mm/s,螺距1.5,准直3mm,延迟时间25s,重建层后3.5mm。平扫:进床速度10mm/s,重建层后8mm。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得结果的数值使用()进行表示。

2 结 果

表1 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脾动脉外径测量

表2 脾动脉终末支分支类型及特征

图1 冠状面观察脾动脉主干与周边结构关系

图2 水平面观察脾动脉主干与周边结构关系

图3 矢状面观察脾动脉主干与周边结构关系

图4 脾动脉血管重建

2.1 脾动脉外径的测量结果分析

通过扫描图形所进行的螺旋CT血管的重建之后,对脾动脉的外径进行了测量。测量的结果显示女性的脾动脉的血管外径的平均值则为(6.34±0.57)cm,而男性脾动脉的平均血管的外径平均为(7.73±0.54)cm。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脾动脉的外径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男性的脾动脉外径明显要大于女性的脾动脉外径,详细情况见表1。

2.2 脾动脉中终末端的分支特征和类型探讨

本文所研究对象观察的脾动脉的终末端类型有分散型和集中型。其中分散性的占到了78%,有39例,脾动脉离脾门平均(4.52±0.59)cm分为终末支。集中型的占到了22%,有11例,脾动脉距离脾门的平均距离为(1.78±0.62)cm分为终末支。

本组的研究另外还发现,脾动脉的分支类型以及脾动脉终末分支类型对于血管外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另外各个分支类型的脾叶动脉的平均外直径与脾动脉的分支点的外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同时发现,脾动脉分支类型和脾动脉的终末分支类型对血管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各分支类型的脾叶动脉的平均外直径和脾动脉的分支点的外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体详见表2。另外更为细微的分支也没有在CAT图上观察到。不同方位观察脾动脉主干与周边结构关系见图1~3,脾动脉血管重建见图4。

3 小 结

DSA虽然能够显示脾动脉的各个分支细节,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却需要经过多次的造影,甚至在有些时候还需要更多多种不同的导管,或者是需要进行侧位与旋转透视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显然增加了手术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加大了造影所需要的剂用量[2,3]。另一方面临床上使用超声的结果多和操作者自身的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脾动脉的解剖的应用价值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实际上通过使用3D-DCE-MRA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其无放射性、无创伤,比较适合那些高龄的患者或者是肝肾功能不全的需要进行重复检查的患者。

脾动脉的分支和走行都不够规则,并且其周围有着比较丰富的血管[4],通过VR能够比较容易的重建脾动脉的分支和主干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和其他器官之间的关系,具有比较强的立体感。伴随着CT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CT的成像能力会越来越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的替代DSA技术,但是由于人工设置CT值的问题,所以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血管狭窄的情况,这也有影响到了临床的具体应用。CAT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不能够显示动脉入脾后的细小分支的情况,所以CAT在脾动脉的研究与发展仍旧依赖于CT成像技术的不断拓展。

[1] 高巍.多层螺旋CTA对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 岳学良.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的临床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11.

[3] 陈红兵,王莹,李玲,等.梗死灶累及桥脑表面的孤立单侧桥脑梗死——病因及影像学和临床表现[C].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4] Kucuk C,Sozuer E.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plen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 ten-yea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Laparoendosc Adv Surg,2005,15(2):135-139.

R445

B

1671-8194(2013)26-0173-02

猜你喜欢
终末外径主干
◆敷设线缆用材料
敷设线缆用材料
三角形边长与内外径之间的三个不等式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我国天然气东西主干管网和南北供应要道全面联通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
全国主干公路网交通安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