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分析

2013-07-01 20:01张超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我院心肌年龄

张超华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妇产科,河南 濮阳 457001)

4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分析

张超华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妇产科,河南 濮阳 45700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例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利尿、强心、扩血管以及终止妊娠等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62%,35例新生儿正常,产婴中2例死胎,3例为极低体质量儿或者胎儿畸形,放弃治疗后均死亡。年龄>35岁的患者,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数越多,心力衰竭发生率越高。结论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引发心力衰竭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早期及时终止妊娠对于纠正患者的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作用。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心力衰竭是妊娠合并心脏病时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安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妊娠的晚期,妊娠期患者的心血管以及血液动力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使患者具备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环境,尤其对于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很容易引发心功能失代偿[1]。为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我院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6498例孕妇,其中40例患者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9.8±3.1)岁,其中单胎31例,双胎8例,三胎1例。孕周28~42周,平均孕周为(35.8±4.2)周。

1.2 临床诊断

心功能分级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类法分为Ⅰ~Ⅳ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进行如血尿常规、心肌酶学、肝肾功能、肌钙蛋白、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等辅助检查,经内科学会诊后作出明确诊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内科学教材,患者在平静状态下会出现气促、胸闷、心悸、咳嗽、呼吸困难、难以平卧或者端坐呼吸等症状,咳痰呈粉红色并伴有泡沫,心率超过110次/min,心界明显扩大,两侧或者一侧的肺底闻以及湿啰音咳嗽后并不会不消失,下肢浮肿,肝脾肿大,左室壁的收缩活动明显减弱,射血分数下降明显[2,3]。

1.3 临床治疗

首先患者要取半卧位,可给予高流量的吸氧,限制盐的摄入量,适量控制摄入水的量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呋塞米,记录24h尿量。对于合并子痫、甲亢、高血压、贫血、心肌炎以及心肌病等症状的患者及时给予降血压、扩张血管以及抗病毒治疗等,可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加强心肌收缩,纠正患者的水盐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心肌代谢并预防感染。适时终止妊娠,待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进行产科处理,若心力衰竭症状比较严重,经多种治疗措施均难以奏效,可以边使用药物控制心力衰竭,边进行剖宫产取出胎儿,以减轻产妇的心脏负担。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62%(40/6498),40例患儿的心力衰竭症状全部得到纠正而痊愈出院,35例新生儿全部正常,产婴中2例死胎,3例为极低体质量儿或者胎儿畸形,放弃治疗后均死亡。

2.1 心力衰竭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35岁的患者,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力衰竭与年龄的关系

2.2 心力衰竭与胎数的关系

胎数越多,心力衰竭发生率越高,本组三胎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和双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心力衰竭与胎数的关系

3 讨 论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本组40例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利尿、强心、扩血管以及终止妊娠等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62%,35例新生儿正常,2例死胎,3例为极低体质量儿或者胎儿畸形。年龄>35岁的患者,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胎数越多,心力衰竭发生率越高。妊娠期妇女发生心力衰竭与妊娠期循环血容量明显增加,子宫变大,心脏位置向左移,高龄,多胎妊娠,以及合并子痫、甲亢、高血压、贫血、心肌炎以及心肌病等密切相关[4],因此对于具备心力衰竭高危因素的妇女,孕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能否妊娠,已怀孕若不能继续妊娠及时终止妊娠,妊娠期尤其是30周后要一定要定期进行如心电图、尿常规、超声心动图、乳酸脱氢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以及心力衰竭标志物B型利钠肽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确诊,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以减少妊娠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到早确诊早治疗,及时处理引发心力衰竭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时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抗感染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早期及时终止妊娠对于纠正患者的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改善母婴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杨洁,余琳,侯棚钟,等.4种不同病因导致的54例妊娠期心力衰竭与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357-4359.

[2] 宋岚,常亚萍,陈新.妊娠合并心力衰竭24例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36(14):97-98.

[3] 杜玉琴,张军莲,刘巍,等.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及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23-25.

[4] 韩跃文.双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7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28.

[5] 张琳琳,张宁芝.妊娠合并心力衰竭3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1):55-56.

R714.252

B

1671-8194(2013)26-0189-02

猜你喜欢
我院心肌年龄
变小的年龄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